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类特殊情况,目前法律、法规未作明文规定,一般在劳动仲裁、诉讼中由劳动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处理。
大致处理办法如下:
1、对停工留薪期待遇、住院伙食补助,以及解除劳动合同情况下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医疗补助金等,因为无论是否借他人身份入职,这些项目都应该由用人单位赔付,所以这一部分赔偿一般被裁判由用人单位承担。
2、而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康复器具费、医疗费、有护理依赖的护理费、工伤死亡赔偿金、供养亲属抚恤金等应当由社保部门赔付的项目,则根据在劳动者使用他人身份证这一问题上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过错大小进行分担。
3、此外,对于用人单位根本就没有给劳动者购买工伤保险的,无论劳动者有无借用他人身份证的情况,均应由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对于用假身份证入职的,也可以比照借用身份证的情况处理。
《工伤保险条例》
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一、借用他人身份证入职所产生的法律责任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包括基本身份信息、劳动技能等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2、对于职工工伤应当享受的待遇,目前国家规定通过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方式,实行由保险机构与用人单位分担。对于依法缴纳工伤费用的用人单位,其不再承担由社保基金支付的部分工伤保险待遇。
3、最后找工作要通过合同,合规途径找到工作后须向用人单位提供真实的身份信息,牢记诚实信用原则,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
工伤用别人身份证住院后果
308人看过
-
借用他人身份证上班可以要求工伤赔偿吗?
86人看过
-
别人借用身份证有什么后果吗
300人看过
-
2024借他人身份入职工伤如何赔偿
253人看过
-
有别人身份证可以知道工作单位吗
99人看过
-
身份证能否借给别人
365人看过
身份证是用于证明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民身份证明文件。需要身份证的情形有常住户人口登记项目变更;兵役登记;婚姻登记、收养登记;申请办理出境手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用居民身份证证明身份的其他情形。... 更多>
-
16岁借别人身份证做工伤如何处理山西在线咨询 2022-10-19借用他人身份,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应认定为工伤,由用人单位和工伤职工分担工伤保险责任。劳动者虽然借用他人的身份证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但遭受职业伤害是客观事实,应当认定为工伤,获得相应赔付。冒用他人身份证进厂,涉嫌欺诈使用人单位违背真实意愿订立劳动合同,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应当以事实劳动关系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冒用他人身份遭受工伤事故伤害,即使用人单位缴纳了工伤保险费,社会保险机构记录的参
-
用别人的身份证干活能发工伤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3-25冒用他人身份进厂,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应认定为工伤,由用人单位和工伤职工分担工伤保险责任。劳动者虽然冒用他人的身份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但遭受职业伤害是客观事实,应当认定为工伤,获得相应赔付。冒用他人身份证进厂,涉嫌欺诈使用人单位违背真实意愿订立劳动合同,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应当以事实劳动关系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冒用他人身份遭受工伤事故伤害,即使用人单位缴纳了工伤保险费,社会保险机构记录的
-
工伤认定期间用别人身份证云南在线咨询 2022-05-09如果单位不承认你的身份,你需要有充分有效的证据证明自己就是借用他人身份证进入该单位工作的人.否则会因为主体不适格导致败诉. 在身份认定之后,你可以向当地社保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即使单位不申请伤残鉴定,你也可以自己申请.待伤残鉴定等级之后,你可以依据东莞的工伤待遇项目及标准要求单位给付相关费用.如果单位有给你购买社保,则由社保部门给付一部分项目.
-
身份证借给别人去挂保险工号山西在线咨询 2021-12-28身份证借给他人挂保险工号是有相应的风险的,因为这会导致保险被注册人权益受到侵犯, 且身份证外借本身属于违法行为,出借身份证的,可能会被公安机关处以罚款。
-
用别人身份证入厂受工伤能否获赔偿澳门在线咨询 2023-06-13员工工伤医疗费是工伤待遇的问题。按照深圳市的有关规定,以是否满16周岁分两种情况处理:(1)未满16周岁的人冒用他人名义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或者与用人单位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应当认定双方的劳动关系无效,如果在工作中负伤,由用人单位承担主要责任,冒用人承担次要责任。(2)已满16周岁的人冒用他人名义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实际为用人单位工作,应当按照真实身份确认与用人单位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