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4日,柯某委托郭某帮其购买彩票,后该彩票中奖,柯某可得的奖金为48万;开奖后,柯某支付给郭某108元。郭某收下转账后以柯某并未提前支付彩票款,案涉彩票为自己购买为由,起诉要求柯某支付奖金48万余元,法院审理后驳回其诉讼请求。
代买彩票中奖后奖金归谁?
此案中奖金归委托人柯某。郭某购买彩票完全是因为他接受了柯某的委托在实施代理行为,而对于代理行为产生的收益是应当归委托人享有的;所以对于彩票的奖金是应该归柯某所有的,郭某无权要求分割。
至于郭某在开奖后支付彩票款的行为,并不影响他们之间委托合同的成立,因为委托合同是诺成合同,只要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时合同即告成立,什么时候支付彩票款,并不影响委托合同的成立。
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
代理是指代理人代被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其法律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的行为。委托代理的法律后果有:
1、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名义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被代理人发生效力。
2、代理人不履行代理职责,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责任。如果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同自己或者同自己所代理的其他人进行民事活动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代理人独断代理行为。如果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第三人负连带责任。
3、无权代理造成损害的责任。如果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的代理行为,只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被代理人才承担法律责任。未经追认的行为,由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如果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的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同意。
4、代理人为了维护被代理人的利益,可以将自己取得的代理权转托他人。转托他人代理的,应当事先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事先没有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应当在事后及时告诉被代理人,如果被代理人不同意,由代理人对自己所转托的人的行为负法律责任。但在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被代理人的利益而转托他人代理的,不受这个限制。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六十二条,【代理的效力】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名义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被代理人发生效力。
《民法典》第一百六十四条,【代理人不当行为的法律后果】代理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职责,造成被代理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代理人和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合法权益的,代理人和相对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
委托他人合买彩票,奖金归谁所有
301人看过
-
用别人的钱买彩票中奖了奖金归谁
395人看过
-
男子代室友买彩票改号后居然中奖,奖金怎么分?
476人看过
-
离婚后再婚买彩票后奖金归谁?
279人看过
-
彩票纠纷中500万元大奖奖金被他人领走
414人看过
-
买彩票中奖后,钱应归哪个彩票公司?
412人看过
提前履行合同如果符合当事人约定的不需承担违约责任。合同成立后,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当事人提前履行损害对方当事人利益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对不履行合同的可以在合理情况下让其进行赔付、承担违约责任。合同履行不符合约定的违约责任如下: 1、要... 更多>
-
11岁买彩票中奖的奖金归谁?广东在线咨询 2022-11-22过年期间,8岁儿童张某在姑姑余某的带领下来到某彩票销售处玩。期间,张某向余某提出想用压岁钱购买一张彩票。余某即帮张某在彩票销售处花2元购买了一张彩票,并由张某自己挑选彩票、自己刮奖,没成想竟中了30000元奖。余某遂代替张某领取了扣除税款的24000元奖金。提问:张某购买彩票获得的24000元奖金应归谁所有?【浙江丰国律师事务所庞越律师解答】张某通过姑姑余某帮忙购买彩票,构成委托代理关系,虽然张某
-
律师解答|8岁儿童购买彩票中奖奖金归谁湖南在线咨询 2022-11-21过年期间,8岁儿童张某在姑姑余某的带领下来到某彩票销售处玩。期间,张某向余某提出想用压岁钱购买一张彩票。余某即帮张某在彩票销售处花2元购买了一张彩票,并由张某自己挑选彩票、自己刮奖,没成想竟中了30000元奖。余某遂代替张某领取了扣除税款的24000元奖金。提问:张某购买彩票获得的24000元奖金应归谁所有?【浙江丰国律师事务所庞越律师解答】张某通过姑姑余某帮忙购买彩票,构成委托代理关系,虽然张某
-
彩票店主代买彩票中千万大奖,钱到底算谁的山东在线咨询 2022-10-13《民法典》第927条有规定,受托人处理委托事务取得的财产,应当转交给委托人。如果双方当事人都承认存在“代买”彩票事实,彩票的所有权就属于委托人。“代买”属于代理关系,与委托方并没有合伙或合作关系,没有权利分享奖金,所以彩票店主无权获的彩票,彩票归属委托人所有。
-
彩票中奖后,彩票店老板是否会依法给予奖金?湖南在线咨询 2024-11-07购买彩票未支付相应款项的行为,可能构成不当得利。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应立即予以返还。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依据地损害他人利益并从中获取利润的行为。在不当得利的法律事实发生后,就已在其当事人(即不当得利的受益者)以及利益所有人(亦即受害者)之间建立起某种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九百八十五条 如果得利人没有法律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以下情形除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