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侦查人员的回避由谁决定审理
侦查人员的回避一般是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法律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
《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一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
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二、申请回避制度的理由是什么
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
2.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勘验人或者诉讼代理人。
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
5.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请客送礼的。
特殊理由:
1.参与过前一诉讼程序的国家专门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参与后一诉讼程序;
2.再审合议庭的组成;
3.死刑复核发回重审的案件。
三、回避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回避理由、回避申请、回避决定、回避后果和复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五条【回避申请】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
第四十六条【回避决定】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三章 回避 第三十一条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n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n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
谁决定审判人员回避?
93人看过
-
侦查人员和法院院长回避的决定
309人看过
-
在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中审判人员的回避由谁决定
360人看过
-
一般情况下审判人员的回避应该由谁决定
234人看过
-
对公安侦查人员的回避是怎么决定的?
171人看过
-
侦查人员的回避怎么执行
301人看过
-
-
审判人员和检查人员的回避由什么人决定的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7-26回避指司法人员由于对本案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而不参加该案的侦查、审判等活动。司法人员因与案件或案件当事人有某种特殊关系而不得办理该案件。目的是防止徇私舞弊或发生偏见,以有利于案件的公正审理。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
-
回避决定作出前,侦查人员能否停止对案件的侦查?贵州在线咨询 2023-06-12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
-
由审判长决定回避的人员有哪些山西在线咨询 2021-12-18由审判长决定回避的人员有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和勘验人等。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对于审判人员的回避,是由院长决定的,回避制度,是指审判人员和其他法定人员在遇有法律规定的情形时,退出对本案审理的制度。回避制度是为了保证案件获得公正审判而设立的一项制度。
-
审判人员是否回避由哪个决定?安徽在线咨询 2022-08-30回避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审判人员自行回避,即负责案件的审判人员,认为自己具有回避制度法定情形之一而主动提出的回避。另一种是当事人申请回避,即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有回避制度法定情形之一的,用口头或者书面形式申请他们退出该案的审理,并提交相应证据予以证明。如果是当事人申请的回避,依据第三十条的规定,人民法院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如书记员、翻译人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