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通过犯罪中止无罪释放?需要怎样处理?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11-24 01:51:42 239 人看过

该段文字阐述了犯罪中止的概念及其在犯罪过程中的作用。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可以被免除或减轻处罚。同时,《刑法》第二十四条也明确了犯罪中止的两种情况,即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在不会中止行为之前,所涉及的行为已经被认定为犯罪行为,这是行为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的基础。而中止行为本身被视为一种鼓励的行为,因此可以被免除或减轻处罚。《刑法》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犯罪中止可以无罪释放吗?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形态。犯罪中止可以分为两种情形:犯罪中止未遂和犯罪中止既遂。犯罪中止未遂是指行为人实行犯罪行为终了,犯罪结果尚未发生,而犯罪中止既遂则是指行为人实行犯罪行为终了,犯罪结果已经发生。

犯罪中止可以无罪释放吗?根据我国《刑法》第24条的规定,犯罪中止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但是,犯罪中止仍然可以构成犯罪,只是会比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此,犯罪中止可以无罪释放的说法是不准确的。犯罪中止是一种犯罪停止形态,而犯罪既遂则是一种犯罪完成形态。犯罪中止和犯罪既遂在法律上是两种不同的犯罪形态,两者在法律后果上也有所区别。

犯罪中止是犯罪过程中的一种形态,指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形态。根据我国《刑法》第24条的规定,犯罪中止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但是,犯罪中止仍然可以构成犯罪,只是会比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此,犯罪中止可以无罪释放的说法是不准确的。犯罪中止和犯罪既遂在法律上是两种不同的犯罪形态,两者在法律后果上也有所区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2日 11:5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犯罪中止相关文章
  •  释放无罪是否需要经过批捕?
    在侦查阶段,如果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应立即释放并通知检察院。经调查没有犯罪行为的,依法不承担刑事责任;犯罪证据不足的,在检察院阶段应作出不起诉决定,在法院阶段应作出无罪判决。检察院应根据侦查结果在侦查阶段撤销案件并释放犯罪嫌疑人,同时通知检察院。在某些情况下,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如果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会立即释放,不会对其进行追究。不是有关系就能释放的。逮捕后无罪释放的可能相对比较小,但也要看最终调查的情况,如果经调查没有犯罪行为的的,依法不承担刑事责任的,犯罪证据不足的,在侦查阶段应释放,在检察院阶段应作出不起诉决定,在法院阶段应作出无罪判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一条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并且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第一百七十三条犯
    2023-11-26
    85人看过
  •  能否通过刑事拘留实现无罪释放?
    这段内容讲述了某人因被指控犯罪而遭到逮捕,但经过调查发现没有证据证明其有罪,因此被释放。根据法律规定,此人不应承担刑事责任,因此被释放。如果此人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相关部门将为其办理取保候审并释放。如果此人符合逮捕条件,但存在不适宜关押的法律情节,相关部门将为其办理监视居住手续并释放。1.经过调查,没有发现任何犯罪行为,因此将其释放;2.根据法律规定,不应承担刑事责任,因此将其释放;3.如果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相关部门将为其办理取保候审并释放;4.如果符合逮捕条件,但存在不适宜关押的法律情节,相关部门将为其办理监视居住手续并释放。 【 解 答 】 被 刑 事 拘 留 无 罪 释 放 的 条 件 是 什 么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96条规定,被刑事拘留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申请取保候审。对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签发取保候
    2023-09-05
    462人看过
  • 贩毒罪怎样能无罪释放
    法律综合知识
    一、贩毒罪怎样能无罪释放在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之中明文规定,对于涉及到走私、贩卖、运输以及制造任何种类和数量的毒品犯罪行为,不论犯罪次数和涉案货值大小如何,国家都会坚决予以严惩,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若想使被告人获得无罪认定,前提条件则是须取得充足有力的证据以证实被告人并非蓄意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是具备法律所认可的其他免除或减轻刑罚的特殊情况。倘若被告人能够提出确凿的证据,证明自身是遭受到他人恶意陷害或者存在其他合理的辩解理由,那么他就有可能被法庭判定为无罪。然而,仅仅依据法律条款本身并不能够对具体案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还需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及相关证据材料进行综合判断。若被告人及其辩护律师能够提供充分且具有说服力的证据,证明被告人无罪或者指控的罪名并不成立,那么他们便有可能得到无罪释放的判决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走私、贩卖、
    2024-07-18
    169人看过
  •  被捕的中国毒品罪犯能否被判无罪释放?
    取保候审制度是一种强制措施,针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严重疾病、怀孕或哺乳婴儿的妇女,以及罪行较轻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司法机关将申请保释的人和保证人当面对保落实,然后予以释放。这体现了法律的人道主义精神。根据中国法律,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可以获得取保候审制度。这种制度是一种强制措施,旨在针对这些人群,需要当事人提供保证金或保证人。在中国,对应当逮捕的人犯,如发现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及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或罪行较轻的人,即可采取取保候审的措施。司法机关将申请保释的人和保证人当面对保落实,然后予以释放。这种保释措施体现了法律的人道主义精神。取保候审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性措施,指在侦查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侦查时,因犯罪嫌疑人身份已确定、案件证据不足以逮捕、但又不能不采取强制措施的情况下,由公安机关采取的对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的限制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
    2023-11-24
    441人看过
  •  孕妇在犯罪后能否被判无罪释放?
    该段内容讲述了假释适用于符合相关假释条件的孕妇,但是有些情况下不得假释,其中包括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此答案为“不得假释的情形包括累犯及特别严重暴力性犯罪”。假释适用于符合相关假释条件的孕妇。但是孕妇所犯的罪是不得假释的情形,是不得假释的。具体的情形有: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2) 假释适用于孕妇,但哪些犯罪分子不可假释?根据我国《刑法》第86条规定,对犯罪分子,如果其身体强壮,并有立功表现,可以假释。然而,对于某些特定的犯罪分子,即使符合假释条件,也不得假释。这些犯罪分子包括:1. 累犯:累犯是指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刑罚之罪的人
    2023-08-28
    265人看过
  • 涉嫌犯罪刑拘无罪释放怎么处理的
    当某人由于涉嫌犯罪而遭受刑事拘留,继而最终经过法律程序被宣告无罪释放时,通常会采取以下的处理方法以及相关程序:首先,该名被释放者有权请求恢复其名誉、消除由此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他/她亦有权利申请国家对此给予适当的赔偿。其次,若其在被拘留期间,个人财物曾遭受扣押或冻结,那么在此情况下便应当立即解除对这些财物的查封和扣押,按照程序将其归还给当事人。再者,除了以上两项措施外,有关的犯罪记录也应依法予以取消,以确保该人在未来的日常生活及职业生涯里能够免受不公平待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十七条行使侦查、检察、审判职权的机关以及看守所、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一)违反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的,或者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但是拘留时间超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时限,其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
    2024-07-25
    491人看过
  • 犯罪中止是否需要符合犯罪中止的特征
    犯罪中止要符合下列特征: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刑法》第24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2024-05-14
    220人看过
  • 犯罪中止和犯罪放弃一样吗?
    如果行为人在自己认为不能将犯罪进行到底的情况下而放弃犯罪,则不是犯罪中止,而是犯罪未遂(即“欲达目的而不能”)。自动,即自己主动,放弃,即抛弃、丢掉的意思。所谓“自动放弃”,是指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停止可以进行下去的犯罪活动。它表现为行为人认为自己有可能完成犯罪的情况下,自行停止犯罪的进行(即“能达目的而不欲”)。一、认定犯罪预备的相关问题预备犯、未遂犯也属于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但是它们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原由而未得逞的。即不是出于犯罪分子本人意愿,而是由难以克服的外部障碍造成的。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主要有:1、被害人的反抗;2、第三者的阻止;3、自然力的阻碍;4、物质的阻碍;5、犯罪人能力不足;6、认识发生错误等等。例如,张三意图强奸而使用暴力将被害妇女按倒,未能性交即被赶来的警察抓获,就属于因第三者的阻止而犯罪(强奸)未得逞;再如李四进入银行却打不开保险柜以致一无所获,就属于物质障碍及自身
    2023-03-11
    318人看过
  • 能否通过犯罪中止减轻或免除刑罚?
    犯罪中止能减轻或免除处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中止犯罪不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和制造条件是犯罪准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犯罪已经开始实施,犯罪未遂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对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是犯罪中止,不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犯罪中止能减轻多少对于犯罪中止并没有造成一些损害的,一般应该去根据情况免除一些处罚;对于已经造成了一些损害的,通常应该通过具体的一个情况去减轻相应的处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的过程当中,自动进行放弃犯罪或者是自动有效的去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一些行为。中止本身其实并不算是犯罪,是刑法当中鼓励的一种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
    2023-07-13
    138人看过
  • 过失犯罪能否停止犯罪
    过失犯罪没有停止形态。过失犯罪要危害结果的发生才会构成犯罪,如果有停止状态,也就意味着没有危害结果产生,自然也就不构成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一、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流失罪如何判刑?对于犯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流失罪的行为人,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流失罪是过失犯罪。在我国,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二、过失犯罪要承担什么责任?“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的形式:(1)疏忽大意的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
    2023-04-07
    235人看过
  • 犯罪过程中怎样才算中止
    (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即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1.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或实现犯罪结果;2.中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人自动作出的选择;3.中止犯罪的决意必须是完全的、无条件的、彻底的,不是部分的、有条件的或暂时的。中止犯罪的主观原因,有的是惧怕受到刑罚的惩罚;有的是由于他人的劝说而改变了原来的犯罪意图;有的是良心发现,幡然悔悟,改变了自己的犯罪意图;有的则出于对被害人的怜悯,转而防止犯罪结果的出现。(二)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第一,中止行为是停止犯罪的行为,是使正在进行的犯罪中断的行为。第二,中止行为既可以作为的形式实施,也可以不作为的形式实施。第三,中止行为以不发生犯罪结果为成立条件,但这种结果,是行为人主观追求的和行为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2023-05-01
    194人看过
  • 能否中止诈骗罪犯罪?
    根据诈骗罪的特点和犯罪形态,是有犯罪中止的。刑法第24条第一款规定,犯罪中止的概念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诈骗罪的数额有标准吗诈骗罪的数额有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刑法》第二十四条【犯
    2023-07-21
    287人看过
  • 无罪释放是怎样的
    刑事诉讼法
    无罪释放的流程具体如下:1、公安机关对于被拘留的人,依法讯问时发现其不构成犯罪,必须立即释放,并发给释放证明;2、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于各自决定逮捕的人,公安机关对于经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人,依法讯问时发现其不构成犯罪,均须立即释放,并发给释放证明;3、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或者免予起诉的案件,经过审查认为被告人不构成犯罪时,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并立即释放在押的被告人;4、人民法院经过审理,认为被告人不构成犯罪,则作出无罪判决,并在宣告判决后立即释放在押的被告人;5、看守所监管的已决犯服刑期满的。一、无罪释放的情形有以下:1、公安机关对于被拘留的人,依法讯问时发现其不构成犯罪,必须立即释放,并发给释放证明;2、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于各自决定逮捕的人,公安机关对于经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人,依法讯问时发现其不构成犯罪,均须立即释放并发给释放证明;3、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或
    2023-08-04
    425人看过
  • 无罪释放需要多少天
    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嫌疑人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的,如果经侦查确实没有犯罪事实的,应该及时进行释放,不一定要满三十七天。一、直诉案件公安可撤案吗一般来说,关于直诉案件公安是否可撤案的问题,根据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的第一百一十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同时第一百六十一条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并且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二、被羁押是否一定会被判刑犯罪嫌疑人在看守所被羁押后不一定是会判刑的,看具体情况来判定:其一、法院在犯罪
    2023-03-22
    207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中止构成犯罪,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 更多>

    #犯罪中止
    相关咨询
    • 犯罪中止是否一定会被无罪释放呢?
      上海在线咨询 2023-03-05
      根据《刑法》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对中止犯,是应当从宽,是否会无罪释放还要根据案件事实情况来具体分析。
    • 网络犯罪中止后,会被无罪释放么
      陕西在线咨询 2021-11-20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中止犯没有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显然,中国的刑法和许多国家的刑法一样,是应该从宽,从宽的内容也有很大的不同,中止犯至少可以得到减轻。各国对中止犯罪的处罚远轻于对未遂犯罪的处罚。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东西方文明的激烈冲突,各国法律文化传统和刑法价值观的巨大差异,在这一点上消失了。各国立法者庄严宣布,中止犯应大幅从宽处理。特别是在中国刑法中,犯罪中止不仅比犯
    • 刑法中止犯可以无罪释放吗?
      四川在线咨询 2023-08-08
      中止犯如果没有造成实际损害的会无罪释放,造成损害的会减轻处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
    • 请问中止犯中次犯有没有无罪释放
      陕西在线咨询 2023-01-01
      中止犯如果没有造成损害的会无罪释放,造成损害的会减轻处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根据《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
    • 犯罪中止后怎样处罚犯罪中止犯应该如何处理
      海南在线咨询 2023-05-09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 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的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