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定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必须持有关批准文件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规划提出的规划设计要求,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而没有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造的建筑物,就是违建,很多人看到自己的房屋认定为违建,就着急去网上搜索“违建要强拆吗?”“违建合法吗?”看完之后心里就没了底,忽视了拆除违建也是要经过法定程序的,今天晏清律师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几种违法拆除违建的情形:
一、在限拆决定的复议、诉讼期限内强拆
行政机关在作出违建认定时,同时会下发限期拆除决定,要求在一定期限内自行拆除房屋,但《行政强制法》中明确规定,对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需要强制拆除的,应当由行政机关予以公告,限期当事人自行拆除。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拆除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拆除。也就是说,发了限拆决定不是马上就可以拆除房屋,而至少需要等到诉讼期届满(6个月),所以在这期间内强制拆除违建是明显的违法。
二、没有合法的违建认定,直接发布限期拆除决定
违建认定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经过立案、调查等一系列严格的行政程序,只有在法定程序下作出的违建认定,才是合法的。如果政府主管部门只是一张违建认定书,毫无其他依据,没有告知当事人有申请听证的权利,也没有听取申请人的相关意见,那么这种违建认定一定是不合法的,各位当事人不要轻信。
三、部分建筑违建,要求全部拆除
有些当事人家的房屋不是一次性建成的,可能是后续加盖的二层小楼或者扩建的部分房屋涉及违建,但涉及拆迁时,拆迁方很可能以拆违促拆迁,直接将房屋全部拆没,事后告诉当事人拆错了,遇到这种情况的当事人一定不能自认倒霉,要及时联系律师维权。
-
征收拆迁中,违建一定要拆除吗?
161人看过
-
模拟拆迁过程中,征收方的违法情形
390人看过
-
违法拆除违建常见的几种情形
55人看过
-
违章建筑的类型在拆迁征收领域中有哪些?
220人看过
-
拆除违建是属于征地拆迁吗
193人看过
-
镇政府在拆迁过程中是否有权征收土地和拆除违法建筑?
228人看过
行政强制,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 更多>
-
模拟拆迁过程中,征收方的违法情形重庆在线咨询 2023-01-141、以模拟拆迁的方式掩盖房屋拆迁的实质。 拆迁可以说是一场重大利益之争,征收方希望最大程度的降低拆迁成本,被拆迁人又渴望获得合理的补偿,征收方为了获得利益最大化往往会以各种形势的理由压低补偿甚至违法强拆。其目的就在于以模拟拆迁的形式掩盖房屋拆迁的事实,以期望规避《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完全不按照法律的规定对被拆迁人给予合理的补偿。 2、以模拟拆迁的手段避开房屋拆迁过程中需要公开透明的程序
-
拆迁过程中镇政府是否有权力征收土地、拆除违法建筑重庆在线咨询 2023-02-20对于城市房屋的违建,认定主体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于乡、村庄房屋的违建,由乡、镇人民政府认定。认定违建与强制执行拆除违法建筑是不同的程序,违建房屋的拆除,还需要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对有关强制执行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对于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城乡
-
违法建设拆除条件有哪些?安徽在线咨询 2022-11-151、违法建设拆除新规定如下: 根据行政强制法和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精神,对涉及违反城乡规划法的违法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的强制拆除,法律已经授予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权,人民法院不受理行政机关提出的非诉行政执行申请。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责令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若是逾期不拆除的,将可能会被强制拆除。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六条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地城市、县
-
不会被拆除的违建有哪些?江西在线咨询 2022-10-18不会被拆除的违建有: 1、强行拆除会影响重要建筑物主体安全。这种违章建筑可以不用强拆。 2、根据现有的拆除技术条件无法将其拆除。 3、该违建被强拆后损害了公共利益。 4、后期通过补办手续通过了审批,或者已经改正违章建筑的情况。 5、该建筑是在2008年《城乡规划法》实施之前建造。
-
拆迁法暴力征收情形贵州在线咨询 2023-12-21政府通过暴力的方式进行拆迁的,触犯的刑事犯罪可能包括故意毁坏财物罪、滥用职权罪、徇私舞弊罪等。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及房屋征收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中不履行本条例规定的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本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