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案底需要什么条件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31 11:33:51 354 人看过

无法消除,我国没有前科消除制度,这些记录都会伴随当事人终生的,但上述两样记录不是对任何人都开放的,只有司法机关或者律师在办理刑事案件时,报请有权机关审批后,记录才对外提供。不对普通单位或个人提供查询业务。违法记录对当事人今后生活影响不大,犯罪记录对当事人及子女就会有所影响。所谓民间所称的“案底”就是进入个人档案,仅仅指犯罪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后,相关部门将其定罪的情况记录档案的行为。

如果要消案底需要什么条件

案底是不可以申请消除的。我们所谓的案底就是进入个人档案,仅仅指犯罪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后,相关部门将其定罪的情况记录档案的行为。

消除档案中刑事责任的记录是不可能的,只有在个别地方有一些相关规定和司法解释,认为可以对未成年犯罪的认为积极悔改的可以在档案中清除犯罪记录。

另外,犯罪和一般违法不是一个概念。所谓犯罪,仅仅指违反刑法,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对于违反除了刑法以外的其他法律的行为是一般违法,不可能记录档案,也就不所谓的案底。

《关于建立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的意见》二、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的主要内容(一)建立犯罪人员信息库为加强对犯罪人员信息的有效管理,依托政法机关现有网络和资源,由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分别建立有关记录信息库,并实现互联互通,待条件成熟后建立全国统一的犯罪信息库。犯罪人员信息登记机关录入的信息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犯罪人员的基本情况、检察机关(自诉人)和审判机关的名称、判决书编号、判决确定日期、罪名、所判处刑罚以及刑罚执行情况等。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7日 12:4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案底相关文章
  • 合同诈骗有案底立案什么条件
    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条件是:主体是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单位;主观上是直接故意的心态;客体是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什么是合同诈骗的立案标准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存在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1、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2、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元至20万元以上的。《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
    2023-07-27
    498人看过
  • 刑事案件案底多久能消除?
    一般指某人过去犯法或犯罪行为的记录,又称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在我国法律中一般指有过刑事犯罪前科的档案记录,而该犯罪档案一般存放至公安部门保存,刑事犯罪记录永久保存,任何时间都可以在公安机关系统网内查询到,但未成年人犯罪,且判刑时间在五年以下的,实施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除办案需要外,不得对外查询。有刑事案件的人可以消除案底吗刑事案底不可以消除。刑事拘留时会留下案底的,并且会伴随终生。我国目前对于刑事拘留的案底并没有消除制度,只要存在就会伴随终生,但是并不是公开的形式,只有在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需要进行调查审查的时候申请通过才会出示使用。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中华人民共和
    2023-07-21
    344人看过
  • 刑事案件能不能消除案底?
    一、刑事案件能不能消除案底?判处刑事处罚的人的案底是不可以消除的。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如果确实有必要需要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不得擅自进行泄露。案底存于当地或上至国家级的档案中,是自然人的历史另类表现。二、不追究刑事责任有案底吗?不追究刑事责任是否有案底需要视情况而定。1、如果犯罪嫌疑人是因没有违法犯罪事实而被决定不起诉的,则不会有案底。2、如果犯罪嫌疑人不是因没有违法犯罪事实而被决定不起诉。《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而被不起诉的,仍会有本应的案底记载。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四)依照
    2024-01-21
    116人看过
  • 如何消除案底的,需要如何操作
    对于构成犯罪,被处以过刑事处罚的犯罪分子,是没有途径消除案底,即消除犯罪记录的,仅未成年人的案底会进行封存。《刑法》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缓刑有案底怎么消除被判缓刑如果有案底不能消除,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缓刑是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刑罚的制度。如果在该期限内遵守了一定的条件,所判刑罚就不再执行,否则,仍然要执行所判刑罚。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是指判有期徒刑之前先有三年的缓刑期。在缓刑考验期内存在新的违法犯罪行为,是会撤销缓刑决定的,需要按照原刑罚执行,缓刑的适用对象是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的犯人,要有悔罪表现,并且不能存在危害社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023-08-02
    500人看过
  • 什么案底可以自动消除
    法律综合知识
    一、什么案底可以自动消除以下是一些可能封存或消除犯罪记录的情况:未成年人犯罪: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86条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在满足一定条件后可以被封存,不对外公开。轻微犯罪:对于一些轻微的犯罪行为,如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一些行政拘留情况,这些记录可能会在特定条件下被封存或消除。法律特别规定:某些特殊的法律规定可能会对特定类型的犯罪记录进行封存或消除,这通常需要根据具体的法律条文来判断。赦免:在特殊情况下,如国家赦免某些类型的犯罪,相关犯罪记录可能会被消除。诉讼时效:对于一些犯罪行为,如果超过了法定的诉讼时效,即使没有封存或消除犯罪记录,也不会再追究刑事责任。需要注意的是,即使犯罪记录被封存或消除,这通常并不意味着犯罪行为本身被法律所接受或遗忘,而是指这些记录不会对个人的未来生活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例如在就业、升学等方面的歧视。如果您对自己的犯罪记录有疑问,或者希望了解是否有可能封
    2024-01-12
    459人看过
  • 消除案底什么时候实行
    法律综合知识
    我方并未实施犯罪纪录抹消制,因此相关记载会永久保留于涉事者个人档案之中。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类纪录并非对所有人均彻底公开之举,仅在司法机构或律师处理刑事领域案件过程中,依据法定程序向授权机构申报,经审核通过之后方可向外披露。《刑法》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2024-05-17
    170人看过
  • 企业年底双薪需什么条件
    年底双薪是指“第13个月工资”,也称“年终加薪”,是指单位按照规定程序向个人多发放一个月工资。这是伴随着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而产生的一种薪酬名目。有的企业在《员工手册》中规定:农历年底,公司将发给员工一个月的工资额作为奖金,奖金按比例计算,发给当年加入公司并于12月31日前通过试用期的员工。出勤率不良、表现不好或者有违纪行为的员工不能获得此奖金。关于年底双薪的发放,不同企业有不同的确定。按比例拿双薪有的企业在《员工手册》中规定:农历年底,公司将发给员工一个月的工资额作为奖金,奖金按比例计算,发给当年加入公司并与12月31日前通过试用期的员工。出勤率不良、表现不好或者有违纪行为的员工不能获得此奖金。离职不享双薪有的企业规定,员工要拿到年底双薪,必须符合几个条件:员工当年度必须在公司服务期满三个月;发放双薪当日必须仍在公司工作;最主要的一条,员工在发双薪日前提出辞职或者过失、非过失解除劳动
    2023-06-13
    290人看过
  • 刑事拘留案件多久消除案底
    一、刑事拘留案件多久消除案底关于刑事拘留的纪录,即所谓之“案底”,一般情况下并不会自主消弭。只要曾遭受过刑事惩罚,其相关记录便会被保存在个人的犯罪纪录之中。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明确规定,各公安机关必须对已结案的刑事案件保留相应的档案资料。除非由于法定原因(例如针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封存等)而采取特殊处理措施,否则案底往往无法消除,这有可能对个人的职业发展、出国留学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以及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以尽可能地避免产生案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二、刑事拘留案子可
    2024-07-20
    84人看过
  •  案件底牌能消除多少年?
    犯罪记录是指一个人过去的犯罪或违法行为,包括刑事犯罪前科档案记录。在我国,一般指有过刑事犯罪前科的档案记录,而该犯罪档案一般存放至公安部门保存。刑事犯罪记录永久保存,但未成年人犯罪且判刑时间在五年以下的,实施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除办案需要外,不得对外查询。某人过去的犯罪或违法行为通常被称为案底。又称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在我国法律中一般指有过刑事犯罪前科的档案记录,而该犯罪档案一般存放至公安部门保存。刑事犯罪记录永久保存,任何时间都可以在公安机关系统网内查询到。但未成年人犯罪,且判刑时间在五年以下的,实施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除办案需要外,不得对外查询。 【 素 材 】 未 成 年 人 犯 罪 案 底 封 存 : 5 年 以 内 不 得 查 询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未成年人犯罪案底封存是一项重要的保护措施,旨在避免未成年人受到二次伤害。根据该法规定,未成年人犯罪案底封存期为5年,期
    2023-09-03
    210人看过
  • 告诉才处理案件立案需要什么条件
    某些犯罪行为须由被害人向法院告诉,法院才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的原则。我国刑法规定,侮辱罪、诽谤罪(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罪(致使被害人死亡的除外),虐待家庭成员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除外),侵占罪,都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并规定,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而无法告诉,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这几类犯罪,只有被害人和其法定代理人告诉的,刑法才予处理,他们没有告诉或者告诉后又撤回告诉的,司法机关不再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如果已经追诉的,应当撤销案件。但是,因侮辱、诽谤他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国家利益,或者因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引起被害人死亡或者虐待家庭成员造成重伤、死亡的,不属告诉才处理的范围,应当依法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同时,因被害人人身受到限制、精神受到控制而不能告诉,致犯罪人逍遥法外,为维护被害人的
    2023-08-05
    168人看过
  • 拘留十天案底多久消除,案底的影响是什么?
    一、拘留十天案底多久消除拘留案底不管多久都是不可以自动消除的,案底指某人过去犯法或犯罪行为的记录。又称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在我国法律中一般指有过刑事犯罪前科的档案记录,而该犯罪档案一般存放至公安部门保存。根据《刑法》第一百条规定,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人,免除前款规定的报告义务。二、案底的影响是什么1、一般是刑事案件,才留下案底,一般指某人过去犯法或犯罪行为的记录。又称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在我国法律中一般指有过刑事犯罪前科的档案记录,而该犯罪档案一般存放至公安部门保存。只要涉及到的案件被最终确认违法犯罪属实就会留下案底,无论是否受到实际处罚都会有案底的。2、案底”一般是指有犯罪记录,即有案底,有前科。刑事处罚的记录可以在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查询到。判处缓刑的,在司
    2024-01-29
    362人看过
  • 什么案件会留下案底
    违法犯罪行为。只要涉及到的案件被最终确认违法犯罪属实就会留下案底,无论是否受到实际处罚都会有案底的。只要承担刑事责任,都会留案底。承担行政责任,处理的公安机关也会在处理地公安机关内部留笔录等记录,但是,一般情况下不进入个人档案。《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六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一、什么案件可以取保候审当案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取保候审:第一,应当符合法定刑种,只有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才可以进行取保候审;第二,如果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即使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同样可以采取取保候审;第三,如果犯罪嫌疑人、被
    2023-06-28
    55人看过
  • 留下案底的条件
    留下案底的条件有: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交通肇事逃逸会留下案底吗轻微交通肇事逃逸一般不会留有案底。如果是刑事犯罪,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会留有案底,例如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罪的,会有案底,但轻微交通肇事逃逸一般是给予行政处罚。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构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构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如果尚不构成犯罪,公安机构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并可吊销驾驶证,如果构成犯罪的
    2023-07-31
    103人看过
  • 消防维保资质怎么办理需要什么条件
    消防维保资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取得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机构二级资质三年以上,三年内无违法执业行为记录;2、注册资本四百万元以上,建筑面积三百平方米以上;3、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业务范围相适应的仪器、设备、设施;4、注册消防工程师十人以上,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至少六人;5、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一、办理装修资质需要什么条件装饰公司办理资质根据级别不同,对从业人员以及从业经历,注册资金的也不同,级别越高要求越高。各等级的条件为:甲级:(一)具有三年以上从业经历,注册资本不少于300万人民币;(二)由取得高级室内装饰监理师职业资格证书(以下简称《资格证书》)并具有从事装饰工程监理经历的人员出任单位法定代表人或技术负责人;(三)取得《资格证书》的专业人员不少于30人,其中取得高级《资格证书》的专业人员不少于5人,且相关专业配套齐全;(四)企业承担过二项工程量1000万元以上或四项工程量500元以上
    2023-06-24
    65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案底
    词条

    案底即前科,是指某人过去有被刑罚处罚的记录,这是已经发生过的历史,没有任何人可以撤除,否则就是违规违法。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定情形下,可以封存犯罪记录。对于撤案,应当由县级以上的公安机关按法定程序进行。... 更多>

    #案底
    相关咨询
    • 刑事案件消除案底需要多长时间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7-31
      案底是不会消除的,会永久保存。 案底:一般指某人过去犯法或犯罪行为的记录。又称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在我国法律中一般指有过刑事犯罪前科的档案记录,而该犯罪档案一般存放至公安部门保存。 治安机关指某人过去犯法或犯罪行为的记录。(又称为"前科")是个人的刑事犯罪记录,存于当地或上至国家级的档案中,是自然人的历史另类表现。
    • 交通肇事罪案底消除条件是什么?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7-21
      普通交通事故不存在案底,双方去交警队销案就可以了。重大交通事故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不交通肇事罪案底能消吗是双方不追究就完了,刑事责任是不能和解的,必须要追究。一、从法律来讲不会录入档案。对方需要赔偿,只能通过法院判决,法院再来执行,如对方无大碍。 1、交通事故中,未赔偿他人损失的,受害人会到法院起诉。起诉后的法院审理程序是对双方事故责任争议的居住裁判,不会对当事人有其他不利影响。 2、但是,如果事
    • 怎么消除案底的,需要怎么操作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7-26
      所谓民间所称的“案底”就是进入个人档案,仅仅指犯罪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后,相关部门将其定罪的情况记录档案的行为。 我国没有前科消除制度,受到行政处罚、刑事处罚的记录是一辈子不能消除的。 消除档案中刑事责任的记录基本是不可能的,只有在个别地方有一些相关规定和司法解释,认为可以对未成年犯罪的行为人积极悔改的可以在档案中清除犯罪记录。 但是,行政处罚记录只能在公安机关查询到;刑事处罚记录只能在公安机关、检
    • 什么条件需要立案!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6-05
      立案的条件有: 1、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2、在管辖范围内的。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 被告要还钱,需不需要到法院消案底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03
      不需要的,按照判决书的内容向对方履行义务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