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无效及其后果应对措施
合同无效及其后果应对措施有:
1.返还财产,包括单方返还和双方返还;
2.折价补偿,前提为当事人的财产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
3.赔偿损失,由于一方或者双方的过错给对方造成损失时,需要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二、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况有哪些
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况有以下这些: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合同的形式、内容、格式都是合法的,但其订立合同的目的是非法的,是以合法的形式掩盖其非法的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订立这种合同的当事人,其目的是为满足自己的私利,其危害性是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侵害国家、集体和公众利益,以损害公众利益为目的的合同是无效合同。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中的强制性规定。
三、无效合同的诉讼时效有多长
无效合同的诉讼时效为三年。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合同一方当事人请求的,应当在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合同之外的第三人请求的,应当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损害国家利益的,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诉讼时效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n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探讨无效合同与撤销合同的法律后果及应对措施
62人看过
-
伪造证据的后果及其应对措施
451人看过
-
家庭暴力的应对措施及其效果分析
404人看过
-
无效分包合同应对措施解析
91人看过
-
酒驾行为及其应对措施
316人看过
-
合同管理风险控制措施及其效果分析
123人看过
-
农村房屋买卖合同无效的后果及其应用山东在线咨询 2022-02-16一、农村耕地不能转让;A不能将耕地转让B建房;即使转让,转让无效。 二、针对你的补充问题:假设村民A使用耕地(已经批准可以建房)建好房子,如果B属于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A可以将房屋转让给B; 三、A与B可以签订房屋买卖协议(合同),将房屋转让给B,根据“地随房走”的原则,B买了A的房屋后,办理过户手续,即取得房屋所有权即土地的使用权。
-
遇无效情形及其后果河南在线咨询 2022-10-23劳动合同无效情形及其后果我国《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的情形作出了规定。该法第26条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第27条规定,劳动合同部分
-
融资租赁合同无效后果的处理措施湖北在线咨询 2022-04-01根据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等规定,融资租赁合同无效的情形有如下几种: 1、出租人的资格不合法,导致合同无效从理论上讲,融资租赁业务既可在法人之间、公民之间进行,也可以在法人与公民之间进行。但从目前国内管理体制和有关规定来看,对专业从事融资租赁的出租人的主体资格还是有限制的。(1)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不得从事融资租赁业务。(2)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审批成立的专门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中外
-
全面反担保存续措施及其适用应对对策福建在线咨询 2022-02-28创新增长方式当前世界形势进入新常态,各国面临的传统问题,如资源能源安全、国际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远未解决,又涌现了许多新问题,新旧问题交织使得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化。2015年的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使我们意识到,解决全球金融体系的系统性危机仍然任重道远,传统的量化宽松政策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问题。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兴起,传统的发达国家加紧实施“再工业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
-
无效合同有效对待措施具体是哪些?浙江在线咨询 2022-07-30法律对无效合同有效对待规定返还财产应适用恢复原状的原则。对于合同已经履行完毕,或者绝大部分已经履行完毕,标的物又符合行业标准或约定标准可供利用的,该合同无效后处理就不应再适用返还原则,而应当折价返还。对于返还标的物导致显失公平的,应将此情形视为不能返还财产,须对标的物损耗的价值或价格降低的价值进行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