本文介绍了交通肇事逃逸罪的具体认定可以从主观、客观和逃逸后三个方面进行。在主观方面,行为人需要明知自己的肇事行为并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同时逃避抢救义务和责任追究。在客观方面,行为人的交通肇事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在逃逸后方面,行为人需要将伤者送到医院或等待交警处理时逃跑。同时,行为人的逃逸行为的时间和空间也需要作必要的限定。
交通肇事逃逸罪的具体认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主观方面:
主观方面指的是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通常包括逃避抢救义务和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因此只有行为人对肇事行为明知,同时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因为从主观方面来看,在犯罪恶意上是很小的,是对现场后果的害怕所致。但毫无疑问,其逃逸行为还是直接故意所致。所以无论何种情形,行为人在逃逸时都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并对逃逸行为有直接的故意,这是行为人的主观方面。
2、客观方面: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从刑法理论来看,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最直接的便是对行为的客观方面予以认定。我国法律对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作为交通肇事罪量刑的加重情节来规定的。如果行为人的先前行为没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或者虽有交通违规行为但该违规行为与结果没有因果关系,或者行为人在交通事故中仅负同等责任或者次要责任,或者交通行为在所造成的结果尚未达到交通肇事罪基本犯的定罪标准的,或者在负事故全部责任或主责的情况下仅致1人重伤,但又不具备酒后驾驶、无执照驾车、无牌照驾车的,即便行为人事后有逃逸行为,也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3、逃逸后: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即该行为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虽然没有逃离现场(有的是不可能逃跑),但是在将伤者送到医院后或在等待交警部门处理时畏罪逃跑,无论从主观方面还是客观方面都是符合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构成的,也应当受到法律的严惩。而在学界部分学者认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并不深。因此,对其处理不宜过重,具体把握尺度也宜宽不宜严,所以要对逃逸行为的时间和空间作必要的限定。
交 通 肇 事 逃 逸 罪 的 主 观 方 面 和 客 观 方 面
交通肇事逃逸罪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肇事者为了逃避法律制裁而逃逸,导致受害人死亡或者受伤严重的行为。在主观方面,肇事者具有过失,即肇事者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严重后果。在客观方面,肇事者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即肇事者已经逃离了现场,给受害者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和死亡。
交通肇事逃逸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其对受害者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在法律上,肇事者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并受到相应的刑罚。同时,肇事者的行为也会给受害者家属带来精神上的痛苦和生理上的损失,因此,对于肇事者而言,逃逸行为是不道德的,也是不可取的。
交通肇事逃逸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其对受害者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在法律上,肇事者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并受到相应的刑罚。同时,肇事者的行为也会给受害者家属带来精神上的痛苦和生理上的损失,因此,对于肇事者而言,逃逸行为是不道德的,也是不可取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依据是什么
492人看过
-
交通肇事逃逸司法认定依据是什么
137人看过
-
交通肇事逃逸司法认定依据是什么
445人看过
-
交通肇事逃逸法律依据是什么
161人看过
-
交通肇事逃逸法律依据是什么
400人看过
-
交通肇事逃逸司法认定的依据是什么?
386人看过
交通肇事逃逸一般会被认定为交通肇事罪。处罚标准有以下两点: 1、发生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更多>
-
交通肇事逃逸认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湖南在线咨询 2022-07-01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70号令)》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主要有: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 交通事故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责任而
-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逃逸罪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天津在线咨询 2022-07-29交通事故逃逸是非常严重的违法行为,如果一方肇事逃逸,逃逸方将负事故全部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相关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如果尚未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
交通肇事肇事逃逸法律依据是什么?河北在线咨询 2021-06-16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主要有: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 交通事故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责任而驶离现场、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等8种情况
-
交通肇事逃逸的法律依据是什么贵州在线咨询 2022-07-11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70号令)》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主要有: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 交通事故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责任而
-
交通肇事逃逸的法律依据是什么?云南在线咨询 2022-04-19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 交通肇事逃逸法律规定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