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享单车认购诈骗高发
据介绍,此类骗局中,骗子首先在微信朋友圈或微博以发广告、婚恋交友等方式,吹嘘共享单车十分赚钱,哄骗受害者相信该骗局。在网上散布诈骗广告后,再以认购一辆880元,每天返利60元,拉人头再奖励80元的规则等待受害者主动上钩。等到群里受害者付完钱款,骗子就会将受害者踢出群并拉黑,然后再寻找其他受害者加入新群。
在此过程中,骗子通常会把自己的产品包装成正规共享单车公司的产品。另外,群中管理员的微信头像、名称、朋友圈、个性签名也都是营造出的假象。
二、诈骗罪该怎样处罚呢?
(一)刑法规定
1、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司法解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和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与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骗公私财物达到上述规定的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能够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酌情从严惩处:
1、通过发送短信和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
2、诈骗救灾和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
3、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
4、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5、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诈骗数额接近上述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并具有前款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属于诈骗集团首要分子的,理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
共享单车认购诈骗是怎么回事
235人看过
-
共享单车诈骗怎么判刑
303人看过
-
共享单车认购诈骗的刑事责任与量刑
180人看过
-
共享单车诈骗案件立案流程
138人看过
-
诈骗诈骗公共财物怎么处罚?
351人看过
-
诈骗同行诈骗要怎么认定电信诈骗共同犯罪
144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共享单车认购诈骗怎样量刑,具体规定有哪些河南在线咨询 2023-08-08共享单车认购诈骗的量刑: 1.达到数额较大起点的,可以在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达到数额巨大起点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以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3.达到数额特别巨大起点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可以在十年至十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
共享单车诈骗会怎么判河北在线咨询 2022-09-08近来,“”认购的噱头在朋友圈疯传,全国已出现多例认购骗局。记者从深圳市公安局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了解到,全市最高峰一天接到10余起同类型诈骗案,涉案资金多达百万元。据介绍,此类骗局中,骗子首先在微信朋友圈或微博以发广告、婚恋交友等方式,吹嘘共享单车十分赚钱,哄骗受害者相信该骗局。在网上散布诈骗广告后,再以“认购一辆880元,每天返利60元,拉人头再奖励80元”的规则等待受害者主动上钩。等到群里受害者
-
共享单车怎么发生诈骗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7-26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条予以行政处罚;重者,则可能构成《刑法》第266条的诈骗罪。《刑法》第266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
-
如何判定共享单车诈骗河北在线咨询 2023-06-09共享单车认购诈骗根据诈骗的数额量刑。具体是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粮食购销中的合同诈骗罪怎样处罚?怎样认定是诈骗罪呢?陕西在线咨询 2022-12-14关于合同诈骗罪的认定,主要有以下条件: 合同签订后,主要看行为人是否在其现有履约能力范围内积极为履行合同做准备,或者为供货积极组织货源,或者筹集资金,落实到行动上,则不认定为合同诈骗;反之,如行为人没有履行合同的诚意和行为,坐等对方履约,等获取非法利益后,对对方的正当请求予以搪塞、推托,甚至携款物逃匿,应认定为合同诈骗。 一般的合同纠纷中,行为人在约定或法定的期限内,具有履行所承诺的民事法律行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