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报安全事故罪如何处罚,法律怎样规定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11-19 10:36:31 273 人看过

谎报安全事故罪处罚如下: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拘役最长为六个月。本罪并非只要谎报并且情节严重的就构成本罪,而是要因为谎报导致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才构成本罪。虽有谎报但是没有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也不构成本罪。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谎报安全事故罪如何处罚,法律怎样规定?如果需要经验更丰富的建议或者想在当地找律师的,有2个途径:

1.点击#找律师#,可以选择同城、领域、是否在线以及电话咨询服务!!私密咨询个人法律问题。快速解决你的困扰!

2.点击#找律师#→按专长找→选择纠纷专长→咨询我→最后点击电话咨询,不想一来就打电话的,还可以进行缓冲,在线咨询哦。

如何找到合适的律师?

如果您是要咨询问题,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优秀的职业素养:可以通过律师的资料、评价记录等信息来判断;

2、较快的响应速度:可以通过律师的服务记录来推测;

3、诚恳的服务态度:可以通过律师的解答咨询内容来辨别。

如果您是要打官司,以下几点需要关注:

1、优秀的职业素养:可以通过律师的资料、评价记录等信息来判断;

2、良好的形象气质:可以通过律师个人照片、音视频讲解直观感受;

3、丰富的执业经验:可以通过律师的亲办案例来佐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 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1日 08:1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谎报安全事故罪的认定如何进行?
    (一)本罪与无罪的区别不报、谎报安全事故,贻误事故抢救的行为,如果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则属于一般违法行为,不能追求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二)此罪与彼罪的区别1、本罪与玩忽职守罪的界限瞒报谎报安全事故罪与玩忽职守罪的区分:(1)主体不同。前者既可以是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也可以是安全生产负有直接责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后者是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客体不同。前者侵害的客体是公共安全,也就是不特定或是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是重大公司财产的安全;后者侵害的是国家机关正常的管理活动。(3)客观表现不同。前者是安全事故发生以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后者表现为严重的不负责任,不履行或正确履行工作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到重大损失的行为。2、本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界限重大责任事故指的是违反有关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造成其它严重后果的
    2024-01-27
    145人看过
  •  举报谎报安全事故罪的法律责任
    不报或者谎报安全事故罪是指在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导致事故抢救延误或者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情况下,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情节特别严重的话,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这种行为对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处理都具有极其严重的影响,一旦发生,将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不报或者谎报安全事故罪在量刑方面,一般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如果情节特别严重的话,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 责 任 人 员 : 不 报 或 不 谎 报 安 全 事 故 罪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的规定,责任人员有不报或者谎报安全事故罪的情形,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该罪名的成立需要满足以下
    2023-09-04
    161人看过
  • 刑法规定谎报安全事故罪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根据刑法规定谎报安全事故罪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应当会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谎报安全事故罪是指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伪造人民团体印章罪会判多久?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伪造、变造、买卖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08-13
    116人看过
  • 法律规定不报安全事故罪处罚标准该咋样的?
    刑法中规定的不报安全事故罪的量刑标准为:犯此罪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罪侵犯的是安全事故监管制度。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4-04-30
    385人看过
  • 什么是处罚不报或谎报安全事故
    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一、谎报安全事故罪既遂法院会判多久?行为人构成谎报安全事故罪既遂的,法院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谎报事故罪罪,是指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二、不报安全事故罪一般会判几年不报或者谎报安全事故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不报告或者谎报安全事故罪,是指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责任的人员不报告或者谎报事故,延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未达到情节严重程度的,属于一般违法行为,不能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达到情节严重程度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三、不报或谎报安全事故罪最高可判几年?不报或谎报安全
    2023-03-02
    232人看过
  • 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追诉时效应如何认定?
    一、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定义不报、谎报事故罪规定为:“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二、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犯罪构成1、客体方面本罪侵犯的是安全事故监管制度。本罪主要是针对这几年来一些事故单位的负责人和对安全事故负有监管职责的人员在事故发生后弄虚作假,结果延误事故抢救,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进一步扩大的行为而设置的。2、客观方面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九十一条之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给予降职、撤职的处分,对逃匿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生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2023-03-24
    134人看过
  • 不报或谎报安全事故由什么处罚呢?
    不报或谎报安全事故的处罚有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或者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导致事故后果扩大,增加死亡一人以上,或者增加重伤三人以上,或者增加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以上的等,加重处罚。不报或谎报安全事故罪最高可判多久1、最高可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犯罪主体为对安全事故“负报告职责的人员”。“安全事故”不仅限于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大型群众性活动中发生的重大伤亡事故。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
    2023-08-08
    476人看过
  • 谎报安全事故罪等犯罪的定罪
    谎报安全事故罪的犯罪构成是:侵犯的是安全事故监管制度;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犯罪主体为对安全事故负报告职责的人员,其他人不构成该罪;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一、刑法不报安全事故罪既遂的量刑标准?根据刑法规定,犯不报安全事故罪既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对安全事故负报告职责的人员。二、中国对不报安全事故罪既遂的判刑标准?不报安全事故罪若是既遂,量刑标准如下: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
    2023-03-15
    410人看过
  • 怎么样才会构成谎报安全事故罪?
    谎报安全事故罪的构成:1.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2.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和过失;3.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安全秩序;4.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的行为。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如何判刑?犯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的犯罪分子,依据刑法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是指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规定,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
    2023-08-05
    495人看过
  • 如何定义生产安全事故的迟报,漏报,谎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其定义如下:迟报:报告事故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限;漏报:因过失对应当上报的事故或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别、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内容遗漏未报;谎报:故意不如实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别、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有关内容;瞒报:故意隐瞒已经发生的事故,并经有关部门查证属实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法依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一、迟报安全生产事故需要承担什么处罚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十五条之规定,对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处上一年年收入40%至80%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安全生产事故上报流程有哪些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
    2023-02-16
    404人看过
  • 根据刑法规定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会判多久
    一、根据刑法规定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会判多久刑法规定,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会判多久,要依据犯罪情节而定,如果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二、发生安全事故后如何报告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公安机关、劳动
    2023-04-19
    419人看过
  • 谎报安全事故罪构成要件具体规定
    1.客体本罪侵犯的是安全事故监管制度。本罪主要是针对近年来一些事故单位的负责人和对安全事故负有监管职责的人员在事故发生后弄虚作假,结果延误事故抢救,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进一步扩大的行为而设置的。2.客观方面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3.主体犯罪主体为对安全事故“负报告职责的人员”。“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是指负有组织、指挥或者管理职责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投资人,以及其他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在安全事故发生后,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串通,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的规定,以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共犯论处。4.主观方面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要求责任人故意谎报安全事故。一、谎报安全事故罪立案追诉标准是什么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
    2023-06-27
    274人看过
  • 安全事故谎报行为的法律责任
    犯了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情节特别严重的,一般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在是指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既遂最新量刑标准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判刑标准具体如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的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矿山生产安全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在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规定的“情节严重”:(一)导致事故后果扩大,增加死亡一人以上,或者增加重伤三人以上,或者增加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以上的;(二)实施下列行为之
    2023-07-06
    353人看过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既遂如何处罚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既遂如何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对相关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造成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伤三人以上的;(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以上的;(三)其他造成严重后果或者重大安全事故的情形。二、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的构成要件有什么(一)客体方面本罪侵犯的是安全事故监管制度。本罪主要是针对这几年来一些事故单位的负责人和对安全事故负有监管职责的人员在事故发生后弄虚作假,结果延误事故抢救,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进一步扩大的行为而设置的。(二)客观方面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安全事
    2023-04-19
    157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如何处罚安全生产事故的谎报安全事故罪
      安徽在线咨询 2022-11-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新刑法谎报安全事故罪犯罪如何定罪
      福建在线咨询 2023-09-09
      新刑法谎报安全事故罪既遂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情节特别严重的,一般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谎报安全事故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
    • 新刑法如何理解谎报安全事故罪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7-11
      谎报安全事故罪既遂的处罚标准规定在《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中: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应予立案追诉。
    • 安全事故谎报处罚的范围
      天津在线咨询 2021-11-30
      不举报或者谎报安全事故罪,是指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举报责任的人员不举报或者谎报事故,延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不举报或者谎报安全事故罪,是《刑法修正案(六)》第四条增加的新罪名。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的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谎报安全事故罪的主体与客体,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青海在线咨询 2023-09-12
      谎报安全事故罪的主体与客体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规定,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以根据本法条可以得出: 1、犯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对安全事故的发生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 2、犯罪的客体是安全事故监管制度。 “情节严重”,主要是指由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不报或者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