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故意触犯法律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14 06:20:26 163 人看过

《刑法》第14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即行为人表述的心理态度,放任行为危害结果发生为间接故意犯罪。

间接故意犯罪其有以下几种解释:

一,是明知其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二,是明知其行为可能会发生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三,是明知其行为可能引起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有意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因此,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换而言之,预见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而加以放任,就是间接故意。

一、犯罪主观方面及种类

犯罪主观方面的内容,或者说罪过的内容,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实施犯罪的,必须认识的事实内容和必须具有的意志状态。犯罪主观方面的内容,是由意识因素和意志因素这两大部分内容构成的。1、意识因素这是指行为对事物及其性质的认识和分辨情况。2、意志因素这是指行为根据对事物的认识,决定的控制自己行为的心理因素。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意志对于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遥支配和控制作用,表现为四种形式,即希望、放任、疏忽、轻信。

犯罪主观方面的分类有哪些犯罪主观方面的分类1.直接故意,犯罪的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2.间接故意,犯罪的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二、故意犯罪的两种形式分别是什么

(一)直接故意

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在直接故意中,存在认识程度上的差别,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与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这种认识程度上的差异并不影响直接故意的成立。只要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明知的,无论是明知其必然发生还是明知其可能发生,并对这种危害结果持希望其发生的心理态度,即可构成直接故意。

在我国刑法关于犯罪故意的概念中,虽然规定犯罪故意是对于危害社会结果的一种主观的心理态度,但危害社会结果并非是所有犯罪的构成要素。因此,犯罪故意同样也是对于危害行为的一种主观心理状态。在这个意义上,直接故意具有以下两种情形:一是对危害结果的直接故意,即结果故意。在结果犯的情况下,一定的危害结果是犯罪构成的要素,行为人在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结果的前提下,希望其发生,就是这种结果故意的心理内容。二是对危害行为的直接故意,即行为故意。在行为犯的情况下,刑法规定不以一定的结果作为犯罪构成的要素。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只要明知危害社会的行为而有意实施就构成直接故意。

(二)间接故意

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有意放任,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的认识因素是指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不包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放任是以行为人认识到危害结果具有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这种或然性为前提的,如果行为人已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又决意实施的,则根本不存在放任的可能,其主观意志只能是属于希望结果的发生的直接故意。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指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采取从容的态度。正因为如此,危害结果的实际发生是认定间接故意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发生危害结果,就不能认定行为人具有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6日 03:3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犯罪构成相关文章
  • 有偿陪侍接触犯刑法吗
    法律综合知识
    一、有偿陪侍接触犯刑法吗涉及金钱交易的伴游服务属于违法行为。这种服务通常是通过提供情感上的支持、旅行中的陪伴等方式来获取相应的报酬。在具有商业性质的娱乐场所内,任何以盈利为目的的陪酒、陪唱等伴游服务都是被法律所禁止的。《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十四条娱乐场所及其从业人员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不得为进入娱乐场所的人员实施下列行为提供条件:(一)贩卖、提供毒品,或者组织、强迫、教唆、引诱、欺骗、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二)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他人卖淫、嫖娼;(三)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四)提供或者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陪侍;(五)赌博;(六)从事邪教、迷信活动;(七)其他违法犯罪行为。二、有偿陪侍处理的法律依据针对有偿陪侍的法律界定问题,现行的法律法规主要聚焦于娱乐服务行业中的有偿陪侍活动,明确规定不应从事或提供任何以营利为导向的陪侍服务:1、从法律层面而言,禁止提供有偿陪侍服务的场所主要
    2024-07-29
    276人看过
  • 接走前妻孩子是否触犯法律?
    抚养权是前妻的我接走孩子是否犯法根据情况而定。如果接走孩子时另一方知晓并同意,那么就可以接走,如果是擅自将孩子接走,没有告诉抚养权一方,或者是将孩子强行抢走,那么是属于违法行为,是法律不允许的,对方可以以此上诉法院,追究其责任。父母双方可以协商处理孩子抚养权问题,协商不成的可以上诉法院。前妻要变更孩子的抚养权吗前妻是否要变更孩子的抚养权根据个人情况而定。法律规定父母双方都有抚养、教育孩子的权利和义务,不因离婚而消除。如果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有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情形,如有严重疾病、吸毒、家暴、虐待儿童等,另一方可以提出变更抚养权,法院也会予以支持。父母双方可以先协议变更,协议不成的可以到法院起诉,由法院判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离婚后的父母子女关系】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
    2023-07-01
    116人看过
  • 对比自信犯错与间接故意的法律界限
    一、对比自信犯错与间接故意的法律界限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主要包括:间接故意中,行为人是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的;而在过于自信的过失中,行为人是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的。《刑法》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关于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相同之处,传统的观点认为,二者都预见到了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且都不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区别的关键是行为人对危害结果所持态度不同。间接故意对危害结果的发生不是持排斥的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持否定或排斥态度。另一区别是在认识因素上,间接故意是“明知”,过于自信的过失是“预见”,表明行为人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的认识程度上有一定差别。间接故意对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认识程度上稍高一些。二、间接故意和直接故意的区别1.从认识因素看,二者对危害结果发生认识程
    2023-11-03
    155人看过
  • 冲动型犯罪是间接故意吗
    冲动型犯罪是指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之前,没有预谋,临时起意,被被害人激怒的情况下而实施的犯罪行为。这种犯罪心态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危害结果的发生,但仍然是希望或放任了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对冲动型犯罪还没有准确的定义,但一般认为,冲动型犯罪具体几个特征:激情犯罪往往是一种暴力性犯罪,即行为人采用暴力作为其犯罪的手段;激情犯罪相比较有预谋的故意犯罪而言,是一种情节较轻的故意犯罪,往往是量刑时需要加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对待的犯罪;激情状态下实施的危害行为往往是有罪的行为,而非无罪的行为。一、假想防卫不应以故意犯罪来处理我国刑法第14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由此可以看出,故意犯罪是以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为前提条件的,而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又是以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具有危害社会的性质为重
    2023-03-13
    424人看过
  • 恶意骚扰他人会触犯法律吗?
    一、恶意骚扰他人会触犯法律吗违法,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相关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二、被人在网络上恶意骚扰可以怎么做(一)要求对方停止侵权骚扰行为,比如打电话骚扰的话就要求对方停止该行为;(二)及时收集证据,比如电话录音、聊天记录等;(三)报
    2023-06-10
    324人看过
  • 间接故意会比直接故意罪轻吗
    从法律上讲,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都属于故意犯罪。从法律的规定上看,如犯罪杀人罪的只要构成故意犯罪,无论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在量刑上没有区别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3-06-14
    292人看过
  •  间接故意犯罪的概念
    间接故意指的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对他人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但却故意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或采取不足以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措施。由于这种结果导致他人人身财产权利受到损害而构成犯罪的,属于故意犯罪。其中,间接故意犯罪与行为人的心理主观态度密切相关,这种放任行为危害结果发生的情况即为间接故意。间接故意指的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对他人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但却故意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或采取不足以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措施。而由于这种结果导致他人人身财产权利受到损害而构成犯罪的,属于故意犯罪。其中,间接故意犯罪与行为人的心理主观态度密切相关,这种放任行为危害结果发生的情况即为间接故意。 什 么 是 间 接 故 意 犯 罪 ?间接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这种心理态度表现为对结果的漠不关心或者轻视。间接故意犯罪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和过于自信
    2023-08-31
    379人看过
  •  私拉乱接电线触犯了哪些法律?
    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若具有以下行为之一,将被处以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若情节严重,则被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未经批准安装或使用电网,或者安装或使用电网不符合安全规定。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若具有以下行为之一,将被处以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若情节严重,则被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未经批准安装或使用电网,或者安装或使用电网不符合安全规定。 私 拉 乱 接 电 线 会 受 到 哪 些 处 罚 ?近期,我发现有些居民私拉电线,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还可能引发触电等安全问题。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七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未经批准,安装、使用电网的,或者安装、使用电网不符合安全规定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而私拉电线属于上述违反规定
    2023-09-24
    189人看过
  • 故意伤害造成轻伤触犯刑法吗?
    一、故意伤害造成轻伤触犯刑法吗?当事人的故意伤害行为构成他人轻伤的,是可以构成犯罪的,应当按照故意伤害罪的规定进行处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二、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1、主体,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2、客体特征,故意伤害罪侵犯的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利。故意伤害罪是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其结果表现为给他人身体造成伤害。故意伤害,有时可能造成死亡,这无疑也对人的生命权利造成了损害。但是,由于行为人是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健康并非指向他人的生命权利,因此,仍
    2024-02-05
    350人看过
  • 间接故意和直接故意是一个意思吗?
    故意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犯罪故意的一种。间接故意是犯罪故意的一种类型,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一、啥是间接故意犯罪直接故意犯罪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对这种结果的发生持希望态度的行为。直接故意犯罪对社会危害程度较大,应从重处罚。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状态。这种由犯罪故意而承担的刑事责任,就是故意责任。行为人在行为当时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是成立直接故意犯罪的前提。首先,此处的“会发生”包括必然发生和可能发生两种情况,不论是明知必然发生还是明知能发生,不影响直接故意犯罪的成立。其次,这里的危害结果应当是相对确定的结果,如行为人要构成故意杀人罪,其所
    2023-03-31
    402人看过
  • 间接故意过失犯罪都是结果犯吗
    间接故意过失犯罪并不一定都是结果犯,也可以是行为犯。间接故意是在预见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采取的态度是放任,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漠然,认为发生危害结果也无所谓,采取这种放任的态度,漠视危害结果的发生,就是间接故意,而过失犯罪是预见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但是轻信可以避免。在主观上,不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主观上对危害结果的态度不同。由于这种态度的不同,对社会的危害就不同,所以,在量刑上过失犯罪就比间接故意轻一些。二、间接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有什么不同?1、定义不同间接故意是犯罪的一种类型,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而过失犯罪即行为人预见了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轻信能够避免,实际上又未能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2、发生的情况不同间接故意一般发生在以下两种情况:为了实现某种非犯罪意图而放任一个危害结果发生;为了实现某种犯罪意图而放任另一个危害结果的
    2023-06-29
    406人看过
  • 犯罪的故意有哪些类型?犯罪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
    一、犯罪的故意有哪些类型?我国《刑法》第14条第1款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根据这一规定,所谓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主观心理态度。犯罪的故意是罪过形式之一,是故意犯罪的主观心理态度,故意犯罪是在故意心理支配下实施的犯罪。犯罪故意包括两个要素,即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实施危害行为的行为人在主观方面必须同时具备这两个方面的要素,才能认定他具有犯罪的故意而构成故意犯罪。犯罪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二、犯罪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犯罪的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同属犯罪故意的范畴。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从认识因素上看,二者都明确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从意志因素上看,二者都不排斥危害结果的发生。二者不同之处在于:(1)从认识因素上看,直接故意的
    2023-04-28
    494人看过
  • 银行职员民间借贷触犯法律吗
    一、银行职员民间借贷触犯法律吗银监会办公厅先后下发《关于严禁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参与民间融资活动的通知》(银监办发〔2012〕160号)和《关于报送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参与民间融资活动处理情况的通知》(银监办便函〔2012〕258号),明确提出八不得,银监会严禁银行员工参与民间借贷、违规担保和非法集资活动。二、银行从业人员不得违反哪些规则一是不得以变相提高存款利率或向存款经办人和关系人支付费用或佣金等方式违规吸储;二是不得以各种形式参加非法集资活动;三是不得介绍机构和个人参与高利贷或向机构和个人发放高利贷;四是不得借银行名义或利用银行员工身份私自代客投资理财;五是不得利用银行员工或银行客户的个人账户为他人过渡资金,不得借用银行的个人账户为银行员工过渡资金;六是不得自办或参与经营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机构;七是不得向他人提供与自己经济实力不符的个人担保,或向民间借贷资金
    2023-04-26
    295人看过
  • 非接触碰撞是间接碰撞吗
    [案件]上诉人(原审被告):中国**保险公司青岛分公司被上诉人(原审原告):**马**船务有限公司1997年1月1日,船舶经营管理**岛汇泉船务公司为“浮山”投保属于**马来西亚**船务有限公司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船舶。同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签发了第009970098号船舶保险单。本保单规定的保险期限为1997年1月1日北京时间0:00至1997年12月31日北京时间24:00。保险条件为:按照本公司《船舶保险条款》(1998年1月1日制定的标准条款)承保,保险类别为一切险和战争险,保险金额为100万美元,被保险船舶为“福山”,免赔额为2500万美元,保险费按约定费率计算,支付方式为季度平均支付。其中,中国**保险公司《船舶保险条款》第一条“责任范围”第二款“一切险”为:“本保险承保被保险船舶因上述原因造成的全部损失和部分损失,以及下列责任和费用:1。碰撞责任本保险对被保险船舶与其
    2023-05-07
    59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只有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才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但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予以否定。... 更多>

    #犯罪构成
    相关咨询
    • 故意砸门触犯哪条法律?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0-29
      1、这个要看价值及主观故意:如果没达到5000元,一般不涉及刑事。但可以处行政处罚处理。
    • 高层抛物触犯法律吗是故意的
      河南在线咨询 2022-10-27
      高空抛物,谁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所有人、管
    • 故意犯罪说的间接间接的故意犯罪怎么构成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8-25
      其有以下几种解释:一,是明知其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二,是明知其行为可能会发生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三,是明知其行为可能引起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有意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因此,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换而言之,预见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而加以放任,就是间接故意。
    • 故意含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吗,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云南在线咨询 2023-10-21
      法律分析 故意犯罪在主观上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 故意伤害罪触犯了哪些法律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7-22
      根据刑法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1.对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对故意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这里所说的“重伤”,依照刑法第九十六条的规定,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使人肢体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