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
本办法所称欺诈消费者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以下所称商品包括服务)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
一、合同诈骗和普通诈骗的区别在哪里
两罪侵犯的客体不同;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犯罪主体不同;认定两罪的数额标准不同。合同诈骗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或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从而与之签订或履行合同的行为。
二、什么合同可以撤销合同的有哪些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
二、因显失公平订立的合同。
显失公平,是指一方在紧迫或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而订立的如果履行对其有重大不利的合同。
三、因欺诈订立的合同。
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虚假情况,诱使对方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
四、因胁迫订立的合同。
胁迫,是指因他人的威胁和强迫而陷入恐惧作出的不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
五、因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
乘人之危,是指行为人利用对方当事人的急迫需要或危难处境,迫使其作出违背本意而接受于其非常不利的条件的意思表示。
三、金融借款多次赌博是合同诈骗吗
借款赌博无力还是不属于合同诈骗的。
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行为。
或者是合同一方当事人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或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从而与之签订或履行合同的行为。
-
怎么判断消费者权益法的欺诈行为,欺诈消费者行为的后果
252人看过
-
消费者权益法欺诈赔偿几倍,消费者权益法欺诈行为有哪些
316人看过
-
消费者权益法中欺诈行为的认定,消费者权益法中消费者可以要求几倍赔偿
321人看过
-
消费者权益保护中法中的欺诈是如何认定的
236人看过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双倍赔偿中欺诈行为的认定有哪些内容?
228人看过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商家什么行为属于欺诈
323人看过
消费者应当是公民为生活目的而进行的消费,如果消费的目的是用于生产,则不属于消费者范畴。 国家对消费者给予了特别的保护,体现在法律规范上,即国家通过立法形式,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对经营者的活动进行一定的限制与约束,偏重其义务规范,对消费者偏重... 更多>
-
什么是欺诈消费者行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欺诈行为作出了认定规定河北在线咨询 2022-05-04消费欺诈,是不法商人推销其产品和服务的一种低劣手段,目的是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抢占市场,从而攫取高额利润。 认定某一行为是否构成消费欺诈,要考虑以下三个条件: (一)从主观方面看,欺诈者必须具有欺诈的故意。 即欺诈者明知自己告知对方的情况是虚假的且会使被欺诈人产生错误认识,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从而与其进行民事行为,欺诈人主观上有欺诈的恶意。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意图看,它侧重对消费者利益的
-
欺诈消费者行为有哪些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云南在线咨询 2022-03-06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出台的《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第三条规定: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其次,消费者有必要知晓我国法律对商家欺诈消费者、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相关规定。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之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的欺诈行为的15类行为是指哪些北京在线咨询 2022-02-02《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中明确规定为欺诈行为的15类行为是:在销售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销售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商品;故意使用“八两秤”;骗取消费者价款或者费用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没有真实名称和标记;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品说明等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演示;采用虚构交易、成交量、评论或者雇佣他
-
经营者的哪些行为可以认定为欺诈消费者权益中的欺诈手段或行为违法陕西在线咨询 2022-03-2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6年3月15日发布的《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的有关规定,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构成欺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首先,根据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所采用的手段来判断。一般来说,经营者的下列行为属于欺骗消费者权益:⑴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⑵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⑶销售“处理品”、“残次品”
-
《消法者权益保护法》对欺诈消费者行为管理办法》的具体规定是什么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3-18第一条为制止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的欺诈消费者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欺诈消费者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以下所称商品包括服务)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 第三条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一)销售掺杂、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