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的谦抑性是什么意思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8-18 09:23:49 246 人看过

通俗的说就是能用其他法律解决的就不用适用刑法了。立法者以最小的支出少用甚至不用刑罚(而用其他刑罚替代措施),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有效地预防和抗制犯罪。

刑法是维持社会稳定的最后一道屏障,如果刑法像民法一样被广泛的运用与于我们生活,必然会导致人人自危的局面。因此,才会主张刑法的谦抑性。

谦抑性也就是刑法的必要性,刑法歉抑是适应社会矛盾变化、构建和谐社会及保障人类自由权益的需要,它是一种信念,而非法定意义上的原则。体现出来就是非罪化和轻刑化。

谦抑性原则,又称必要性原则。指立法机关只有在该规范确属必不可少没有可以代替刑罚的其他适当方法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将某种违反法律秩序的行为设定成犯罪行为。

刑法的谦抑性主要发生当出现刑罚无效果、可以他法替代、无效益等情况时才会使用。

刑法的谦抑性不可忽视

在对待经两次催收,超过三个月不归还的行为入罪问题上,来自银行界的参会代表的观点显然受到其他与会者的严重质疑。虽然前者强调,他们仅对符合上述条件者中比较严重的行为才报案,要求追究刑事责任,但大多数与会者认为,在入罪问题上必须保持刑法的谦抑性,银行对这种现象应有一定的容忍度。从根本上说,信用卡透支行为是民事上的借贷行为。将这种民事行为刑事化,已经是质的变化,而且这种犯罪的认定本身就具有推定的成分,已经蕴含着刑法的严厉性,因此在定罪处理上必须慎重。还有人指出,由于各家银行为了抢占信用卡市场,大量发行信用卡,甚至采用各种利益引诱的手段,没有进行实质性审核,这本身就造成信用卡使用上的风险,发卡行对此也是有责任的。而且,作为一种商业放贷行为,发行信用卡本身就应该有贷款不能收回的风险。银行对信用卡设定信用额度,对超期不还款行为收取高额利息、滞纳金,目的也在于降低风险。因此,对于持卡人在信用额度内的欠款行为,银行应当持有一定程度的容忍度。有与会者进一步认为,对行为人不还款的行为,银行应尽量通过民事诉讼来追回损失,即使最终的结果是行为人无经济能力,判决无法执行,这也是银行应承受的损失。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01日 18:5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欠款相关文章
  • 刑法的谦抑性与单位受贿罪的关系
    所谓谦抑原则,是指刑法不应将所有的违法行为都作为其对象,而应将不得已才适用刑法的场合作为其对象的原则。但在我国刑法中,不存在法定意义上的谦抑原则,但整个刑法中确实存在这样一种精神:刑法的谦抑性。刑法谦抑性与单位受贿犯罪的关系单位贿赂罪属于刑法分则第八章贪污贿赂罪,而关于此章的规定属于经济刑法——折衷说这种观点包括的范围。所以,单位贿赂犯罪也具有经济性,可用刑法谦抑性对其进行解读。1、在单位受贿犯罪刑事立法中贯彻谦抑性的必要性。刑法规范谦抑性的适用要求在于,只有在其他社会统制手段不充分时,或者其它社会统制手段(如私刑)过于强烈,又代之以刑罚的必要时,才可以动用刑法。通过翻看单位受贿罪的形成历程,可知立法者对其制定是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从片面到完全,从概念模糊到明文规定,从存在漏洞到完善弥补。这一过程的经历完全符合刑法的谦抑性。在1985年之前我国没有单位受贿的概念或说法,因为既然社会中尚不
    2023-04-22
    282人看过
  • 刑法谦抑性与单位受贿犯罪的关系
    单位贿赂罪属于刑法分则第八章贪污贿赂罪,而关于此章的规定属于经济刑法——折衷说这种观点包括的范围。所以,单位贿赂犯罪也具有经济性,可用刑法谦抑性对其进行解读。1、在单位受贿犯罪刑事立法中贯彻谦抑性的必要性。刑法规范谦抑性的适用要求在于,只有在其他社会统制手段不充分时,或者其它社会统制手段(如私刑)过于强烈,又代之以刑罚的必要时,才可以动用刑法。通过翻看单位受贿罪的形成历程,可知立法者对其制定是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从片面到完全,从概念模糊到明文规定,从存在漏洞到完善弥补。这一过程的经历完全符合刑法的谦抑性。在1985年之前我国没有单位受贿的概念或说法,因为既然社会中尚不存在达到犯罪性质的单位受贿现象,所以立法者当然地认为没有对此制定刑法进行惩罚的必要,否则就是法之强人所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单位受贿的犯罪已无法用其他的法律或刑法的其他法条进行规制,当其他法律抑制不了此种违法行为的时候
    2023-04-22
    71人看过
  • 刑事司法权需要谦抑
    刑法不是万能的,以之惩治犯罪,是调整社会关系的最后手段,能少使用就应尽量少使用,谓之谦抑。刑事立法应该秉持谦抑精神,不能使刑法过于广泛地介入社会生活,刑事司法应该遵循立法精神,克减不必要的犯罪认定,抑制重刑主义倾向,这样方能增进社会和谐因素,减少消极因素,推进社会稳定发展。但社会需要刑法谦抑,更需要刑事司法权谦抑。权力谦抑是权力膨胀的对立面,表现为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授予的权限,规范谨慎行使,非法勿言、非法勿行。刑事司法权谦抑,就不会随意放弃职责任务,也不会越权包揽立法、行政权限范围内及其他法律没有授权的工作,使刑法谦抑能获得精当实行。靠刑事司法权自我选择收缩或扩张来实施刑法谦抑,具有使贯彻立法的谦抑精神和司法的谦抑政策时失去分寸,导致刑法谦抑不能或过度的风险。即或失之过严,不该以刑法处罚的适用了刑罚,或失之过宽,该给予刑罚惩处的却予以轻纵。这样会背离正确的司法方向,使法律适用成为不可预期的
    2023-06-11
    152人看过
  • 民事抗诉中的谦抑性原则
    民事抗诉权的正确行使,离不开各种机制的建立健全,其中保障机制和制约机制尤为重要:缺乏保障机制民事抗诉制度将形同虚设,缺乏制约机制也将最终削弱民事抗诉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如何在保障民事抗诉权的合理行使和制约抗诉权的滥用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谦抑性原则将是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民事诉讼中的谦抑性原则,指的是通过民事立法设立各种制度和程序对民事抗诉权施加必要的限制条件,以最小的公权力行使成本来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民事抗诉坚持谦抑性原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建立民事抗诉责任制度。民事抗诉制度应当在责任机制上加以完善。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必须抗诉责任制度。对必须抗诉的案件,检察机关没有提出抗诉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二是建立错误抗诉的责任制度。不该提出民事抗诉的,检察机关由于重大过失而提出了抗诉应当追究相应的责任,给当事人造成经济损失的,还应当承担国家赔偿责任,一般的错抗不属于此范围。明确
    2023-06-08
    131人看过
  • 区分主犯与从犯是刑罚谦抑性的重要体现
    刑法的谦抑性是指立法者应当力求以最小的支出——少用甚至不用刑罚,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犯罪。刑法的谦抑性必然要求刑罚节俭,即应当尽量使刑罚节俭,以最小的刑罚成本支出,最大限度地遏制犯罪,尤其是防止刑罚过剩与过度。(20)刑罚的进化历史就是刑罚逐渐谦抑的过程,由对共犯不分主犯与从犯同样对待,到主从犯区别对待的过程也是刑罚谦抑性在共同犯罪中的体现。从我国刑法史上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刑法对共犯人进行分类和区别对待主犯与从犯,是刑罚谦抑、人道和文明发展的结果。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实行罪刑擅断主义,对共犯处以同等惩罚,甚至实行族诛和株连,追究共犯以外的人,刑罚往往被滥用。直到汉代,我国才开始在某些具体犯罪中注重追究首恶和造意犯的刑事责任,开始萌发区别对待的思想。到唐代《唐律》中最早详细规定了共犯分为首犯和从犯,对从犯减一等处罚,并为其后的宋、明、清朝沿用。但是《唐律
    2023-06-11
    185人看过
  • 法人性质是什么意思?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简言之,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主体资格的社会组织。一、设立的公司法人是干什么的《民法典》第五十七条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制度是世界各国规范经济秩序以及整个社会秩序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各国法人制度具有共同的特征,但其内容不尽相同。不同的法人形成了不同的法人理论,法人制度理论成为世界各国建立和完善法人制度、规范经济秩序以及整个社会秩序的理论基础。法人具有以下一般特征:(一)法人不是人,是一种社会组织,是一种集合体,是由法律赋予法律人格的组织集合体。这是法人与自然人的根本区别。它可以是个人的集合体,也可以是财产的集合体。不以组织集合体名义出现在民事主体的,不能为法人。(二)具有民事权利
    2023-02-04
    100人看过
换一批
#债权债务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欠款
    词条

    债务人欠货款,如果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没有订立欠条的话,债权人就需要收集其他证据,来证明债权债务合同确实存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案件的司法解释规定,能够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确实存在的证据,不只限于借条,还包括了双方的收据、书证、电子证据... 更多>

    #欠款
    相关咨询
    • 涉谦诽谤是什么意思
      河南在线咨询 2022-12-01
      指的是有嫌疑有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 涉谦诽谤的意思
      辽宁在线咨询 2021-12-05
      是指涉嫌故意捏造和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和散布虚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 醉驾谦抑狂妄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8-09
      从内容来看,审判参考仅是法院从量刑规范化的角度,对醉驾案件的一审法院给予审判量刑参考意见。然而,自从《刑法修正案(八)》增设了危险驾驶罪,实践中对于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法律适用存在较大争议,审判参考则没有对这一部分给予指引。
    • 刑法中的罪行定性是什么意思
      广东在线咨询 2023-07-15
      1、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2、法律依据:《刑法》第三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 刑法中的惩罚性赔偿是什么意思?
      重庆在线咨询 2021-11-29
      惩罚性赔偿,又称示范性赔偿或报复性赔偿,是指法院作出的赔偿金额超过实际损害金额的赔偿。惩罚性赔偿是加重赔偿的原则,旨在弥补被告过去故意侵权造成的损失,惩罚被告防止未来重犯,同时达到惩罚他人的目的;如果被告的侵权行为是基于收益大于赔偿的精心计算,也可以给予惩罚性赔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同意给予赔偿性赔偿,侵权人只相当于事后通过赔偿办理手续,但没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