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后索赔有两种方式,工伤认定和民事侵权诉讼。工伤认定是最快最有力的索赔方式,但必须在发生工伤后一年内提出;超过时效则只能提起民事侵权诉讼。
工伤后索赔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赔偿,二是通过民事侵权诉讼请求人身损害赔偿。一旦认定工伤,即可根据国家法律获得较高的赔偿。所以在工伤事故发生后的1年内,要求工伤认定是索要赔偿最快也最有力的方式。工伤事故发生1年后,若工伤认定已过时效,可以提起民事侵权诉讼请求人身损害赔偿。
工伤事故后,如何维护权益?
工伤事故后,劳动者应该立即向当地的劳动保障部门或者工伤保险机构报告,以便获得工伤认定。同时,劳动者也可以向工会或者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帮助。在工伤认定完成后,劳动者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自己的权益。此外,劳动者还可以向劳动保障部门或者工伤保险机构申请工伤保险待遇,以获得经济补偿。
工伤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向劳动部门或工伤保险机构报告并申请工伤认定,以获得工伤保险待遇和经济补偿。若工伤认定已过时效,可以提起民事侵权诉讼请求人身损害赔偿。无论哪种方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最重要的。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防治法规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
工伤认定时效已到期,工伤职工应该如何应对?
392人看过
-
临时工在工地受伤,工地应如何应对?
195人看过
-
超过两年的工伤应该如何应对
97人看过
-
打工时意外受伤,如何应对?
169人看过
-
工伤期间如何应对退休年龄?
463人看过
-
企业在面对工伤纠纷时如何应对
276人看过
人身损害赔偿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形进行不同的赔偿,如果没有造成伤残或者死亡予以赔偿受害人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如果造成伤残则赔偿受害人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如果死亡则还要赔偿丧... 更多>
-
雇主如何应对临时工受伤索赔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5-01-31对于临时工在工作中受伤后向雇主敲诈勒索的情况,处理方式通常包括进行伤情鉴定、根据鉴定结果进行赔偿。根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主要依据原发性损伤进行鉴定的,伤后即可进行鉴定;主要依据损伤所致并发症进行的,在伤情稳定后进行鉴定;主要依据容貌损害或组织器官功能障碍进行的,在损伤90天后进行鉴定。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根据原发性损伤及其并发症出具鉴定意见,但需说明可能出现的后遗症,必要时进行复检并补充鉴定
-
针对五年拖欠不还的情况,应如何应对?广西在线咨询 2024-12-08在解决纠纷时,可以先尝试进行协商。但如果协商无法达成一致,当事人只能向法院提起诉讼。 在向法院提起诉讼时,需要准备起诉状、相关证据资料以及原被告的身份资料,包括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身份证等。所有证据材料都需要提交一份给法院,一份给被告。資料必须充分准备。 如果欠款纠纷的诉讼时效已过两年,当事人将失去胜诉权。但是,如果在诉讼时效期间内有证据证明曾经追缴欠款的,诉讼时效将中断,重新计算两年。
-
劳动仲裁时效:对方未应诉,如何应对?贵州在线咨询 2024-12-24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但是,如果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仲裁时效期间将重新计算。如果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导致当事人无法在规定期限内申请仲裁,仲裁时效将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将继续计算。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
-
短时间内遭遇两次工伤,如何应对?贵州在线咨询 2024-12-04在两次工伤发生的时间相隔较短的情况下,应首先对伤者进行伤残等级评定。依据伤残等级判定标准,伤者可依法申领相应补偿款。在这种情况下,两次工伤所致伤害将以最为严重的那次为准,进行综合评估并提出索赔申请。福利待遇则依照伤残等级而定,可能包含一次性的伤残补助金以及每月定期发放的伤残补贴。待伤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完成相关退休手续之后,其伤残补贴将会停止结算,并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对
-
如何应对10年临时工的具体补偿重庆在线咨询 2023-08-2410年临时工辞退补偿规定是按照10个月的劳动者本人工资来进行发放补偿金。因为根据我们国家《劳动合同法》当中明确的规定,经济补偿金应当是根据劳动者的工作年限来进行计算,劳动者工作满一年时间就只会一个月的劳动者本人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