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商标罪达到情节特别严重的标准是可以判处缓刑的,缓刑只能适用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没有其它从轻、减轻处罚的情节,缓刑的可能性不大;《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
而缓刑只能适用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没有其它从轻、减轻处罚的情节,缓刑的可能性不大;《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假冒注册商标罪的构成要件是怎样的
1)该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任何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人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情节达到犯罪标准的即构成本罪。
2)该罪侵犯的客体为他人合法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以及国家商标管理秩序;
3)该罪主观方面为故意,且以营利为目的。过失不构成本罪。
4)该罪的客观方面为行为人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假冒商标行为,且情节严重。
二、不适用情况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4种情形一般不适用缓刑
2007年4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出台的新的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司法解释,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适用缓刑情形予以规范,以列举的方式进一步明确:四种情形一般不适用缓刑。
根据这一司法解释,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符合刑法规定的缓刑条件的,依法适用缓刑。但是,司法解释同时明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不适用缓刑:因侵犯知识产权被刑事处罚或者行政处罚后,再次侵犯知识产权构成犯罪的;不具有悔罪表现的;拒不交出违法所得的;其他不宜适用缓刑的情形。
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刑法修正案八修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74条规定:“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
假冒注册商标27万元,如何判断适用缓刑?
116人看过
-
假冒商标罪上诉一定要40万吗
445人看过
-
假冒商标罪23万能不能判缓刑
351人看过
-
缓刑能否判定假冒商标20万案件?
123人看过
-
假冒注册商标罪适用缓刑的条件有什么样的
263人看过
-
假冒商标注册罪48万缓刑可不可以?
365人看过
商标,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牌子,在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商标的本质作用是区别商品的来源或服务的提供者。商标,是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上或者服务的提供者在其提供的服务上采用的,区别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的,由文字、... 更多>
-
什么是假冒商标9万元贵州在线咨询 2022-10-28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情节严重”,应当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一)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二)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三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你的情况属于情节严重,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缓刑适用吗?陕西在线咨询 2023-09-22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是否适用于缓刑应当结合犯罪来认定,如果犯罪事实的判决是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那么是可以适用于缓刑的,另外,如果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的,则不适用于缓刑。
-
冒用商标罪能得到缓刑吗?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5-04冒用商标罪符合判缓刑的条件即可判处缓刑。缓刑条件: 其一,是被判处拘役或者短期有期徒刑; 其二,是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法院认为暂不执行所判刑罚也不致于再危害社会; 其三,是罪犯不属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商标法》第六十七条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构成犯罪的,除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
-
16万元假冒商标案:判决结果四川在线咨询 2024-12-09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销售金额为160,000元的假冒、伪劣产品,将被处以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刑罚,同时面临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至两倍以下的罚金。根据现行法律规定,此类行为的量刑标准应该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且同时处罚金或单独处罚金。 第一百四十条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诈骗五万元能否适用缓刑北京在线咨询 2022-03-12不适用。五万属于数额巨大,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