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即为故意。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即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
2、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没有希望、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阻止、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同意它的发生。间接故意包括三种情况:
(1)为了追求一个合法的目的而放任一个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
(2)为了追求一个非法的目的而放任另一个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
(3)在突发性案件中不计后果,动辄捅刀子的情形。
3、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
(1)认识因素有所不同,直接故意包括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两种情况,间接故意只有明知可能一种情形;
(2)对危害结果发生的意志因素明显不同。间接故意是放任结果发生,即听之任之、满不在乎,容认、同意危害结果的发生;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希望结果发生或明知道必然发生的情况下放任结果发生。
一、恶作剧是间接故意吗?
间接故意是犯罪故意的一种类型,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没有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有效地阻止,既无所谓希望,也无所谓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它发生与否,对结果的发生在行为上持一种消极的态度,但在心理上是肯定的,不与其意志冲突。恶作剧需要根据具体情形进行认定,如果是捉弄而造成了意料之外的损害结果,可能是过失犯罪。
-
故意杀人罪律师有用吗?如何认定故意杀人罪?
162人看过
-
故意杀人未遂如何认定故意杀人犯罪未遂量刑标准
464人看过
-
故意杀人罪未遂判多长时间,故意杀人罪未遂如何认定
471人看过
-
该如何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或故意杀人的主观故意
363人看过
-
认定为故意杀人罪的情形
251人看过
-
故意杀人罪中的“情节较轻”应如何认定?
273人看过
-
如何认定故意杀人罪,以故意杀人罪论处,以及如何认定故意杀人罪?湖北在线咨询 2022-03-22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是中国刑法中性质最恶劣的少数犯罪之一。必须从重从快严惩。下文为大家介绍如何认定故意杀人罪: 1.注意相关条文对故意杀人罪的规定。根据《刑法》第238、247、248、289、292条的规定,对非法拘禁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刑讯逼供或暴力取证致人死亡的,虐待被监管人致人死亡的,聚众“打砸抢”致人死亡的,聚众斗殴致人死亡的,应以
-
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如何认定,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如何认定香港在线咨询 2022-04-01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如何认定,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如何认定如下:在故意杀人未遂造成伤害或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两种情况时,二罪易混淆。要把握二罪的主要区别在于行为人是否以非法剥夺他人生命为故意内容。如果行为人无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而只有伤害他人健康的故意,即使客观上行为导致了他人的死亡,也只能以故意伤害罪致死认定;如果行为人有非法剥夺他
-
故意杀人罪的主观恶意的表现形式有哪些?故意杀人罪的故意如何认定浙江在线咨询 2022-03-08从主观恶意上来看故意犯罪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种,其区别在于: 一、直接故意一般是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而间接故意不是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 二、直接故意是行为人明知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或必然性;而间接故意则只是明知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 给你分别举个例子: 直接故意:丈夫想害死妻子,在妻子饭中下毒,其妻中毒死亡。 间接故意:丈夫想害死妻子,在妻子饭中下毒,其妻正在哺乳期,妻子给小孩喂饭,小孩
-
2022年如何认定故意杀人台湾在线咨询 2022-12-01从以下几个构成要件中来认定故意杀人罪: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利;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 【相关延伸】 问:故意杀人怎么判刑? 答:根据《刑法》的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符合正当防卫条件的,免以
-
如何认定故意杀人的情节较轻福建在线咨询 2022-05-10犯故意杀人罪,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司法实践,主要包括: (1)防卫过当的故意杀人; (2)义愤杀人,即被害人恶贯满盈,其行为已达到让人难以忍受的程度而其私自处死,一般是父母对于不义的儿子实施这种行为; (3)激情杀人,即本无任何杀人故意,但在被害人的刺激、挑逗下而失去理智,失控而将他人杀死,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其一,必须是因被害人严重过错而引起行为人的情绪强烈波动;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