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留一般情况10天1、提供法律咨询;
2、会见嫌疑人;
3、了解案件具体情况,并提出意见;
4、申请取保候审;
5、代为申诉、控告;
6、要求变更或解除强制措施;
7、申请变更或解除强制措施;
8、了解嫌疑人是否存在被刑讯逼供等情况。
特殊情况14天流窜、结伙、多次作案37天逮捕已拘留7天,未拘留一般情况15天,特殊情况20天,侦查羁押一般情况(从批捕之日起算)二个月
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可延长三个月,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重大复杂案件;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五个月
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七个月提起公诉一般案件一个月
1、审查公安机关、检察院的手续和行为是否合法;
2、申请调查取证,查阅、摘抄、复制卷宗、文书;
3、以律师身份和检察院磋商、讨论案情,提出意见;
4、做好法庭辩护准备工作。
重大案件复杂案件可延长至一个半月可退回补充侦查二次,每次不超过一个月,补侦后的公诉期限重新计算。六个半月
一审简易程序一般案件20日1、与被告人会见和通信;
2、以律师身份调查取证,申请法院调查取证,申请证人出庭作证;
3、确定辩护思路,准备辩护材料;
4、合适案情和检察院提供的证据材料
5、了解被告人是否存在被超期羁押等情况;
6、与检察院展开辩论,用证据证明被告人无罪或罪轻或免除刑事责任,独立发表代理意见,并依据法律说服法院采纳;
7、代为对生效的判决、裁定上诉;
8、代为申请减刑、假释、保外就医。
可能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一个半月普通公诉案件;被告人被羁押的自诉案件一般情况两个月至迟三个月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重大复杂案件;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六个月上诉,抗诉不服判决10天,不服上诉5天
二、审一般情况二个月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重大复杂案件;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四个月审判,监督一般情况三个月,特殊情况可延长六个月
-
公安办案程序及时间一览表
452人看过
-
刑事案件一审期限,刑事案件一审程序
338人看过
-
涉及公安机关冻结的刑事案件一览表
93人看过
-
打离婚官司程序一览表
261人看过
-
寻衅滋事量刑一览表
241人看过
-
刑事案件的特征一览无余
236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诉讼离婚程序一览表山西在线咨询 2023-03-101、起草起诉状; 2、准备诉讼所需要的证据; 3、向有管辖权的法院递交起诉状和证据; 4、法院决定是否受理该诉讼; 5、法院受理该离婚诉讼案件之后,在法定时间内向对方发送起诉状副本; 6、法院安排开庭时间并向双方发送传票; 7、开庭:双方均可以委托律师或者其他专业人士代理诉讼; 8、法院根据双方提交的证据对是否给予离婚,以及财产分割、孩子培养等问题作出判决。
-
销赃量刑一览表湖北在线咨询 2021-12-28销赃达到三千元的就可以被判刑。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刑事诉讼时效问题一览表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2-18刑事追诉时效是刑法规定的司法机关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 《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
农村宅基地审批程序一览表有哪些上海在线咨询 2022-04-09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村民宅基地审批管理》的第一条(一)农村村民宅基地占用建设用地的,按下列程序办理:1、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的本村农业户口村民向村委会提出申请;2、村委会在接到申请后对申请人递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初审;3、村委会依法组织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表决,形成书面决议,并将表决结果在村内张榜公示;4、公示期满无异议的,村委会在《农村村民宅基地申请审核表》上签署意见,将申请材料报镇政府
-
刑事案件的辨认程序,刑事案件辨认程序是什么?江苏在线咨询 2021-10-22刑事案件认定程序:根据公安部规定和最高人民检察规则的有关规定,认定应遵循以下程序:1、公安机关.人民检察在各管辖案件的调查过程中,需要认定嫌疑人的,应分别由事务部门的负责人或检察长认可。2、识别应由调查人员主持。在公安机关调查的案件中,主持鉴定的调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在识别之前,必须向识别人详细询问识别对象的具体特征。特别是,为了不让识别人看到识别对象,必须通知识别人有意识地进行虚假识别应承担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