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造成企业损失赔偿法律依据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03 16:40:52 351 人看过

员工造成公司损失赔偿的法律依据应当是《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因为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则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

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是每个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如果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应当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员工造成的损失应该如何追偿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16条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

《山东省企业工资支付规定》第30条规定:“因劳动者原因造成企业经济损失需要赔偿的,企业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可见,因劳动者本人原因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是有追偿权的。《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严重失职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虽然这里并没有明确用人单位具有追偿权,但也没有明令禁止。

第一,工伤职工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用人单位是否有追偿权。

工伤事故的责任承担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小刘因为自己的过错,使自己受到伤害,尽管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但并不能因此免除自己的赔偿责任。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和承担经济损失二者并不相悖,工伤待遇是法律赋予工伤职工应享受的权利,赔偿损失是法律规定违纪职工应承担的义务。所以,用人单位追偿职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并不以是否受到工伤伤害而区别对待。

第二,在什么情形下用人单位可以追偿,追偿的额度如何确定。

根据报偿理论,劳动者的职务行为是为了用人单位的利益,其劳动风险也应当归于利益的享有者,对由此产生的责任应当由用人单位来承担。但是,如果劳动者对损害的发生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可以免责的话,则是对用人单位的侵害。因此,是否要求劳动者承担应当根据工作岗位的危险程度、技术技能、设施设备、监管力度等因素,依照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各自的过错程度,决定其责任大小和分担额度。

其一,主观恶性造成的经济损失劳动者应全额赔偿。《安全生产法》第104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不服从管理,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者操作规程的,由生产经营单位给予批评教育,依照有关规章制度给予处分;造成重大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因此,如果导致经济损失的发生是由于劳动者恶意为之,用人单位不但可以全额追偿经济损失,还可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其二,重大过失造成经济损失劳动者应部分赔偿。重大过失与故意或恶意存在本质的区别。重大过失所导致的经济损失往往不能仅归咎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管理方式也存在关联因素,用人单位不能要求劳动者全额承担赔偿责任,应按照责任分担比例适当要求劳动者承担部分损失。

其三,如果劳动者的一般过失造成经济损失则无须赔偿。由于用人单位的经营活动都是由劳动者的具体行为实施的,劳动者的行为也就等同于用人单位的行为。如果劳动者在履行职务过程中的任一失职行为给用人单位造成了损失,用人单位都要求劳动者赔偿,无疑加重了劳动者的责任,转移了用人单位的经营风险,显然有失公允。

需要指出的是,就劳动者违章操作来讲并不是故意、恶意、重大过失、一般过失、轻微过失就可以涵盖的。为了避免生产事故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而无法追偿的尴尬,企业除了在劳动合同书中依法约定相关条款,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规章制度。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5日 17:4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工伤保险相关文章
  • 员工过错给企业造成损失nbsp;nbsp;应当进行适当赔偿
    黄某是某电器公司司机,2005年7月6日,在送货途中所驾驶的车辆撞上横穿马路的李某,黄某在发生交通事故后没有抢救伤者而是驾车逃逸,后被接到群众报警的交警查获。交通事故经交警部门认定,黄某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李某因交通事故产生医疗费等人身伤害赔偿费用12万元,经过交警部门调解,电器公司向李某支付了全部的赔偿费用。电器公司已给黄某驾驶的车辆投了第三者责任险,保险金额为20万元,但保险公司因发生事故后逃逸,依法拒绝承担保险赔付责任。于是电器公司以黄某在交通事故中有重大过错为由,要求黄某承担事故给公司造成的10万元的经济损失。黄某则认为自己是职务行为,造成的损失应当由单位承担,拒绝承担责任。公司在和黄某协商无果后,每月从黄某工资中扣除50%作为赔偿,双方遂发生争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结合本案的
    2023-06-10
    482人看过
  • 企业名誉损失怎么申请依法赔偿
    一、企业名誉损失怎么申请依法赔偿企业名誉损失申请依法赔偿时,需综合考量多个因素以确定赔偿标准:1.应审视侵害情节的严重性,若情节严重且后果显著,则可申请相应赔偿,受害企业的谅解程度亦为重要考量,若加害方承担非财产责任后获得谅解,则可能减轻赔偿要求。2.加害方的认错态度亦不容忽视,即便受害方已谅解,但若加害方持续否认错误,法律仍应责令其承担赔偿责任。综上,企业可依据上述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向侵权方提出合理的赔偿要求。二、侵犯企业名誉权如何认定侵犯企业名誉权的认定,主要依据《民法典》中关于名誉权的相关规定。1.具体而言,若存在盗用、假冒企业名义进行欺骗或愚弄他人,导致其财产、名誉受损的行为,或散布虚假事实损害企业名誉的,均可认定为侵犯企业名誉权。2.新闻报道若严重失实,导致企业名誉受损,亦应认定为侵权行为。在认定过程中,需综合考虑侵权行为的性质、情节、后果及影响等因素,以确保认定的公正性和准确
    2024-08-01
    189人看过
  • 企业倒闭,如何赔偿员工的损失?
    公司应当根据员工在公司的实际工作年限支付赔偿金。根据我国法律,员工经济补偿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支付给劳动者。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公布的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三倍的,按照职工月平均工资为三倍的金额支付经济补偿,最高支付经济补偿年限不得超过十二年。月薪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退休企业倒闭员工如何赔偿公司倒闭的,对退休的员工应按下列标准予以补偿:根据员工的前一年平均月工资,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工作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2023-08-18
    202人看过
  • 员工给公司造成损失赔偿标准,员工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情形
    员工给公司造成损失赔偿标准是员工故意造成的需要全额赔偿,不存在故意行为造成的重大过失需要赔偿百分之五十左右等。员工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情形是员工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和违反相关约定导致的,以及在履行合同约定是过失造成的。一、员工给公司造成损失赔偿标准员工给公司造成损失赔偿标准如下:1.劳动者故意造成的损失需要100%全额赔偿;2.劳动者存在重大过失的,赔偿50%左右;3.劳动者一般过失或者正常工作不存在主观故意或重大过失的,造成的经济损失,无论大小,均不应让劳动者承担。二、员工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情形员工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主要情形:1.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导致企业损失:如劳动者未履行提前通知义务而径自离开工作岗位,使得短期内企业无法补充人员或者,有些公司的重要项目可能因劳动者的不辞而别而无法完成,造成外部的商业违约风险,间接给公司造成损失;2.劳动者违反相关约定导致企业损失,如劳动者违反劳动
    2022-09-17
    68人看过
  • 如何赔偿企业强制拍卖职工所造成的损失?
    公司被强制拍卖是因为公司欠下外债无法清偿,强制拍卖是一种典型的强制执行措施,其目的在于将被查封、扣押的财产通过拍卖变现,用于清偿债务,如果资金足以清偿劳动者工资含拖欠职工养老保险金和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金的。但是要根据顺序依次补偿,如果被拍卖都补偿不了外债那么公司也就不需要清偿了。强制拍卖的特点与条件强制拍卖的特点1、实施的强制性。所谓实施的强制性,是指强制拍卖系国家执法机关依法进行的一种强制性措施。这是强制拍卖的基本特点。在强制拍卖中,被查封、扣押财产的产权人,已经丧失对其所有财产的处分权。因此,强制拍卖是一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拍卖活动。2、委托的专有性。所谓委托的专有性,是指这种拍卖活动系国家执法机关依法委托的拍卖行为。强制拍卖固然是一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拍卖活动,因而委托方只能是国家执法机关,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委托强制拍卖。同时,国家执法机关委托实施强制拍卖,必须是依据已
    2023-07-07
    66人看过
  • 工伤精神补偿的法律依据,精神损失赔偿范围?
    一、工伤精神补偿的法律依据工伤精神补偿的法律依据有:《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精神损害赔偿】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职业病防治法》第五十九条均规定,工伤职工除依照工伤保险法规享有工伤保险待遇外,仍有权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其中包括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的要求。《安全生产法》第四十八条: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二、精神损失赔偿范围有哪些?精神损失赔偿范围有:1.个人的身份信息被非法泄露,导致自己的名誉、肖像受到了侵害,在社会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可以对侵权人起诉,要求赔偿精神损失费;2.个人的尊严受到严重的语言攻击,个人的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可以要求赔偿;3.在意外事故中,身体虽没有直接性损伤,但由于事发突然,导致精神上受到了刺激,可
    2023-04-11
    421人看过
  • 员工造成企业损失需要负刑事责任吗
    一般不需要。员工在工作中对企业造成损失的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有三:一是有违法行为或者违约行为,即存在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的保密事项或者竞业限制的行为;二是损害事实,即劳动者的违法或者违约行为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三是损害事实与违法或者违约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的保密事项或者竞业限制的行为和用人单位的损失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三者缺一不可。《劳动合同法》条文:第九十条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九十一条用人单位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劳动者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主要情形在企业用工管理实践当中,劳动者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情形主要包括:(一)劳动者违法解
    2023-06-13
    89人看过
  • 员工应如何赔偿由此造成的损失
    因为当员工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时,应由谁承担责任山东省企业工资支付条例”第30条规定:“企业因员工造成的经济损失需要赔偿的,可以从员工工资中扣除。”可见,用人单位有权追偿劳动者本人造成的经济损失。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虽然不清楚雇主是否有追索权,但没有明确禁止首先,雇主是否有权追偿受伤雇员造成的经济损失无过错责任原则适用于工伤事故的责任。小刘因自己的过错而受伤。虽然他可以享受工伤保险福利,但不能免除他的赔偿责任。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与承担经济损失之间不存在矛盾a>工伤福利是工伤职工依法应享有的权利,赔偿损失是违纪职工依法应承担的义务。因此,对于因雇主追讨雇员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并没有根据雇员是否因工伤受伤而区别对待。其次,雇主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追讨,以及如何根据赔偿理论确定追讨金额,劳动者的工作行为是为了
    2023-05-07
    67人看过
  •  损失赔偿在侵权责任中的法律依据
    这段内容讲述了侵权责任中的赔偿损失包括侵犯人身权利所造成的损害,这些损害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与治疗和康复相关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而减少的收入。侵犯财产权利,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侵权责任中的赔偿损失包括侵犯人身权利所造成的损害,这些损害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与治疗和康复相关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而减少的收入。侵犯财产权利,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 侵 权 责 任 中 的 赔 偿 损 失 如 何 计 算 ?侵权责任中的赔偿损失计算问题,是知识产权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规定,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并依法承担赔偿损失。但是,对于赔偿损失的计算方法,该法条并未进行明确规定。根据司法实践和审判经验,侵权人承担的赔偿损
    2023-09-10
    148人看过
  • 造成死亡的精神损害赔偿依据
    1、2001年3月10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一款规定“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一)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第八条规定“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外,可以根据受害人一方的请求判令其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2、2004年5月1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因生命、健康、身体遭受侵害,赔偿权利人起诉请求赔偿义务人赔偿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第十八条规定“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予以确定。”一、侵
    2023-02-04
    370人看过
  • 企业员工裁员怎么补偿损失
    一、企业员工裁员怎么补偿损失?企业裁员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进行法定裁员,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此处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且不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所谓的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包括销售提成)、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加班工资)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工资是劳动者劳动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但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个人的社会保险福利费用、劳动保护方面的费用等不在工资之列。二、企业经济性裁员的程序是怎样的?1、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提供有关生产经
    2023-06-16
    103人看过
  • 离婚赔偿制度小三会赔偿损失吗法律依据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小三一般是不会赔偿损失的。离婚是指夫妻双方通过协议或诉讼的方式解除婚姻关系,终止夫妻间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行为。一、自愿离婚应该带什么证件自愿离婚应该带如下证件:1、离婚协议书,必须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子女抚养、财产、债务清偿等事项的协商一致意见;2、当事人持有内地婚姻登记机关或者中国驻外使馆颁发的结婚证书;3、户口簿和身份证;4、双方提交两张1寸单人近照。离婚通俗地说就是解除婚姻关系,是指夫妻双方通过协议或诉讼的方式解除婚姻关系,终止夫妻间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行为。离婚的形式有协议和诉讼两种。二、打消烟瘾和抽烟的人离婚可以吗可以离婚。离婚是指夫妻双方通过协议或诉讼的方式解除婚姻关系,终止夫妻间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行为。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是判决离婚的法定条件。解除婚姻关系,后专指通过法律程序解除夫妻关系。三、离婚需要带
    2023-04-03
    203人看过
  • 企业不给社保如何赔偿员工损失
    企业不给员工买社保的赔偿:1、赔偿劳动者少得或者未得的失业保险金损失;2、承担应当由生育基金支付的女职工生育保险待遇费用;3、承担工伤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有关的罚款、滞纳金等费用。一、单位违反劳动合同应该赔偿劳动者什么损失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应赔偿劳动者的损失范围如下:(1)造成劳动者工资收入损失的,按劳动者本人应得工资收入支付给劳动者,并加付应得工资收入25%的赔偿费用。(2)造成劳动者劳动保护待遇损失的,应按国家规定补足劳动者的劳动保护津贴和用品。(3)造成劳动者工伤、医疗待遇损失的,除按国家规定为劳动者提供工伤、医疗待遇外,还应支付劳动者相当于医疗费用25%的赔偿费用。(4)造成女职工和未成年工身体健康损害的,除按国家规定提供治疗期间的医疗待遇外,还应支付相当于其医疗费用25%的赔偿费用。(5)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二、职工擅自离职有什么法律责任擅自离职会有以下法律后果:1
    2023-04-04
    310人看过
  • 业主造成电梯损坏漏水,赔偿依据是什么
    关于房屋业主因其渗漏造成电梯损坏而需进行赔偿之事宜,依据应为国家颁布之《物业管理条例》。此外,供水、供电、燃气、热能供应、通讯、有线电视等各相关事业单位,亦须根据其法定职责,负起对各自所负责的物业管理区域内相应管路与设施设备维护保养的义务。在正常情况下,若因维修、保养需求,部分单位可能会暂时征用或挖据道路、场地,但必须在使用后予以迅速恢复原貌,以保证公众利益不受侵害。《物业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业主委员会应当与业主大会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订立书面的物业服务合同。物业服务合同应当对物业管理事项、服务质量、服务费用、双方的权利义务、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与使用、物业管理用房、合同期限、违约责任等内容进行约定。
    2024-08-21
    455人看过
换一批
#保险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的认定劳动者因工负伤或职业病暂时失去劳动能力,工伤不管什么原因... 更多>

    #工伤保险
    相关咨询
    • 员工工作严重失职造成企业损失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1-10
      法律仅规定员工工作过程中给他人造成损害由企业承担责任,并未规定企业的追偿权。因此企业无法要求员工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未规定企业追偿权主要是考虑追偿权会造成员工职业风险过大,如因员工工作严重失职造成企业上千万元损失,如企业可以追偿,员工将终身负债。且企业经营风险可通过一系列保险机制加以保障,比向员工追偿更加现实。因此,员工在工作中的严重失职,一般也只能解除劳动合同,如果确实是故意或重大过失给企业造成
    • 2002年企业赔偿员工造成损失的什么规定
      贵州在线咨询 2023-08-09
      劳动者赔偿按照公司的实际损失来确定。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可以约定违约金,违约金过多或者过少可以申请仲裁委员会或者法院变更。
    • 暴雨造成的工程损失有法律依据吗
      天津在线咨询 2023-09-13
      暴雨造成的工程损失一般情形下是各自承担损失,没有索赔的说法。法律规定,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
    • 工人过失,造成企业财产损失,如何赔偿?
      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27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 企业作为合法调岗人员给员工造成经济损失怎么赔偿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5-10
      1、用人单位调整劳动者工作岗位,同时符合以下情形的,视为用人单位合法行使用工自主权:(1)调整劳动者工作岗位是用人单位生产经营的需要; (2)调整工作岗位后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与原岗位基本相当; (3)不具有侮辱性和惩罚性; (4)无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形。 2、公司经合法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规定员工不服从调岗属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公司以员工不服从调岗辞退员工属合法行为,不需要支付补偿金。 规章制度对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