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家欺诈消费者怎么赔偿是哪个法律条文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欺骗消费者的,商家需要按照商品价格的三倍进行赔偿。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
二、哪些行为属于商家欺诈消费者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应加倍赔偿消费者并受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处罚。
1.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
2.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用的商品分量不足的;
3.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次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
4.以虚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诈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
5.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
6.采取雇用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的;
7.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的;
8.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作虚假宣传的;
9.骗取消费者预付款的;
10.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条件提供商品的;
11.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的;
12.其他虚假或者是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三、商家欺诈消费者如何维权
1.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当通过消费者协会调解仍然没有结果时,消费者可到相关行政部分去申诉。这里的行政部门,主要指的是工商局。
2.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通过行政机构的干预,消费者仍会取得满意的处理结果时,可向本地的仲裁机构提出申请,进行仲裁。
3.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当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方式仍解决问题时,消费者便需要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求人民法院进行判决处理,这也是处理问题的最终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n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
经营者欺诈消费者的法律条款,商家欺骗消费者赔偿多少钱
338人看过
-
消费者认为商家存欺诈索赔偿
276人看过
-
根据法律规定欺诈消费者是哪条法律
329人看过
-
商家欺骗消费者触犯哪条刑法
370人看过
-
商家有欺诈行为该如何赔偿消费者
222人看过
-
认定商家欺诈需要什么条件?商家欺骗消费者可以要求赔偿吗
219人看过
-
欺骗消费者怎么赔偿,欺诈消费者赔偿标准,欺诈销售江西在线咨询 2022-08-11第一条为制止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的欺诈消费者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欺诈消费者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以下所称商品包括服务)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
-
商家以各种理由欺骗消费者,消费者可以向商家索要欺诈商家的赔偿吗江苏在线咨询 2022-01-191,做法不正确,《消费者权益保障法》 第十九条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和使用方法等问题提出的询问,应当作出真实、明确的答复。 商店提供商品应当明码标价。 第四十九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2,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
-
商家欺诈消费者要求赔偿如何办理云南在线咨询 2022-06-09商家欺诈消费者,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承担修理、更换、退货的责任,并可要求增加性赔偿,即按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的三倍来赔偿;如果增加赔偿的费用不足五百元的,按五百元来赔偿。
-
商家欺诈消费者的哪些行为?消费者怎么认定呢?浙江在线咨询 2022-04-23所谓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章,第四十九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根据国家工商局发布的《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的规定,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时,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消费者可以要求双倍赔偿(即
-
欺诈消费者法律条款北京在线咨询 2022-02-02欺诈消费, 1,《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