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成年侵犯个人隐私权怎么办
若未成年人对他人的个人隐私构成了侵犯,那么应当由他们的法定监护人为其过错承担侵权责任。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监护人已竭尽全力履行其监护义务以减少或避免对受害者的侵害,则其应承担的侵权责任可相应地减轻。
倘若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自身原因给他人带来损害,他们应该首先用自己的财产来支付赔偿费用;如赔偿款仍有不足之处,剩余部分则应由他们的法定监护人负责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
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二、未成年侵犯肖像权如何判
一般不会判刑。国家对于侵害未成年肖像权的责任方式主要是民事责任方式。该民事责任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其中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为非财产性责任方式,赔偿损失为财产责任方式。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作品权利人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法律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它可以保护弱者,制约强者,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但是,法律的力量并不仅仅在于它的规定和惩罚,更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理解和遵守。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未成年侵犯个人隐私权怎么办”,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学习和理解法律,去遵守法律,去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 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n 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
侵犯他人隐私怎么判,侵犯个人隐私怎么处罚
119人看过
-
侵犯个人隐私,然后摸个人隐私部分怎么办?
96人看过
-
未成年人隐私权侵犯案件判刑情况
251人看过
-
侵犯未成年隐私罪怎么判刑的
229人看过
-
侵犯个人隐私权的行为有哪些,侵犯人隐私权怎么处理
127人看过
-
隐私权哪个算侵犯隐私
288人看过
-
侵犯个人隐私权,侵犯他人隐私权,违法吗?宁夏在线咨询 2022-07-15侵犯个人隐私的,应当承受民事赔偿职责,被侵犯者能够通过民事诉讼维权。人民法院受理后,会开庭审理查明案件的事实以及审查证据,并依法作出裁判;且裁判书会写明裁判结果和作出该裁判的借口。
-
监护人侵犯未成年人隐私犯法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9-05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负任何刑事责任。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未成年人犯罪给他人造成损害,由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未成年人的父母是其监护人,除了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外,不承担任何其他责任
-
父母侵犯成年孩子隐私权怎么办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9-131、按照法律规定,侵害未成年人隐私权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为了管教未成年人有时会侵犯到未成年人的隐私权,但这种善意的侵权行为不可罚。一般情况下需要本人向父母讲清道理,建立家庭相处原则。如果需要还可以请基层组织等出面干涉。 2、法律规定: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3、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隐匿、毁弃;
-
侵犯未成年隐私给予什么处罚贵州在线咨询 2023-08-02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民法典等法律的规定,侵犯未成年人隐私的,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法律规定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涉嫌侵犯未成年隐私可判几年陕西在线咨询 2022-07-12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辟谣】 偷录一定算侵犯隐私权吗? 真相:是的 解析: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