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消费者对奢侈品的消费需求十分旺盛,而我国的奢侈品进口,也已跃升至世界第二,仅次于日本。但因受关税、流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许多奢侈品在国内的价格比其他国家高很多,导致国内奢侈品购买力流失严重。对此,在近日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我国将采取促进竞争、完善物流体系、转变和创新零售模式、减轻零售企业负担等措施,使其价格回归正确水平。
国内奢侈品购买力流失引发政府部门关注
日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消息印证了陈德铭的说法。姚坚称,商务部调查显示,在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产品5类商品的20种品牌中,其海内外的差价为:内地市场比香港高约45%,比美国高约51%,比法国高约72%。
奢侈品价格为何引起了政府关注?随着国内消费档次的提高,我们以前认为的奢侈型消费品,如今购买的人越来越多,相关政策和体系的制定面临着挑战。姚坚透露,目前部分国际品牌奢侈品在国内的售价高于国外的现象,影响到了决策者对贸易平衡的判断。不仅是对进口额低估的担忧,更重要的是要将消费者对奢侈品的购买力引回国内,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经贸大学祥祺奢侈品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从政府部门回避奢侈品消费、谈虎色变,到直面奢侈品市场,是一个巨大转变,展示的是政府希望国家和消费者都从奢侈品消费政策调整中受益的思路。目前,国内的许多奢侈品都比国外贵,然而国人的收入却只是发达国家的1/10,这就催动了大批国内消费者蜂拥至海外抢购的局面,导致大量购买力流失。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指出。
巨大购买力背后隐藏的消费误区
奢侈品已形成巨大购买力。商务部称,由于大量国内游客从海外采购回来的商品没有计入到海关统计,所以导致我国现有进口额因奢侈品海外消费而被低估了数百亿美元。那么国内消费奢侈品的数字又是多少?
据贝恩咨询公司公布的《中国2010年奢侈品市场调查》显示,来华的奢侈品供应商去年从我国消费者口袋里掏走了108亿美元,其30%的利润来自我国。
如此看来,我国将能更快地逼近全球奢侈品消费头把交椅的位置。另据世界著名金融机构高盛预测,随着中国奢侈品销售额以每年20%、全球第一增幅的速度增长,未来5年内中国奢侈品消费将达146亿美元,愿意消费奢侈品的消费者将增长到上亿人。
然而,这些让人瞠目结舌的数据背后,隐藏的是不容忽视的消费误区和隐忧。目前国内消费奢侈品成风,先是把国内的奢侈品专柜买空,再跑到香港、澳门消费,而日本、法国、瑞士等国家也到处可见中国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身影。一位业内人士说。
近几年,国际金融危机令欧美等国家的奢侈品消费受到了重创,但由于此时我国消费者对奢侈品需求正处于旺盛时期,所以就成为了这些国际奢侈品牌的救命稻草。据统计,仅2010年伦敦打折季,国内消费者购买的奢侈品就高达10亿英镑,取代了俄罗斯人和阿拉伯人成为最大买家,一些欧洲国家甚至制造出北京镑新名词以表现我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的购买力。此外,为能更好的服务我国消费者,许多国外奢侈品专卖店还专门聘请中国留学生作为雇员。
炫耀的消费心理当回归理性
据统计,在奢侈品消费的主流人群中,月收入约1万元的年轻人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在某外企工作的薛小姐是奢侈品的忠实顾客。今年春节期间,她到香港血拼了一把,采购清单包括包、香水、鞋等,其中一款近两万元的名牌包就花去了她两个月的工资。买这么贵的包确实有些纠结,但周围朋友都有,自己没有总觉得缺点什么。她说。
刚参加工作的王雯,目前月收入5000元,自称是一个喜欢享受生活和追求高品质的年轻人。她告诉记者,自己已经拥有好几款国际大牌的奢侈品,在寒风凛冽中,我曾在一家奢侈品专卖店门口排队数小时,只为换来15分钟抢购限量版服装的时间。当然,动辄上千元的香水、上万元的箱包首饰对她而言也是笔不小的开销。王雯说:原来的想法是,既然省下一个LV也买不起房,那又何必委屈自己的这点爱好?然而血拼后,她却发现,当月光族和频繁欠信用卡账的感觉并不好受。拿着名牌包,平时却要买廉价的便当,舍不得打车就得忍耐公共汽车的拥挤,朋友间的应酬也是能免就免这种消费方式是该改变一下了。她说。
积蓄有限却又热衷奢侈品消费,王雯的纠结绝非个例,也正因为这样的畸形趋优消费心理,使得他们成为过于给力的国内奢侈品市场的消费主力军。
一位奢侈品代理商表示,许多彻夜排队购买LV限量包的人居然不知道LV就是路易威登。许多一掷千金的国内消费者并不了解奢侈品牌背后的文化内涵,非理性消费状态不仅让消费者自己面临财务和情感的双重压力,也助长了跨国公司对我国市场的不合理价格定位。
奢侈品消费大国位置与当下国民财富状态不对等,是未富先奢的根源所在。对外经贸大学祥祺奢侈品研究中心主任朱明侠认为,我国目前尚处于奢侈品消费的初级阶段——炫耀消费。爱面子、从众心理和送礼文化导致了对奢侈品的过度消费。据该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国内消费者的奢侈品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例高达20%,而其他国家这一比例通常不超过4%。
消费者日益趋向年轻化是我国奢侈品消费的显著特点。有统计显示,2007年至2010年,我国奢侈品主流消费群的最低年龄由35岁下降到25岁,目前奢侈品消费者的平均年龄比欧洲年轻15岁,比美国年轻25岁。造成这一现象的很大一个原因是由于90后及富二代的攀比成风,将奢侈品看成是自我认同的标志。
从中国制造变为为中国生产。如今,我国的奢侈品消费正在为世界所需。但愿奢侈品不会成为我们新一代的精神鸦片。一些专家如此疾呼。据了解,日本从上世纪70年代初掀起对奢侈品的狂热到回归理性消费经历了20年的时间。有专家预测,我国的奢侈品消费若真正走向成熟、理性,也必将会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广大消费者在目前面对奢侈品尚须淡定。
-
增加奢侈品消费税的法律规定
358人看过
-
对奢侈品征收消费税的原因
400人看过
-
年内是否开征奢侈品消费税
122人看过
-
奢侈品税率
462人看过
-
奢侈品真伪问题对奢侈品行业的影响?
115人看过
-
控制奢侈消费的策略
308人看过
跨国公司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并从事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大型企业。 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是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的,目的是实现全球利润最大化,而国内企业是以国内市场为导向的。 跨国公司是通过控股的方式对国外的企业实行控... 更多>
-
奢侈品海关税广东在线咨询 2021-12-16目前我国的奢侈品化妆品、高档手表的消费税率分别为30%、20%,进口关税15%,税负合计接近50%。奢侈品进口关税是一个国家的海关对进口货物和物品征收的关税。奢侈品进口关税纳形式为人民币。进口货物以外币计价成交的,由海关按照签发税款缴纳证之日国家外汇管理部门公布的人民币外汇牌价的买卖中间价折合人民币计征。人民币外汇牌价表未列入的外币,按国家外汇管理部门确定的汇率折合人民币。商务部就非常关注进口问题
-
奢侈品海外消费损害的相关规定有什么呢?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03奢侈品行业专家表示,价格依然是中国人选择在国外大量购买奢侈品的首要原因。由于我国奢侈品进口关税较高,所以在国内销售的奢侈品价格远高于欧洲国家。不过,随着代购、奢侈品电商的迅速崛起,让以价格为导向的消费者着实兴奋了一把,但是随后曝出的假货、授权等问题,让部分消费者对商品产生质疑。这致使国内消费者坚信在欧洲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奢侈品。 商品新款“零时差” 奢侈品控的田小姐告诉记者,就奢侈品海外消费损害,
-
贩卖假冒奢侈品怎么定罪澳门在线咨询 2023-04-25依据我国刑法规定,贩卖假冒奢侈品构成犯罪的,可以按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或者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一十四条【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一百四十条【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者、销售者
-
代购假冒奢侈品犯罪吗广西在线咨询 2023-04-25一、代购假冒奢侈品犯罪吗 1、代购人不知情则不犯罪,但是销售方构成犯罪。 2、法律规定:《刑法》 第一百四十条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
-
卖高仿奢侈品怎么处罚新疆在线咨询 2022-06-04卖高仿货,涉嫌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会依法受到刑事处罚。根据《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 (二)》第七十条规定,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销售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