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见保险协议的无效原因是什么
常见保险协议的无效原因是:
1.合同主体不合格主体
不合格是指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或保险代理人等资格不符合法律的规定。例如,投保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或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缔约行为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保险人不具备法定条件,不是依法设立的,保险代理人没有保险代理资格或没有保险代理权。如果保险合同是由上述主体缔结,则合同无效。
2.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
缔约过程中,如果当事人中的任何一方以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的方式致使对方作出违背自己意愿的意思表示,均构成缔约中的意思表示不真实。
3.客体不合法
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没有保险利益,则其订立的保险合同无效。
4.内容不合法
如果投保人投保的风险是非法的,如违反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等均导致合同无效。
二、保险合同无效的后果
1.保险合同无效的,如发生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且保险人不存在任何过错,保险人不承担保险责任。
2.保险合同被确认无效的,当事人因为无效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受损失的一方。如果投保人已经交付保险费,保险人已经给付保险金,应当以民法的不当得利的规定,投保人和保险人均负返还的责任。但这只是一般原则,如果当事人有过错,还要负担损害赔偿的责任。
3.由于保险合同属于特种之债,其无效的情形也甚为复杂。因此,如果保险法或保险合同对其有特别规定的,应当依其规定办理。如保险人没有过错而可以主张保险合同无效的,保险人可以对它方请求偿还费用,其已收取的保险费无需返还。
三、保险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
保险合同纠纷诉讼时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人寿保险以外的其他保险的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向保险人请求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
人寿保险的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向保险人请求给付保险金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五年,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2015修正):第二章 保险合同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十六条 人寿保险以外的其他保险的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向保险人请求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n人寿保险的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向保险人请求给付保险金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五年,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
-
继承协议无效的原因
298人看过
-
离婚协议书补签生效,原协议书仍无效的原因?
268人看过
-
医疗纠纷最常见的原因是什么
441人看过
-
猝死的常见原因
450人看过
-
离婚协议无效的五种原因
320人看过
-
探视权无法实现的常见原因
177人看过
-
什么是离婚常见原因天津在线咨询 2023-06-101、缺乏爱的婚姻或不能同步成长的婚姻; 2、缺乏两性相处的技巧与方法,不懂的如何满足对方的需求,彼此感受不到对方的爱,误认为感情已经破裂而导致的离婚; 3、婚外情或个性不匹配; 4、由于一方生理或其它方面的原因而导致离婚; 5、由于经济问题或生活发生重大改变时引起的离婚。
-
常见的购房合同无效原因有哪些辽宁在线咨询 2022-12-15购房合同无效的情形有以下几点: 1、房地分离出卖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 2、产权未登记过户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 3、产权主体有问题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 4、侵犯优先购买权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 5、单位违反规定购房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 6、订立合同时,当事不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 7、双方在订立合同时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 8、合同的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
无效协议有哪些常见情形陕西在线咨询 2022-05-30合同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合同的订合是建立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的,合同双方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
分家协议无效原因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2-17根据您的描述以及法律的规定,如果协议的内容是合法的,分家协议的无效条件没有违反法律的规定,则协议在双方签字盖章之后就是有法律效力的。并且该协议有效的前提条件是该房屋的您老婆婆享有完全的所有权。
-
公司解散的常见原因是什么?福建在线咨询 2022-07-28公司解散的原因1、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2、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3、因公司合并、分立需要解散;4、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5、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10%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予以解散。提示: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10%以上的股东,以下列事由之一提起解散公司诉讼,并符合公司法规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1)公司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