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要把商标权保护列为品牌战略,尽快审查商标注册手续是否完备,商标是否到了续展期。
在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后,需要尽快申请国际注册。
(二)注意积累企业商标的基础资料,评估出商标的价值。
商标的价值和知名度与企业产品销售的地域范围有密切的关系。此外,广告宣传也是商标知名度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产品销售、广告合同费用等方面的资料和数据都是验证一个品牌知名程度的重要基础性资料,在申报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以及可能进行的商标侵权诉讼中,都有重要的意义。
(三)尽早申报省市著名商标,并为申报驰名商标作准备。
商标权受法律保护的范围与力度和商标的知名度有较大的关系。商标越知名,受保护的范围越广,受保护的力度越大。
(四)对商标侵权行为要尽早采取法律措施解决。
如果某一侵权行为不及时消除,侵权商标在长期的使用中可能成为与原商标共存的合法商标,这对商标权人来说非常麻烦。如果对已经存在的侵权行为不尽快消除,可能会带来更多的侵权人效仿。
(五)要及时的申请注册商标,在国内进行保护的同时,要注重国际商标的注册保护,防止出现商标被抢注而出现的侵权纠纷。
商标侵权的形式有哪些
商标侵权的形式有:
1、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类似或者类似商标的;
2、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
3、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注册商标的;
4、故意为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提供便利条件的;
5、对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商标侵权即商标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未经商标权人许可,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或者其他干涉、妨碍商标权人使用其注册商标,损害商标权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
-
商标侵权的预防有哪些方法?
473人看过
-
商标侵权的预防有哪些方法
199人看过
-
商标侵权的预防有哪些方法
367人看过
-
商标预防侵权方法有哪些
339人看过
-
预防假酒商标侵权的方法
61人看过
-
商标侵权的防范方法有哪些
164人看过
商标,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牌子,在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商标的本质作用是区别商品的来源或服务的提供者。商标,是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上或者服务的提供者在其提供的服务上采用的,区别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的,由文字、... 更多>
-
商标侵权的预防有哪些方法河北在线咨询 2022-08-16(一)企业要把商标权保护列为品牌战略,尽快审查商标注册手续是否完备,商标是否到了续展期。 在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后,需要尽快申请国际注册。 (二)注意积累企业商标的基础资料,评估出商标的价值。 商标的价值和知名度与企业产品销售的地域范围有密切的关系。此外,广告宣传也是商标知名度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产品销售、广告合同费用等方面的资料和数据都是验证一个品牌知名程度的重要基础性资料,在申报著名
-
商标侵权的预防措施有哪些?广东在线咨询 2023-04-291、以核准注册的商标为准,实际使用的商标仅为参考。 2、正确判断近似商标和类似商品。 3、合理界定正常使用行为。 4、商标注册人的违法使用不影响案件定性。如未注册标记、自行转让等。 5、商标侵权人的主观故意不影响案件定性。但流通领域以及为他人提供便利条件的,强调行为人具有主观因素(包括故意和过失)。 6、侵权行为是否产生实际损害后果不影响案件的定性。 7、服务商标继续使用问题。
-
预防商标侵权的措施有哪些?澳门在线咨询 2022-07-30(一)企业要把商标权保护列为品牌战略,尽快审查商标注册手续是否完备,商标是否到了续展期。 在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后,需要尽快申请国际注册。 (二)注意积累企业商标的基础资料,评估出商标的价值。 商标的价值和知名度与企业产品销售的地域范围有密切的关系。此外,广告宣传也是商标知名度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产品销售、广告合同费用等方面的资料和数据都是验证一个品牌知名程度的重要基础性资料,在申报著名
-
商标侵权的防范方法有哪些甘肃在线咨询 2021-10-151、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商标工作者,包括标识及包装的设计人员,应当熟悉商标法律并能灵活地运用。 2、不使用未注册商标。要么不使用商标,要么使用注册了的商标。申报了注册但未经商标局核准注册,只是受理了,也最好不要提前使用,因为该商标的专用权是不确定的。为避免注册时间长和急需使用的矛盾,建议企业申报注册要有超前意识,在产品开发研究之初就申报。 3、不对产品起别名。如需要区分自己同一类型的新老产品,可以给
-
商标侵权的预防应考虑的问题有哪些江西在线咨询 2022-07-191、以核准注册的商标为准,实际使用的商标仅为参考。 2、正确判断近似商标和类似商品。 3、合理界定正常使用行为。 4、商标注册人的违法使用不影响案件定性。如未注册标记、自行转让等。 5、商标侵权人的主观故意不影响案件定性。但流通领域以及为他人提供便利条件的,强调行为人具有主观因素(包括故意和过失)。 6、侵权行为是否产生实际损害后果不影响案件的定性。 7、服务商标继续使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