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十八年都没有给过孩子的抚养费的情况下,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民事诉讼,要求对方一次性付清抚养费。
对方不给抚养费不按协议通过法院诉讼,要求强制执行,在另一方有固定单位和不动产比较好操作。固定工作能够绑定其薪水卡按月支付。作为老赖,诉讼申请限制高消费令。一方不履行离婚协议书中给付抚养费的义务,另一方可以以子女的名义,去法院起诉,要求一方按照离婚协议书中的约定给付抚养费。
(一)离婚后一方不按离婚协议支付抚养费的,原抚养协议已经法院确认的,或者是起诉离婚后法院判决离婚的,可直接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二)如果是在民政局办理的离婚登记,可到法院起诉要求支付,法院判决后拒不支付的,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二、协议离婚后怎么追讨孩子抚养费
第一种方式:夫妻双方协商。如果夫妻双方是通过签订离婚协议离婚的,夫妻双方应根据离婚协议中有关子女抚养费支付的的协议条款确定。在这种情况下,子女抚养费怎么追要,应该以协商为主,直接抚养孩子一方可以依据离婚协议向另一方索要孩子抚养费,但如果实在不成,则可以向法院起诉追要孩子抚养费。
第二种方式:通过法院起诉追要。如果夫妻双方是通过诉讼离婚的途径离婚的。直接抚养孩子一方也可以根据离婚调解书或离婚判决书中关于子女抚养费的条款,向另一方追要要孩子抚养费,如果不成,则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要求对方给付孩子抚养费,当然也可以向法院另行起诉追要子女抚养费。
-
十年没有给孩子抚养费了吗
482人看过
-
孩子满十八岁还在读书抚养费怎么给
438人看过
-
父亲没给过抚养费,孩子怎么判
477人看过
-
没钱给孩子抚养费犯法吗,离婚不给孩子抚养费怎么办
126人看过
-
没给过抚养费能争夺孩子抚养权么
395人看过
-
抚养费是否必须支付给十八岁的孩子?
347人看过
孩子抚养费的标准如下: 1、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20%-30%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孩子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 2、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 更多>
-
十年没有给孩子抚养费了吗广西在线咨询 2021-12-03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的规定,对拒不履行或者妨碍他人履行生效判决、裁定或者调解子女抚养义务的当事人或者其他人采取强制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六条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裁定先执行下列案件:(一)追索赡养费、赡养费、抚养费、抚恤金、医疗费;(二)追索劳动报酬;(
-
抚养费怎么算呢十八岁孩子抚养费江西在线咨询 2023-08-211、小孩抚养费的计算标准:支付抚养费的一方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20%至30%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 2、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规定,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
-
没钱给孩子抚养费犯法吗,离婚不给孩子抚养费怎么办宁夏在线咨询 2021-06-13首先,《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千零八十五条规定: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其次,就该问题而言,如果女方不给付关于孩子的法院费用,男方可以选择起诉,并申请强制执行。父母和子女之间的
-
孩子抚养费付了十年还给不了怎么办西藏在线咨询 2023-08-23一方不履行抚育义务,可以向一审法院反映,由一审法院对不执行判决的当事人进行教育、警告,促其履行抚养子女的义务。如果对方仍然不听劝告,不接受教育,拒不执行判决,根据规定,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一审法院提出申请,要求强制执行。 法院进入强制程序时,一般需要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申请。根据《执行工作规定》第十九条:对已发生法律效率的具有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的法律文书、民事制裁决定书,可由审判庭移送执行机构执行
-
孩子有八岁需要给抚养费,法院离婚孩子抚养费怎么办呢?湖南在线咨询 2022-07-22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离婚后一方不给抚养费怎么办? (1)如果一方无经济收入或下落不明而导致对方拿不到抚养费的话,可用其财物折抵子女抚育费。如果不给抚养费方存在减少给付情况,那他可以减少给付。减少给付情况,主要指给付一方,由于长期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经济相当困难,无力按原数额给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