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式合同主要包括包括不动产合同,特殊动产的合同,涉外合同的种类,要式合同以书面形式来进行签订,不能单纯以口头形式来进行,更利于合同的履行,要式合同通常情况下特定方式是指书面形式,是法律规定应当采用特定方式的合同。
一、有哪些属于要式合同
(一)不动产合同
关于不动产的合同,我国法律要求采用书面形式。按照《土地管理法》、《城镇私有房屋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动产物权变动以登记为生效要件,但是,登记并不是合同生效的要件。
(二)有关特殊动产的合同
特殊动产的合同,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进行特殊管理的动产。如汽车、飞机等,虽然属于动产的范畴,但是又通常作为不动产来对待,在涉及上述财产的转让、出租、抵押等合同,法律要求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三)涉外合同
有关标的额较大,又不能即时清结的涉外合同。依据我国法律的规定,订立涉外企业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此外,中国法人、公民与国外的法人、公民订立的各种合同。为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一般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
二、民法典要式合同成立地点一般为哪里
主要是双方当事人约定,如果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参照规定:当事人就有关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履行地点不明确,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
《民法典》第五百一十条【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补救措施】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相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三、要式合同特征有什么
(一)双方已经就合同的内容达成合意。双方通过要约与承诺的方式,已经就合同的内容达成一致,这是合同成立的实质要件,是合同成立的基础。如果双方未就合同的内容达成合意,则无论合同的形式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或者当事人的要求,合同都不可能成立。
(二)合同一方已经履行了其主要义务。合同的主要义务已经履行,说明要式合同当事人是承认合同的存在的。并且已经进入到履行合同的阶段,不应当再否认合同的成立。合同的主要义务,就是合同中当事人所负有的基本义务,该义务的履行则视为合同已经履行。如买卖合同中交付标的物或者价款;借款合同已经支付了借款,劳务合同中已经完成了约定的工作等等。合同中约定有多个主要义务时,如买卖合同中,约定交付定金的,定金的交付也应当具有证明合同成立的效力。附随义务的履行,或者合同履行准备工作的完成,则不得认为能够证明合同成立。
(三)合同另一方接受履行。接受履行,说明其已经承认对方的履行行为是对合同的履行,这显然是以合同存在即合同成立为前提的。但这里应当注意,接受履行应当具有履行合同义务的意思,如果接受人误以为是赠与而接受,而对方则是履行其买卖合同义务而交付的,则不能认为是接受履行。
-
属于合同纠纷的解决方式有哪些
377人看过
-
属于合法的遗嘱形式有哪些
396人看过
-
哪些形式不属于电子劳动合同
354人看过
-
商标转让合同属于要式合同还是非要式合同
124人看过
-
哪些是既属于允诺合同又属于有偿合同的
252人看过
-
土地租赁合同属于要式
419人看过
-
哪些合同属于合同有效形式贵州在线咨询 2022-06-09以下属于有效的合同形式: 1、口头形式; 2、书面形式,包括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 3、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特定形式的,应当采用特定形式。
-
哪些合同属于格式条款四川在线咨询 2023-07-16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采用格式条款的缔约者、提供方对于其中的免除责任和限制责任的条款要尽到两个义务:提示义务和说明义务。 未履行提示或者说明义务,致使对方没有注意或者理解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的,对方可以主张该条款不成为合同的内容。
-
具体哪些属于有效的合同形式,有哪些规定江苏在线咨询 2023-12-15属于有效的合同形式是: 1.书面形式,采用合同、信件和数据电文等有形的形式; 2.口头形式,当事人口头协商达成协议; 3.公证形式,国家公证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对合同内容进行审查和公证。
-
有效合同的哪些要件属于有效合同浙江在线咨询 2022-06-04有效合同的构成要件包括: 1、合同双方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3、合同是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第五百零二条第一款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
-
哪些劳动合同属于合同无效,哪些劳动合同属于合同有效重庆在线咨询 2021-10-11以下劳动合同无效:使用者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欺诈、威胁手段或乘坐人的危险,使对方在违反真正意义的情况下制定或变更劳动合同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规定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