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是借款还是不当得利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02 21:01:30 283 人看过

1、借款和不当利息区别是比较大的,借款是基于双方协商,出借人出借款项,借款人到期后偿还本金和利息的一种法律关系。而不当得利是侵权行为,不是基于协商而形成的法律关系。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八条,【债权的定义】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债权。

债权是因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第一百二十二条,【不当得利】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

第六百六十七条,【借款合同定义】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一、未签借款合同哪些材料可以作为债权凭证

1、没有签订借款合同,这些也可以作为借贷凭证

(1)收据。

(2)借条。

(3)欠条。

(4)汇款凭证。如汇款单、银汉汇款记录,可以证明汇款事实,但不一定能作为债权凭证,具体由法院判断。

2、没有签订借款合同的补救措施

争取与对方订立还款计划或签订还款协议书,借贷双方签订还款协议书,主要就还款事项协商好。还款协议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借贷双方的身份信息;

(2)还款内容,如还款金额、还款期限、利率;

(3)让借款人提供担保,或者第三人作为保证人,都需要订立条款;

(4)双方的义务;

(5)违约责任;

(6)双方签名、日期。

3、搜集上述讲到的证明借贷关系的证据。

请了解情况的单位和个人出具书面证实材料或作为证人出庭作证,证人必须与双方当事人无利害关系。

(1)录音证明借贷事实。

(2)保留的借钱聊天记录、支付宝转账记录等电子数据。

(3)保留的银行转账凭单。

(4)凡是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相关客观材料都可以算作是证据,如书证、物证、影视证据、电子证据、证人证言等。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4日 20:4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不当得利相关文章
  • 不当得利的利应该如何返还,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
    一、不当得利的利应该如何返还不当得利的利返还范围因其是否为善意而有所不同,具体分为以下三种:1.受益人善意时的返还即在受益人取得利益时不知道没有合法根据时,其返还利益的范围以利益存在的部分为限;如果利益利益已不存在,则不负返还义务。2.受益人为恶意时的返还即在取得利益时,明知没有合法根据时,其返还,利益的范围应是受益人取得利益时的数额,即使该利益在返还之时已经减少甚至不复存在,返还义务也不免除。3.受益人在取得利益时为善意,嗣后为恶意的返还受益人在取得利益时为善意,嗣后为恶意的情况下,其返还范围应以其恶意开始之时存在的利益为限。二、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如下:1.一方取得财产利益。一方取得财产利益是指因一定的事实结果而获得了或增加了财产或利益上的积累。2.一方受有损失。仅仅有一方受有财产上的利益,而未给他人带来损失,不成立不当得利。3.取得利益与所受损失间有因果关系。所谓获得
    2023-06-24
    458人看过
  • 不当得利所得应如何进行返还
    不当得利的返还方式:①原物返还,即当原物尚存时,应返还原物。②作价返还,即如果原物已不存在,则可作价偿还。一、解除合同有什么法律后果1、恢复原状,指恢复到订约前的状态。恢复原状时,原物存在的,应当返还原物,原物不存在的,如果原物是种类物,可以用同一种类物返还。恢复原状还包括:(1)返还财产所产生的孳息;(2)支付一方在财产占有期间为维护该财产所花费的必要费用;(3)因返还财产所支出的必要费用。2、其他补救措施,包括请求修理、更换、重作、减价、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的措施。3.赔偿损失,因不可抗力解除合同,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解除只向将来发生效力的,违约方应当赔偿另一方因违反合同受到的损失;解除溯及既往的,违约方应当支付受害方因订立合同、准备履行合同和因恢复原状而支出的费用。损害赔偿额应当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
    2023-03-14
    302人看过
  • 什么是不当得利,关于不当得利纠纷有何法律规定?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根据,使他人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了利益。按法律规定,受损失的一方有请求不当得利人返还所得到的利益的权利。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有四:一方获得利益;他方受到损失;获得利益和受到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获得利益没有合法根据。在实务中,不当得利的案例也很多,比如转账时转错到别人的银行账户、捡到别人钱包拒不返还的、卖家多收取的货款、开发商多收取的购房款拒不返还的等等,一旦不当得利成立,当事人之间即发生债权债务关系,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得利人返还不当得利,得利人负有返还不当得利的义务。律师补充:得利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取得的利益已经不存在的,不承担返还该利益的义务。得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其取得
    2023-05-07
    91人看过
  • 借钱不还属于不当得利么?
    一、借钱不还属于不当得利么?1、借钱不还不属于不当得利,借款和不当得利区别是比较大的,借款是基于双方协商,出借人出借款项,借款人到期后偿还本金和利息的一种法律关系。而不当得利是侵权行为,不是基于协商而形成的法律关系。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八条【债权的定义】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债权。债权是因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第一百二十二条【不当得利】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第六百六十七条【借款合同定义】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二、未签借款合同,哪些材料可以作为债权凭证1、没有签订借款合同,这些也可以作为借贷凭证(1)收据。(2)借条。(3)欠条。(4)汇款凭证。如汇款单、银汉汇款记录,可以证明汇款事实,但不一定能作为债权凭证,
    2024-01-24
    368人看过
  •  赠与还是借款:法院如何认定?
    根据证据判断,法院通常会判断该行为是赠与还是借贷。当事人双方主张权利时,会提交相应的证据材料。若主张赠与,则赠与行为需要满足相关手续,否则法院会默认为借贷。我国法律对赠与行为的认定较为严格,赠与人必须明确表示出赠与的意思表示,且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才能认定赠与行为的合法有效。根据证据判断,法院通常会判断该行为是赠与还是借贷,可以通过证据来确定。一般当事人双方主张权利都会提交相应的证据材料,假如是赠与的话,一般会有赠与的手续。赠与如果没有相关手续,法院会默认为借贷。我国法律对赠与行为的认定较为严格,赠与人必须明确表示出赠与的意思表示,且受赠与人表示接受赠与,才能认定赠与行为的合法有效。 赠与行为需要满足哪些要件?赠与行为是指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转让给受赠人,受赠人接受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履行赠与财产的义务。赠与行为需要满足以下要件:1. 赠与人与受赠人之间存在赠与关系:赠与人与受赠人之间必须
    2023-08-29
    381人看过
  • 如何认定借款人是公司还是个人
    一、如何认定借款人是公司还是个人在判定借款人是公司还是个人时,关键在于仔细审查借款合同上的借款人主体以及关于资金流向的配套说明文件。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债权人可能由于经验不足或认为借款给公司更为稳妥,导致在签订借款合同时债务主体的约定模糊不清。例如,合同中可能只写了债务人个人的名字,但又加盖了公司公章,这会在出现纠纷时对债务主体产生争议。另外,即使借款合同明确欠款主体为个人,但如果资金被要求打入公司账户而没有提供相应的代收款证明文件,同样会导致债务归属问题的争议。因此,在签订借款合同时,必须明确债务人主体和资金路径,避免模糊不清。二、借款合同主体判定要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在判定借款合同主体时,需要遵循以下要点:1.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2.如果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持有
    2024-03-06
    283人看过
  • 请求返还不当得利时效几年,法律上如何认定
    律师解答请求返还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是3年。《民法典》第188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第192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经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
    2024-05-11
    397人看过
  • 如何判断是否构成不当得利
    一、如何判断是否构成不当得利是否构成不当得利要从3个方面进行判定:(一)一方是否获得利益;(二)一方获益有无法律根据;(三)是否致使对方遭受损失,即获利与损失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受损人返还请求权的行使在司法实践中会涉及举证责任分配的问题。《民事诉讼法解释》第90条、第91条规定明确了“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在不当得利纠纷中,存在给付型不当得利和非给付型不当得利两种类型。给付型不当得利是因受损人的给付行为引发的,因此,应由受损人负举证责任。非给付型不当得利的发生原因较复杂,包括因得利人行为或第三人行为引发的、因法律规定或其他事件引发的多种情形。其中,因得利人的行为引发不当得利纠纷,由得利人负举证责任更能体现公平原则。受损人的举证责任在于证明“无法律上的原因”消极事实,而得利人的举证责任在于证明“法律上的原因”积极事实。因此,在《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的规定中,若确实满足一方在无法律依据的
    2023-05-03
    251人看过
  • 如何认定借条受损借款人是否还款呢
    双方为此争执不下,于是闹上法庭,在法庭上,李某出示借条原件进行质证时,该借条:长20cm,宽16cm,有几条明显的折痕,左下角缺损,缺损面积约占借条的四分之一,缺损部分成梯形状,高8cm,上边长8cm,下边长4.5cm,缺损边缘糜烂,除“此、某甲、2007年7”几个字所在地方稍微有注水的痕迹外,其他地方均保持完好。李某对借条的缺损是这样解释的:由于刘某拒绝还款,他将借条折叠后长期放在裤后袋或衣袋中以便向被告催讨,导致借条被汗水浸湿而缺损。【判决】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李某对借条缺损的解释是,由于他将借条折叠后长期放在裤后袋或衣袋中以便向被告催讨,导致借条被汗水浸湿而缺损。按照生活常识,借条折叠后放在衣(或裤)袋中,汗水也只能慢慢地渗透,这样,借条第一层达到糜烂的程度,汗水必然要渗进借条的第二层,甚至第三层,可是,本案中的借条除缺损部分,其他地方基本保持完好。李某对借条缺损原因的解释不符合常理,
    2023-06-01
    101人看过
  • 怎么认定不当得利是侵权行为,不当得利纠纷属于侵权吗
    认定不当得利是侵权行为根据未经权利人同意擅自处分他人财物,侵权人对他人的物权使用或消费他人之物,侵害知识产权而获取利益或者侵害他人人身权。不当得利纠纷不属于侵权纠纷。一、怎么认定不当得利是侵权行为认定不当得利是侵权行为有如下几种情形:1.无权处分无权处分是指在未经权利人同意的情况下,无标的物处分权的人擅自处分他人标的物的行为。如非法出租他人之物、共有物;违法转租。2.物权使用或消费他人之物不法行为人非法使用他人的财产并获取利益,构成对他人的物权的侵害,行为人应负侵权责任。同时,由于行为人从财产之上获取利益无法律上的根据,亦应负不当得利返还的责任。3.侵害知识产权而获取利益行为人侵害他人的知识产权如抄袭、非法复制他人有著作权的作品、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使用其专利等,均构成侵权行为责任。同时,由于不法行为人往往会从侵害他人的知识产品中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而此种利益的获得没有法律根据,行为人亦应负
    2023-07-17
    242人看过
  • 不当得利利息需要返还吗,民法典不当得利的规定是什么
    不当得利的利息是否需要返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受益人为善意,则仅需返还现存利益,返还时利益不存在的,可以不用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受益人为恶意的,除了要返还实际利益之外,还需返还期待的利益。民法典不当得利的规定就是行为人没有任何根据的获得了利益致使他方受损。一、不当得利利息需要返还吗不当得利利息是否需要返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定:1.受益人为善意的。即受益人于取得利益时不知道自己取得利益无合法的根据。于此情况下,若受损人的损失大于受益人取得的利益,即受益人返还的利益仅以现存利益为限。利益已不存在时,受益人不负返还义务。受益人受有的利益大于受损人的损失时,受益人返还的利益范围以受损人受到的损失为准。2.受益人恶意的。即受益人知情,受益人于受有利益时知道其取得利益是没有合法根据的。于此情形下,受益人应当返还其所取得的全部利益,包括利息。即使其利益不存在,也应负责返还。若受益人所得到的利益少于受损
    2022-06-05
    136人看过
  • 借条签署不明确如何认定是借款人还是担保人
    宋某称:王某于2015年11月13日因做生意急需,向宋某借款人民币150000元,因是朋友关系,当时武术说几天就还,并出具欠据一枚。时至今日,多次催要未还,同时同意借款给付月息二分,我向二被告催要此款一拖再拖,拒绝给付,无奈诉至法院,请求二被告给付借款人民币150000元及利息并承担诉讼费。法院判决:驳回宋某的诉讼请求经本院审理查明:宋某通过其妻侄与被告王*刚相识,被告王*刚、武术系朋友关系。2015年之前宋某曾借给王*刚150000元。2015年11月13日,宋某向王*刚催要此款时,武术恰好在场,武术向宋某保证该笔借款王*刚一周之内偿还,并亲笔为宋某出具欠据一枚,载明:“今向宋某借人民币现金¥150000.00元壹拾伍万元整,欠款人:王*刚武术2015年11月13日”。王*刚在该借据的欠款人处签字,武术将名字签在欠款人下方。2015年11月至2016年5、6月份,宋某多次向王某催要此款未
    2023-04-17
    112人看过
  • 借款不还如何认定侵占罪
    一、借款不还如何认定侵占罪侵犯财产罪,是对那些非法侵吞、占有他人代为保管的财物,试图逃避返还财产义务的行为进行规制的一种犯罪类别。依据中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的规定,倘若借贷关系中存在的借款未能按约偿还,而且这种情况符合下述条件之一,那么就可能被视为侵犯财产罪中的侵占罪行为:首先,是借贷人在双方设定的借贷关系中,实际持有并保管了出借人交付的货币或者其他物品,即所谓的借款;其次,是借贷人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擅自将该笔借款占有为己有,即未按照约定的期限和方式向出借人返还借款;最后,是借贷金额达到了法律规定的“数额较大”的标准,同时借贷人又拒绝返还借款。若借贷金额满足上述条件,且借贷人拒绝返还,那么这种借款未能按约偿还的行为就有可能被判定为侵占罪。然而,是否构成侵占罪,还需结合案件的具体情节以及相关的证据材料来进行综合判断。例如,若借贷金额较小,或者借贷人能够提供合理的解释和
    2024-07-21
    413人看过
  • 不当得利是刑法还是民法?
    一般情况下,不当得利属于民事行为;但如果构成刑事犯罪(侵占罪)的,是有可能被判刑的。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依据,有损于他人而取得利益。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
    2024-05-11
    490人看过
换一批
#侵权损害赔偿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使他人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利益的事实。受益人为恶意时,返还范围以取得利益与损失利益中较大者为限;受益人先为善意,后为恶意的,返还范围以恶意开始时存在的利益为限。 另外,恶意的受益人将所受利益无偿让与第三人的,恶意受益人... 更多>

    #不当得利
    相关咨询
    • 不当得利的定义是什么?如何认定不当得利?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1-11-03
      不当得利的定义是当事人没有。
    • 借款利息被认为是不当得利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7-0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 什么是不当得利及其条款怎样认定不当得利
      陕西在线咨询 2023-10-18
      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 (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 (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 得利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取得的利益已经不存在的,不承担返还该利益的义务。 得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其取得的利益并依法赔偿
    • 如何计算借贷款还款日当期本金和不当得利?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2-21
      如果是每月等额偿还,以后的本金、利息要逐渐减少,这样总共下来,本息还要远远小于本金×2%×借款月数。具体计算,每个月的本金因该为(原始本金-已经支付过的本金),每个月的利息等各种费用=【(原始本金-已经支付过的本金)×2%】。 根据“法释[2015]18号”文第二十六条之规定,本金(以实际收到金额为准,且应减去前期已支付费用)、利息(年24%以内绝对保护,年36%以内相对保护)要偿还。但是不合法的
    • 多发工资不当得利如何认定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8-06
      《刑法》第二百七十条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