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抢夺犯罪司法解释的几点思考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1 10:22:39 145 人看过

2002年年7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审理抢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解释》就《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第一款关于抢夺犯罪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释,具有较强的可操性。但是,《解释》也存在一些疏漏错误之处,笔者在此谈点个人的浅见,以期抛砖引玉。

一、关于抢夺罪累犯的处理

比较《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第二百六十七条,可以看出,在侵犯财产罪中的盗窃罪、抢夺罪这二个罪的刑法条文基本一致,两罪均可以数额和情节作为量刑的标准,且在区别量刑幅度的表述上是相同的。最高人民法院于1998年3月17日起施行的《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第三款规定:盗窃数额达到“数额较大”或者“数额巨大”的起点,并具有累犯情形的,可以分别认定为“其他严重情节”或者“其他特别严重情节”。但最高人民法院这次公布的《解释》,对抢夺罪累犯却没有类似规定,根据上述两个司法解释,如果一名累犯,前罪是抢夺罪,后罪是盗窃罪,则可以认定其具有“其他严重情节”或者“其他特别严重情节”而予以严惩;而如果前罪是盗窃罪,后罪是抢夺罪,虽然后罪的性质更为恶劣,危害也更为严重,却不能作为“其他严重情节”或者“其他特别严重情节”予以严惩。以上分析说明,《解释》未对抢夺罪累犯的处理作出规定,违背了我国《刑法》的罪刑相适应原则,没有兼顾各罪间的量刑的统一平衡,容易在刑事审判中造成畸轻畸重的罪刑失衡现象,不利于当前“严打”整治斗争的顺利进行。因此,《解释》对抢夺罪累犯的处理未作规定是不妥的。笔者认为,对应盗窃罪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对抢夺数额达到“数额较大”或者“数额巨大”的起点,并具有累犯情形的,同样可以分别定为“其他严重情节”或者“其他特别严重情节”而予以严惩。

二、关于飞车抢夺行为的定性问题

所谓“飞车抢夺”,是指行为人驾驶机动车辆,主要是摩托车进行抢夺的通俗说法,如驾驶摩托车抢夺行人的提包、驾驶摩托车抢夺其他驾车人腰带上的手提电话等,这些行为往往会将被害人拖倒在地而受伤,或者影响驾车人的正常行驶,导致交通肇事而出现伤亡事件,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必须依法予以严厉打击。遗憾的是,《解释》第二条第四项仅将“利用行驶的机动车辆抢夺的”列为抢夺罪从重处罚的情形之一,这不利于有效抑制呈上升趋势的“飞车抢夺”犯罪,亦有“罚不当罪”之嫌。笔者认为,对飞车抢夺行为,应以抢劫罪论处为妥,理由如下:

第一,飞车抢夺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大。从形式上看,“飞车抢夺”实施暴力的对象是财物,所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财产所有权。但实际上,由于飞车抢夺的物品往往是被害人佩戴在身上或者直接携持的东西,飞车进行抢夺,往往会造成被害人人身伤亡,其对被害人人身安全构成的威胁,与抢劫罪中的暴力相威胁手段相当,与准抢劫犯罪中“携带凶器抢夺”的威胁有过之而无不及,很显然,在抢夺与抢劫之间,飞车抢夺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更接近于抢劫犯罪。

其次,飞车抢夺行为亦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区别抢夺与抢劫两罪的关键,主要在于侵犯客体的不同,抢劫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包括被害人人身权利和财物所有权,而抢夺罪侵犯的客体只是被害人财物的所有权。飞车抢夺行为,行为人虽然故意使用暴力的对象为被害人的财物,而非被害人人身权利,但其对行为可能造成被害人人身伤亡完全可以预见,行为人在追求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同时,放任伤亡结果的发生,这是一种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主观上威胁人身安全的犯意是明确的,因而更符合抢劫罪对客体的要求。

第三,将飞车抢夺行为认定为抢劫罪是司法实践的需要。近年来在全国很多地方特别是一些大中城市,抢夺案件的发案率呈现了强烈的上升趋势,其中飞车抢夺案占了相当比率,这类案件实施突然,防不胜防,已成为不少地方治安不安定的重要因素。在司法实践中,持飞车抢夺行为确定为抢劫犯罪的观点的人越来越多,且呼声日涨。一些人大代表、法学工作者及其他一些人士也在不同场合表达了他们的类似看法。目前有的地方已经对飞车抢夺行为有关问题作出变通规定,如广东省公、检、法三家于2001年通过了《关于办理抢劫、抢夺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意见》,明确规定:“利用行驶的机动车辆强行夺取公私财物,足以危及被害人人身安全的”,应认定为抢劫。在总结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照地方的成功做法,通过司法解释的途径将“飞车抢夺”的行为明确为抢劫罪是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实现社会治安根本好转的现实需要。

三、关于抢夺致人伤害的处理

《解释》第五条规定:“实施抢夺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抢夺罪,同时造成被害人重伤、死亡等后果,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过失致人死亡等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该规定符合刑法对牵连犯的有关处罚要求,笔者对此不持异议。但笔者认为,对抢夺犯罪中造成被害人伤亡后果的,不能仅限于过失致人重伤罪或者过失致人死亡罪等过失犯罪,而忽视了故意犯罪存在的可能性。除飞车抢夺(应以抢劫罪论处,前面已作论述),在不少以危险方法抢夺的犯罪中,行为人完全清楚其行为可能导致被害人伤亡结果的发生,如徒步抢夺耳环拉伤了被害人的耳朵,徒步抢夺金项链拉伤了被害人的脖子,或对行驶中的车辆上的人实施抢夺而导致车毁人亡,行为人对这些行为会对被害人的身体造成损害乃至死亡结果的发生完全有能力预见到,但其为了达到占有被害人财物的目的,对之采取了听之任之的做法,其主观故意完全符合间接故意犯罪的有关要求。因此,应将《解释》第五条修改为:“实施抢夺公私财物行为,构成抢夺罪,同时造成被害人重伤、死亡等后果,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或者过失致人重伤罪、过失致人死亡罪等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刘宪章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01日 19:5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罪刑相适应原则相关文章
  • 关于抗辩问题的几点思考
    我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规定了被告可以反驳和反诉,而对被告的抗辩未有明确规定,常常使一些法官面对被告为减轻或免除其民事责任的抗辩主张无所适从,要么重视不够,不予审理;要么要求被告以反诉的形式提起。其结果:不予审理,可能导致被告另诉,有悖于诉讼经济原则;要求被告反诉,不仅直接增加当事人的讼累,而且对被告是否行使诉权进行了直接干预,有悖于法理。下面笔者结合审判实务,就抗辩问题谈几点肤浅的认识,供参考。关于抗辩,目前学术界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一种说法是:所谓抗辩就是在诉讼中,用来对抗对方请求权的合法手段。另一种说法将抗辩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抗辩是指被告针对原告的指控和请求,提出一切有关免除或减轻其民事责任的主张;而狭义的抗辩,仅指被告针对原告的指控和请求,通过提出抗辩事由而免除或减轻其民事责任的主张。1上述几种定义,侧重点是被告对原告实体权利请求的对抗,而对被告诉讼程序
    2023-04-21
    465人看过
  • 最新抢夺罪司法解释全文
    关于办理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3年9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92次会议、2013年10月2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12次会议通过)为依法惩治抢夺犯罪,保护公私财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规定,现就办理此类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抢夺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八万元以上、二十万元至四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第二条抢夺公私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数额较大的标准按照前条规定标准的百分之五十确定:(一)曾因抢劫、抢夺或者聚众哄抢受过刑事处罚的;(二)一年内曾因抢夺或者哄抢受
    2023-04-25
    428人看过
  • 关于我国数罪并罚制度的几点思考
    关于我国数罪并罚制度的思考我国刑法第七十条规定:“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对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后两个判决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已经执行的刑期,应当计算在新判决决定的刑期以内。”笔者在办理一起贩卖毒品案件时,发现上述规定使司法工作人员有点无所适从,关键问题就在于对“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中“发现”的主体究竟是谁,是专指人民法院?还是不仅包括人民法院,还应包括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案情是这样的:被告人林某2006年1月10日因为贩卖毒品罪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法院经过审理后于3月9日作出了有罪判决,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一年。在判决生效之后,4月初检察机关又收到公安机关关于该人于2006年2月21日贩卖毒品的起诉意见书,也就是说在判决宣告之前该人再次犯罪,而且在2月
    2023-06-12
    107人看过
  • 关于南京市农业立法的几点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用法律法规来规范。农业立法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近年来参与的立法实践,对做好我市的农业立法工作做了一些思考。一、农业立法首先要明确立法的指导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业和农村法制建设得到了显著加强。但是,随着南京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对农业立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无疑是保证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笔者认为,我市农业立法要围绕一个中心、三个加强进行,并以此作为农业立法的指导思想。一个中心,就是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三个加强,就是加强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强保护农业资源和农业生态环境;加强对农业的投入,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态条件。二、农业立法要突出地方特色,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农业法规的可操
    2023-06-05
    245人看过
  • 关于抢夺和抢劫的解释萍乡是怎样的?
    抢劫和抢夺都是涉及财产的犯罪,目的都是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抢劫罪是使用暴力,或者是使用了胁迫的方式,比如说用语言威胁,“不交出钱我就伤害你”等,以这种形式来达到当场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抢夺罪是趁人不注意时实施抢占他人财物的行为。但在司法实践中,这两种犯罪的界限不容易分清,抢夺罪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抢劫罪。根据《刑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抢劫、抢夺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五条第(5)项的规定,抢夺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抢劫,如实施抢夺行为,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具备以下情形即以抢劫罪定罪处罚:(1)数额接近“数额较大”标准的;(2)入户或者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夺后在户外、交通工具外实施上述行为的;(3)使用暴力致人轻微伤以上后果的;(4)使用凶器或者以凶器相威胁的;(5)具有其他从重情节的。《意见》第十一条还专门规定了驾驶机动车、
    2023-08-09
    115人看过
  • 关于办理渎职犯罪案件的两点思考
    目前,在全国检察机关开展集中查办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秩序渎职犯罪专项活动。通过办理此类案件,对于提高广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认真履行职责的自觉性、积极性,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保证各级行政、司法机关工作的正常运行和职能作用的正确发挥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院公诉机关在办理这类案件时,发现一些新问题,反映出立法方面存在着空白与模糊之处,直接影响着相关案件和犯罪嫌疑人的定罪与量刑,因此迫切需要立法机关做出明确的规定。一、容留、介绍卖淫行为作为治安案件处理和作为刑事案件处理的界限规定不明确这类问题主要表现在公安机关对介绍、容留卖淫3人次以下的行为人仅做治安处罚,而不作刑事处理的案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以下简称《处罚条例》)第三十条规定:严厉禁止卖淫、嫖宿暗娼以及介绍或者容留卖淫、嫖宿暗娼,违者处十五日以下拘留、警告、责令具结悔过或者依照规定实行劳动教养,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
    2023-06-06
    94人看过
  • 关于矿区瓦斯管理的几点思考
    我国是世界上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十年,每年平均灾害损失近1600亿元,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3.8%,这一比例是发达国家的10倍以上。在众多灾害中,矿业事故是所有工伤事故中最为严重的,而矿业灾害中尤以瓦斯灾害最为突出。瓦斯事故是我国矿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___矿区隶属鲁中分局,属于低瓦斯矿井,很多同志在瓦斯防治上有时过于乐观。具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共发生39起一次性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瓦斯事故,其中发生在低瓦斯矿井的有18起。2000年至2003年发生的24起一次性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瓦斯和火灾事故中,低瓦斯矿井占7起。由此可见,低瓦斯矿井并非安全矿井,甚至因管理不严格、制度不健全而成为事故多发矿井。国家安监总局分析认为,低瓦斯煤文章版权归文秘114网作者所有!矿易发生瓦斯事故的重要原因是思想麻痹。部分煤矿的领导认为是低瓦斯矿,不会发生瓦斯爆炸,放松管理,制度
    2023-04-24
    94人看过
  • 对环境犯罪刑事立法的几点思考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民事和行政的法律手段已不足以对其进行有效地防治和解决,许多国家开始越来越多地采用刑事手段来惩治危害环境的行为,以弥补其他法律手段的不足。当前,我国的环境犯罪现象十分突出,如何运用刑法的手段来保护环境,杜绝环境污染,进而使生态免遭破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任务。我国1997年3月颁布的《刑法》在第六章第六节规定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标志着我国依法治理、保护环境的工作已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也还存在很多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我国有关环境犯罪规定的现状(一)我国刑法对环境犯罪规定的进步性结合我国1997年3月颁布的《刑法》,归纳我国刑法有关惩治环境犯罪的相关规定,总结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如下3个方面。1.设专节惩治环境犯罪。我国现行刑法采法典式”的立法模式,在原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的基础上,对有关环境犯罪的
    2023-04-21
    128人看过
  • 关于“入户抢劫”的思考
    《刑法》第263条规定抢劫罪具有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严重的共列举了八项,其中第一项是入户抢劫。关于对“户”的理解,在新《刑法》颁布初期,曾引起一番争议,有的理解是:公民相对固定的私人住宅;有的理解是:除了公民住宅外,还应包括机关、单位、团体或是私人的办公或是经营场所。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在2000年11月23日发布的《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明确了户的范围,是“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包括封闭的院落、牧民的帐篷、渔民作为家庭生活场所的鱼船、为生活租用的房屋等”。根据这一解释,户应具备两个特征,一是相对固定的或是为生活临时租用的与外界隔离的住所;二该住所是个人最具有安定和依赖感觉的。因而,对户的侵害,被害人往往处于势单力薄、孤立无援的境地,因不敢反抗或反抗力度不够,使行为人容易得逞。这也是加重情节的客观依据。至于“入
    2023-06-11
    381人看过
  • 关于破产债权确认的几点思考
    破产法对市场经济的调整作用有直接与间接两个方面。破产法的直接作用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决定市场经济能否正常运转的信用关系的法律形式——债,在债务人丧失清偿能力时的最终公平实现,维护全体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利益,保障正常的经济秩序。破产作为一种特殊诉讼程序,其产生和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重新配置要求做到公平和有序化,而且,公平清偿是破产偿债过程中所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可见,对于破产债权的确认和公平价值的实现息息相关。根据我院近年来审理的多起破产案件中不难得出结论,能否做好对破产债权的确认是办好破产案件的关键和基础。本文仅就我国破产法及其解释中有关破产债权确认的规定结合近年来我院办理破产案件过程中对此方面总结的一些经验谈谈在审判实践中在此问题上容易产生的问题和应该注意的事项。《破产法》第十五条规定:债权人会议的职权是:(一)审查有关债权的证明材料,确认债权有
    2023-04-21
    51人看过
  • 最高法关于持刀抢劫罪的最新司法解释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如何认定持刀抢劫罪认定持刀抢劫罪应当符合下列要求:1、主体为一般主体;2、主观上是故意的;3、客观上,以暴力、胁迫等方式抢劫公私财产的行为;4、侵权对象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和他人的人身安全。如果行为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式抢劫公私财产,则为抢劫罪。持刀抢劫罪的量刑标准是,一般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
    2023-07-15
    495人看过
  • 关于询问证人地点问题的几点思考
    在侦查活动中,询问证人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取证方法,但在实践中,经常遇到因各种原因证人不愿在其单位、住处和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做证,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到上述地点做证等情况。但是,为了办案,询问证人又必须进行,这样,侦查人员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取证,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取证地点的合法性。因此,询问证人的地点问题,就成了侦查工作中经常遇到,也经常困扰侦查人员询问证人的一个法律问题。现就询问证人的地点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所谓证人,就是指凡知道案件情况而被通知到案作证的人,但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为证人。所谓询问证人,就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向知情人查明案件,证实犯罪的重要侦查方法。其任务就是通过对知情人的询问,取得可以作为证据的证言,核对其他证据,查明全部案件事实。询问证人事先应做好准备,要拟定提纲,确定人员,选择好适当的时间、地点。而询问的地点是否适当直接关系
    2023-04-21
    449人看过
  •  司法解释:关于共同犯罪的相关问题
    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犯和犯罪集团,其中犯罪集团由三人或以上组成,而共同实施犯罪固定的犯罪组织被称为犯罪集团。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对主犯的处罚要根据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来决定。一般共犯是指二人或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三人或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被称为犯罪集团。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共同犯罪集团司法解释共同犯罪集团司法解释是一项重要的司法解释,它对共同犯罪集团的定罪和量刑具有重要意义。共同犯罪集团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共同犯罪组织。根据我国《刑法》第26条的规定,共同犯罪集团应当负刑事责任。共同犯罪集团司法解释对共同犯罪集团的定罪和量刑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首先,它明确了共同犯罪集团成员的范围,即二
    2023-08-22
    472人看过
  • 关于刑讯逼供原因的几点思考
    刑讯逼供,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该行为严重的侵犯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为此,我国刑法中规定了专门的罪名,刑事诉讼法也列有专条,然而,法律的明文规定并不一定等于生活中的事实,从传媒报道中,我们不时可以听到刑讯逼供事情的发生,有些甚至闹到死人的地步,这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关的形象,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刑讯逼供之所以产生,我以为和法律制度、认识观念有很大关系。一、法律制度方面。(一)“如实回答”义务的不合理。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规定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这句话明确规定了犯罪嫌疑人有“如实回答”的义务,同时也意味着他们如果不“如实回答”的话,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但是“如实回答”的前提是犯罪嫌疑人开口说话,如何才能使其开口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即使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问话予以回答,也面临着其回答是否“如实”的问
    2023-06-11
    465人看过
换一批
#刑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罪刑相适应原则是指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刑罚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刑罚的裁量也必须有利于刑罚目的的实现,所以罪刑相适应原则也是实现刑罚目的的需要。... 更多>

    • 刑法修正案九关于抢夺罪的司法解释问题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5-07
      第二百六十三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二百六十九条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六十七条第二款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八十九条聚众“打砸***”,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
    • 抢夺罪最新最新司法解释
      上海在线咨询 2023-07-28
      抢夺罪(刑法第267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是中国刑法第五章侵犯财产罪中的一项罪名,是介于盗窃罪与抢劫罪之间的一种犯罪形态。抢夺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是构成抢夺罪的重要条件。此外抢夺的情节对定抢夺罪也具有影响。因此,抢夺公私财物数额不大,情节显著轻微的,不构成犯罪。
    • 关于买卖合同纠纷的几点思考
      青海在线咨询 2022-10-06
      一、关于欠条证据的效力问题作为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的欠条,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视为债权人已经交付了货物,债务人尚未支付货款,是买卖双方对交易过程和货款数额的一种确认,作为证据的“欠条”效力可以得到认定,债权人可以凭欠条向债务人主张清偿货款。二、关于欠条产生的诉讼时效问题我国诉讼时效制度的实质是促使权利人在法定诉讼时效期间内及时主张权利,诉讼时效的立法目的和宗旨是防止权利上的睡眠和加速经济的流转以及增强
    • 湖北省公安厅关于盗窃罪、抢夺罪、敲诈勒索罪的司法解释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3-08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湖北省公安厅 关于调整我省盗窃罪、抢夺罪、敲诈勒索罪数额认定标准的通知 (2010年9月16日) 全省各级法院、检察院、公安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第二百六十七条第一款、第二百七十四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法发[1998]3号《关于盗窃罪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2〕18号《关于审理抢夺刑事案件
    • 抢夺罪中的抢夺罪该怎么解释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9-02
      《》第二百六十七条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或者,并处或者单处;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并处罚金或者。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量刑】抢夺公私财物价值1000元以上不满1万元的,抢夺价值2000元,基准刑为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