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会保障立法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6 22:24:14 269 人看过

一、正确认识社会保障制度

第一,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或缺的重要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社会化的特征,社会既需要越来越细的分工,也需要越来越强的合作,公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能遇到的社会风险也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化解。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社会财富再分配功能,缩小社会不同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提高社会公平程度,减少社会矛盾,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

第二,社会保障权应当是全体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社会风险有其凭自身力量不可克服的一面。劳动者创造了社会财富,承担税负,他们有权利在遭遇社会风险的时候享有来自国家的物质帮助,保障公民的生活既是国家的道德责任,也是国家的法律义务。社会保障权应当是全体公民的基本权利。社会保障权的问题涉及公民是否应当得到国家的帮助,社会保障钱的问题涉及保障水平高低,保障水平的高低与保障权利的有无没有必然联系。美国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但是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完整。我国目前首先要解决的是各类社会群体有无制度保障的问题,其次才是要解决保障水平高低的问题。因此,不能以经济发展水平低为由不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不保障公民的应有权利。

第三,社会保障制度本质上是一项社会制度,而不完全是一项经济制度。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是伴随着城市国有企业改革而启动,带有强烈的经济制度特征,其负面影响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具有改革之初的惯性,即重视对职工的保障,忽视对其他劳动者的保障;重视城镇人口的保障,忽视对农村人口的保障;重视对劳动者的保障,忽视对其他社会成员的保障,等等。这种制度建设上的思维定势、立法习惯和路径依赖影响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二、我国社会保障立法亟待加强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社会保障立法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在:第一,立法缺乏统筹规划,各保障项目之间衔接不足。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整体上仍缺乏统一性,体系结构残缺,远远没有形成以社会保险法、社会福利法、社会救助法、优抚安置法等为主体框架的、统一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即使在同一个社会保障子系统内,由于各项法规政策出台时间不一致,多单项重点突进、少全局统筹,多应急政策、少长远规划,导致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子系统之内也缺乏有机的衔接与协调。第二,规范性文件的层级低,法律约束力不足。在社会保障立法方面,地方立法多,中央立法少;中央颁布的政策性文件多,制定的法律法规少。有关社会保障的立法主要是部委规章,且其中较大一部分为试行暂行意见通知等,这些法律文件数量繁多,不胜枚举,适用不便。而经全国人大通过的与社会保障有关的法律仅有7部,且大都是与其他内容融合,并非全部适用于社会保障领域。立法层次过低会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可靠性与权威性,从而影响到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与完善。第三,立法不统一。由于缺乏基本立法,地方立法权限扩张,导致某些地方立法与国家统一规定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同一保障项目的立法,各省市也不尽相同。立法的不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劳动力的正常流动,立法的横向公平也由此受到质疑。第四,法律规范强制力差,社会保障法律实施机制较弱。我国社会保障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以政策性文件为主,缺乏对相关主体权利义务的规定;即便是已经制定的法律法规,由于原则性过强、线条较粗,规范性不足,导致可操作性较差。此外,我国相关立法对权利和职权规定较多,对义务和责任规定不足,致使难以建立起法律法规执行的责任机制。例如,对拒绝参加社会保险、拒缴社会保险费以及拖欠养老金和失业保险金等行为,缺乏行之有效的法律制裁措施等。

针对上述立法问题,可以采取多项应对措施:第一,提高社会保障立法权限,规范立法形式。为了避免法律文件权威性不足和部门立法的问题,社会保障立法应以全国人大立法为主,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为辅,全面提高法律规范的层级。第二,社会保障立法不宜片面追求大而全,而应当根据社会保障子项的情况考虑分别立法,以各社会保障子项目立法为主,制定该保障项目领域内的基本法律法规。第三,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针对不同社会群体的特点制定专门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例如,根据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有必要分别制定适用于农村和城镇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定与不同行业特点相契合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第四,改革社会保障制度、规范社会保障关系,要从依靠政策转为依靠法律,充分发挥法律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作用,从而能够提高制度的权威性、执行的严肃性、适用的强制性。第五,做好法律清理工作。及时清理已经颁布的法律、法规、各类规章,把中央相关部门制定的各种通知、答复、意见、解释等不规范的规范性文件及时加以清理。第六,加强与外国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合作,就社会保障适用问题与外国签订双边及多边协定,或制定社会保障法律冲突规则,以解决日益突出的国内与国外、内地与港澳地区社会保障法律制度适用的衔接问题。

三、从立法上完善社会保障争议处理制度

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争议处理制度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相关行政争议处理制度,主要适用于因社会保险行政管理和服务关系而产生的争议。一类是社会保障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主要适用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基于劳动关系而产生的社会保险权利义务争议。目前关于第二种类型的社会保障争议处理制度问题较为突出,问题集中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履行社会保险费缴纳义务而产生的争议。因为依照现行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有参加社会保险并为劳动者缴纳保险的法定义务。但是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关系主要建立在劳动合同关系基础之上,对于这类争议是否应当使用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在立法上模糊不清,在实践上各地出现了不同的处理方式。除了上述经常发生的社会保障争议处理问题外,还有一种潜在的社会保障争议处理问题尚未引起司法实践的注意,即由于社会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在向社会医疗保险的被保险人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由于定点医疗机构拒绝、推诿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患者或不适当履行其与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签订的协议,由此对参保患者造成损失而引发的争议。对于这类争议,我国没有相关的立法,现行社会保障争议处理制度也没有对此予以规定。与此项类似的还有因社会公共福利设施处置而引发的争议、因社会保障基金管理而引发的争议等。

为了避免由于立法不清、立法缺失引起的争议,我国立法应对社会保障争议的处理制度予以明确。对于因缴纳社会保险费而引发的争议,在目前的制度框架内,应当适用行政争议处理程序。劳动者不作为争议当事人一方,但是负有向劳动保障部门检举逃避缴费行为的义务。对于诸如医疗保险待遇给付等需要由第三人履行义务而引发的争议、因社会公共福利设施处置而引发的争议、因社会保障基金管理而引发的争议等问题,现行行政争议处理制度和劳动争议处理程序都不宜适用。对于此类争议如何解决、适用何种制度,我国立法还是空白。从长远看,随着政事分开原则的贯彻和政府职能的转化,以及社会保障事务管理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社会保障制度带有越来越明显的去行政化特征。为了切实维护公民的社会保险权,保证社会保障纠纷得到及时、有效、经济的解决,应当制定专门的社会保障争议法。不仅要有社会保障行政争议方面的立法,而且还要制定符合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化特征的社会保障争议调解法,社会保障争议仲裁法。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27日 07:4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立法权限相关文章
  • 基本社会保障立法原则是什么
    社会保障是所有现代国家政府的一项重要社会经济政策。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公民社会保障权利的实现,是衡量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2018年7月1日我国正式施行的《社会保险法》,确立了一个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体系的总体框架,也对城乡统筹问题做出了方向性的规定。它立足于长远、立足于我国所有的劳动者和公民都能平等享受社会保险权利,同时也履行社会保险义务这样一个基本点来设定它的法律条款。随着这部法律的实施,所有的劳动者和公民都能够平等享受这种权利。主要体现在:(一)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社会保险法》中明确规定了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缴费原则和享受的利益,体现了权利与义务对等。社会保险关系实质上就是一种权利义务关系,就公民个人来讲,当其符合法定条件而取得社会保险金时,他居于权利主体的地位;而取得社会保险待遇有一个先决条件,即必须缴纳一定数量的社会保险费,在这时,个人则处
    2023-05-09
    74人看过
  • 关于我国社会保障立法的思考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使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立法滞后,没有形成统一的社会保障法制体系,影响了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的进程,以至目前社会保障领域出现了诸如基金征缴困难、保障能力脆弱、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宽等诸多突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要加快社会保障的立法。我国社会保障立法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社会保障水平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原则。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直接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只有社会生产力发展了,社会保障资金才有可靠的来源,否则会给国家、企业、个人背上沉重的包袱,使之难以承受。如果社会保障水平超过了生产力水平,势必使社会资金向非生产性领域倾斜,导致投入社会再生产的资金减少,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保障水平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在立法的时候,要注意对三个环节的控制规范:一是控制保障费用支付标准;二是控制保障项目的设置;三是要控制公共福利水平。权利与义
    2023-06-05
    498人看过
  • 关于我国社会保障立法的思考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使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立法滞后,没有形成统一的社会保障法制体系,影响了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的进程,以至目前社会保障领域出现了诸如基金征缴困难、保障能力脆弱、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宽等诸多突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要加快社会保障的立法。我国社会保障立法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社会保障水平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原则。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直接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只有社会生产力发展了,社会保障资金才有可靠的来源,否则会给国家、企业、个人背上沉重的包袱,使之难以承受。如果社会保障水平超过了生产力水平,势必使社会资金向非生产性领域倾斜,导致投入社会再生产的资金减少,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保障水平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在立法的时候,要注意对三个环节的控制规范:一是控制保障费用支付标准;二是控制保障项目的设置;三是要控制公共福利水平。权利与义
    2023-02-19
    361人看过
  • 加强街道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机构建设
    内容提示: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工作人员的聘用经费来源(一)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根据中办发[2000]23号文件要求,目前我省省辖市街道办事处大多已设立了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为做好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工作,按照“资源共享”的原则,在已设立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上加挂“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的牌子;未设立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街道办事处可设立“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街道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由街道负责人兼任所长,按街道管辖人口多少核定2至3名事业编制,所需工作人员可从党政机构改革分流人员和需要照顾安排的企业军转干部中选配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原街道从事城市低保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应整合到就业和社会保障机构中去,实行综合设置。街道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隶属街道办事处管理,接受上级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行政部门的业务指导。其主要职责是:负责街道社区下岗失业人员统计、登记和管理工作;开展社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开发社区
    2023-06-05
    250人看过
  • 社会保障法的意义
    社会保障法是指调整关于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安全生产法、消防法等。也是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要和经济发展享受权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社会保障法是调整以国家和社会为主体,为了保证有困难的劳动者和其他社会成员,以及特殊社会群体成员的基本生活,并逐步提高其生活质量而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关于社会保障法的概念,从国内有关社会保障法的著述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定义:(1)社会保障法是调整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社会保障法即国家为维护社会安定和经济稳步发展而制定的,保障维护社会安全和经济稳步发展而制定的;(3)凡是依据社会政策制定的,用以保护某些特别需要扶助人群的生活安全,或用以促进社会大众福利的立法,就是社会保障法;考察以上几种关于社会保障的法的定义,所采取的都是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以其属(法律规范)加上各差(调整的社会关系)——来定义社会保障法,因而有一定的
    2023-05-01
    65人看过
  •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信访工作的通知
    发布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文号:劳社部发[2007]1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访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中发[2007]5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信访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地位,明确了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信访工作提出了要求,第六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对《意见》的贯彻落实作出了具体的安排部署。为深入贯彻落实《意见》和第六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信访工作,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做好信访工作的重要意义劳动保障工作关系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需求。随着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着新形势和新任务,扩大就业再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日益成为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在社
    2023-04-22
    296人看过
换一批
#宪法综合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立法权限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可以立法的事项的范围。不同的国家机关的立法权限是不同的。 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等基本法律,全国人民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自治区、直辖市的... 更多>

    #立法权限
    相关咨询
    • 为什么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治理需要法治保障
      宁夏在线咨询 2022-10-31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社会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众所周知,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体制、运行机制及管理方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已经不能完全适应。这就需要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为山西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试点区,我们阳泉市矿区在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中,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法
    • 农村社会保障怎么增加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3-30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提出了十条具体政策措施对农民释放了重大利好信息 1、将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逐步完善并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杂费和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政策; 2、加快落实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和异地就医结算办法; 3、加快实施统一规范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 4、支持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中的失业人员进行失业登记,
    • 什么是社会保障卡社会保障
      西藏在线咨询 2023-04-11
      一、社会保障卡简介 社会保障卡(以下简称社保卡)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规划,由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面向社会发行的集成电路卡(cp卡),是劳动者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办理事务的电子凭证,涉及有关个人社会保险的方方面面,既包括社会保险,也包括就业服务。现发行复合银行磁条具有金融功能的社保卡,进一步提升社保卡的功能,增强社保卡通用性,实现社保卡的“一卡通”。 二、发行社会保障卡有何意义 社会
    • 农村社会保障增加怎么办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3-21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提出了十条具体政策措施对农民释放了重大利好信息 1、将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逐步完善并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杂费和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政策; 2、加快落实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和异地就医结算办法; 3、加快实施统一规范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 4、支持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中的失业人员进行失业登记,
    • 社会保障卡是指社会保障卡吗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3-11
      对,社保卡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发的卡。社保卡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规划,由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面向社会发行,用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业务领域的集成电路(IC)卡。面向城镇从业人员、失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发放的称为社会保障(个人)卡,面向用人单位发放的称为社会保障(用人单位)卡。人社部表示将用5年左右时间,使社会保障卡普遍具有金融功能。社会保障卡作用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