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典中出轨是不是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单纯以出轨为由申请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是得不到法院的支持的。但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的共同居住的,另一方可申请离婚精神损害赔偿。
《民法典》中对重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有家庭暴力的、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可申请离婚精神损害赔偿。
《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
(二)与他人同居;
(三)实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五)有其他重大过错。
二、女方出轨提出离婚是不是可以要求赔偿
收集了证明配偶有出轨的证据后即可以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并可以要求过错方离婚赔偿。
婚外情离婚赔偿包括两个方面: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
(一)物质损害赔偿的包括:因收集对方有重婚行为证据的花费、起诉费、律师费等等直接的物质损害。
(二)由于我国对精神损害没有明确的标准因此因为婚外情离婚遭受的精神损害赔偿也没有明确的标准。
在实际操作中则需要根据以下标准来确定:
1、婚外情无过错方精神受到损害的程度。
2、婚外情过错方具体的出轨情节。
3、婚外情过错方的过错程度。
4、其他相关因素。如双方结婚年限双方结婚时间长短双方婚后的感情无过错方对婚姻生活的付出等等因素都应当作为赔偿考量因素。
《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
(二)与他人同居;
(三)实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五)有其他重大过错。
三、女方出轨离婚孩子怎么判是不是可以要求赔偿
婚内出轨行为并不影响孩子抚养权的确定。
1、一般而言,2周岁以下的儿童往往会交给女方来抚养。
女方有以下情况的,不能抚养孩子:
①有传染性疾病或其他重大疾病;
②不愿意尽抚养义务;
③其他原因。女方的情况如不能抚养孩子,那么可以考虑由男方来进行抚养。
2、2周岁以上的儿童可根据父母双方的具体情况来选择。
具体参考因素:
①孩子的意见;
②能够提供给孩子的成长环境。如果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女方存在着婚姻过错的话,可以要求赔偿。
《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
(二)与他人同居;
(三)实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五)有其他重大过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离婚 第一千零九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n(一)重婚;\n (二)与他人同居;\n (三)实施家庭暴力;\n(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n(五)有其他重大过错。
-
根据民法典规定可以要求赔偿精神损害吗
353人看过
-
离婚出轨精神损害赔偿能否要求赔偿?
457人看过
-
精神损害赔偿可以用于出轨吗?
207人看过
-
精神损害可以要求哪些赔偿?
474人看过
-
对人身损害是否可以要求精神赔偿
62人看过
-
故意出轨的可以作出精神损害赔偿吗
188人看过
-
一方出轨如何要精神损害赔偿?对方出轨离婚时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澳门在线咨询 2022-04-26一方出轨如何要精神损害赔偿?分为两种情况: 1、满足离婚损害赔偿的条件 提出离婚损害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1)被请求方必须具有法定的过错行为,如重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实施家庭暴力的、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2)请求方无法定过错行为。 (3)因法定过错行为给请求方造成了损害。一方出轨引起的离婚损害赔偿主要表现为精神上的损害,赔偿的是精神损失。 (4)因法定过错行为导致了离婚。 2、提供对
-
出轨为由可以不赔偿精神损害吗福建在线咨询 2023-05-03离婚损害赔偿,仅适用于夫妻因一方有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和遗弃家庭成员这四种情形之一而导致离婚,且对方无过错的情形。所以出轨行为构成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的才可以要求离婚损害赔偿。
-
民法典中精神损害赔偿金是否主要还是次要宁夏在线咨询 2023-08-30对被侵权人负次要责任的侵权责任人应当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我国《民法典》规定,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
精神损害赔偿可以起诉出轨吗宁夏在线咨询 2023-12-09法律分析 以出轨为由主张精神损害赔偿是可以的,但是法院不一定支持你的主张。因为一般的出轨不一定属于法律上的过错行为,只有出轨达到与他人同居或者重婚罪的情形,此时才属于过错行为,如果主张精神损害赔偿,法院会支持的。
-
民法典中精神损害怎么赔新疆在线咨询 2022-06-29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六)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法律、行政法规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有明确规定的,适用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