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车位写在合同里面的吗
进行二手房交易签订合同的时候,如果也对车位出售的,由于车位和房屋的所有权是独立的,应该签订两份独立的买卖合同,而不是写在同一份合同中。
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应当在有关法律文件生效或者事实发生后申请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
(一)买卖;
(二)互换;
(三)赠与;
(四)继承、受遗赠;
(五)房屋分割、合并,导致所有权发生转移的;
(六)以房屋出资入股;
(七)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分立、合并,导致房屋所有权发生转移的;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申请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登记申请书;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
(三)房屋所有权证书或者房地产权证书;
(四)证明房屋所有权发生转移的材料;
(五)其他必要材料。
前款第(四)项材料,可以是买卖合同、互换合同、赠与合同、受遗赠证明、继承证明、分割协议、合并协议、人民法院或者仲裁委员会生效的法律文书,或者其他证明房屋所有权发生转移的材料。
二、离婚时车位也要分割吗
如果是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购买的房产、车位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三、买房赠车位写合同里吗
买房赠车位要写合同里。
总体上来说,车位可以地简单分为两种,一种是能办出产权证的,另一种是不能办出产权证的。所以在大家购买车位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了解清楚,你签署的是《机动车位购置协议》,还是《车位租赁协议》或《使用权转让协议》。
常见的不能办出产权证的车位也可以地简单分为两种。一种是已经列入公摊面积的车位。只要列入了公摊,从法律上来说就属于不能办出产权证的车位,因为是全体业主共有。因此该类车位不可以购买产权但可以租赁。另一种是人防车位。
人防车位不同于其它车位,有着其特殊性。因为人防车位所占的面积属于人防工程,而人防工程又是属于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的,根据有关规定,国防资产属于国家所有。
-
薪酬的分成应该写在合同里面吗
410人看过
-
车位合同没写面积咋办
138人看过
-
购房合同里有哪些是必须写在合同里面的呢
485人看过
-
合同里面可以不写价格吗
197人看过
-
合同里面安全方面怎么写
377人看过
-
劳动合同里面的部门和岗位工种写什么
98人看过
在双方结为夫妻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双方共同所有: 领取的工资、奖金;夫妻一方或双方从事生产、经营,得到的财产;知识产权的收益;通过继承或赠与得到的财产,如房屋等;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 更多>
-
劳动合同应该写在劳动合同里面吗甘肃在线咨询 2022-02-11(1)写在劳动合同里面作为劳动合同的一部分,不需要单独签订合同;(2)公司与员工之间构成劳动关系,即构成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关系,用人单位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是《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法律义务,不因是否签订合同以及合同签订的方式而改变或归于消灭;(3)相关法条①《劳动法》第七十二条: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逐步实行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②
-
在相册里面写的拍照合同是否有效?香港在线咨询 2021-11-20手机拍照的合同有效吗?手机拍照的合同不是合同原件,需要结合其他证据来证明,比如履行合同的票据。因此,如果有其他证据证明合同真实存在,并且对方也表示认可,手机拍照合同也具有法律效力。此外,合同的有效性要求双方都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是真实的,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不损害公共利益。但是,在承担举证责任时,需要出示原件,对于手机拍照的合同,法院可能会认为证明力较弱,甚至没有证明力。根据民事诉讼法
-
在合同里面签了合同违约金该如何写?甘肃在线咨询 2023-01-01在合同违约金中,数额幅度有着明确的规定,一般来说,约定违约金。合同约定违约金数额或计算方法的,一般以合同约定为准。合同违约金数额由双方约定。但最高不得超过所遭受损失30%,超过30%的,可以请求法院适当予以减少。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
-
工资在劳动合同里面吗江苏在线咨询 2022-07-25具体要看劳动合同的约定,一般约定的是应发工资,即没有扣除社保、公积金个人缴纳部分和个人所得税的工资;如果明确写明是税后工资,则约定的为实发工资。
-
合同里面能写10倍赔偿吗陕西在线咨询 2023-07-23能,但法律没有规定几倍违约金,由双方协商确定。但约定的违约金额不得低于损失,也不得过高于损失,如下: 1、约定的违约金低于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要求增加; 2、约定的违约金过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要求适当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