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犯罪的种类有:
1、缉毒警察掩护、包庇走私毒品的犯罪分子,构成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应当从重处罚;
2、强行向他人注射毒品,使人形成毒瘾的,设立强迫他人吸毒罪;
3、窝藏毒品犯罪所得财物,属于窝藏毒赃罪与掩盖、隐瞒犯罪所得罪的法律竞合,以窝藏毒赃罪定罪处刑;
4、非法持有毒品罪和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都有数量要求;
5、非法持有毒品的,不限于本人持有,还包括通过他人持有等。
毒品犯罪的证据种类有什么
毒品犯罪的证据类型:
1、证明逮捕犯罪嫌疑人和逮捕毒品过程中应当具备的证据;
2、证明犯罪嫌疑人主观明知是毒品应当具备的证据;
3、证明毒品克数、种类和含量的证据;
4、证明涉毒资金交易和财产刑执行的证据;
5、查明犯罪性质,深入挖掘犯罪应当具备的证据;
6、证明犯罪嫌疑人身份的证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
(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集团的首要分子;
(三)武装掩护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
(四)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情节严重的;
(五)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的。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不满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第二款、第三款、第四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从重处罚。
对多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未经处理的,毒品数量累计计算。
-
详细了解中国毒品犯罪罪名的种类及其定义
433人看过
-
毒品犯罪的罪名都有哪些,法律规定的毒品犯罪类型
253人看过
-
毒品犯罪类型:种植毒品罪
349人看过
-
【毒品司法解释】在毒品犯罪中毒品的种类及其危害
156人看过
-
四种犯罪既遂类型及其定义是什么?
135人看过
-
主犯定义及类型
268人看过
毒品犯罪是指,破坏毒品管制活动,违反国家和国际关于禁毒法律、法规,必须受到刑法处罚的违法犯罪行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等都属于毒品犯罪。无论数量多少,只要走私、贩卖、运输和制造毒品,都会被追究刑事... 更多>
-
一般产品缺陷的定义及其类型是什么的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2-17是指产品存在明显或者潜在的,以及被社会普遍公认不应当具有的危险。这种危险主要表现为存在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因素。不合理的危险有两种情况:一是有的产品本身不应当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性,但因设计、生产上的原因,导致存在一定的危险。二是某些产品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在正常合理的使用情况下,不会发生危险,这类危险属于合理危险。
-
犯罪手段类型及类型云南在线咨询 2021-08-19对犯罪手段和类型进行剖析,是研究侦查方法的重要前提。经济犯罪的智能性特点较为突出,其犯罪手段较为复杂而且与经济业务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因此,犯罪手段值得认真研究。就某一类案件而言,由于犯罪发生的环节和犯罪手段不同,此类案件也可分为几种不同类型。唯有对犯罪手段和类型有较深入了解,才能提出针对性强的侦查方法。
-
犯罪既遂的种类有哪些及其类型新疆在线咨询 2022-11-12犯罪既遂的类型分别包括: 1、行为犯,即由危害行为构成犯罪的客观方面的犯罪; 2、结果犯,由危害行为和危害后果共同构成客观方面的犯罪; 3、危险犯,即以造成危险为构成要件的犯罪; 4、即时犯,也就是犯罪行为实行完毕后,犯罪即告成立。
-
犯罪XX遂的定义及类型有哪些?青海在线咨询 2022-11-01根据刑法分则各种犯罪构成的具体规定和刑法的一般理论,犯罪的既遂有以下几种形式: 1、行为犯。也称举止犯,是指行为人只要实施了刑法规定的某种行为,即已构成既遂的犯罪。 2、结果犯。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必须发生了法定的结果,才构成既遂的犯罪。 3、结果加重犯。是指行为人实施的犯罪行为,导致了基本犯罪构成结果以外的严重结果的犯罪。 4、危险犯。是指行为人实施的犯罪行为,足以造成某种危害结果的特别
-
一般产品缺陷的类型及定义香港在线咨询 2023-01-07是指产品存在明显或者潜在的,以及被社会普遍公认不应当具有的危险。这种危险主要表现为存在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因素。不合理的危险有两种情况:一是有的产品本身不应当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性,但因设计、生产上的原因,导致存在一定的危险。二是某些产品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在正常合理的使用情况下,不会发生危险,这类危险属于合理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