徇私舞弊与滥用职权罪的区别是什么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12 10:52:04 89 人看过

区别:徇私舞弊罪指司法工作人员和有关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特意让无罪的人受追诉,故意包庇有罪的人,作枉法裁判,或利用职务包庇窝藏犯罪分子,帮助隐瞒犯罪事实的行为。滥用职权罪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逾越职权,违反法律决定、处理其无权处理的事项,或违反规定处理公务,侵吞公共财产、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九十七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一、严重职务犯罪有哪些

严重职务违法行为可能会被认定为职务犯罪。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刑法应当予以刑事处罚的犯罪,包括《刑法》规定的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利用职务便利犯罪涉嫌的罪名很多,如挪用公款罪、挪用资金罪、贪污罪、受贿罪、职务侵占罪等。犯罪主体、违法行为不同所涉嫌的罪名不同,刑事责任也有所差异。严重的职务犯罪如贪污罪,最高可处死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九十七条,【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三百九十八条,【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滥用职权罪犯罪怎么处罚

司法工作人员,即依法具有侦讯、检察、审判和监管人犯职务的人员为贪图钱财、袒护亲友、泄愤报复或者其他私情私利,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依照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对明知是无罪的人,即没有实施危害社会行为,或者根据刑法第十条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以及其他依照刑法规定不负刑事责任的人,采取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其他隐瞒事实、违背法律的手段,以追究刑事责任为目的进行侦查(合采取强制性措施)、起诉、审判等追诉活动的;

(二)对明知是有罪的人,即有确凿事实证明其实施犯罪的人,采取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其他隐瞒事实、违背法律的手段,故意包庇使其不受侦查(合采取强制性措施)、起诉或者审判;故意包庇不使受追诉的犯罪事实,既可以是全部的犯罪事实,也可以是部分犯罪事实或情节;

(三)在审判刑事案件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枉法进行判决、裁定,使有罪判无罪、无罪判有罪或者重罪轻判、轻罪重判的;

(四)故意违背事实真相,违法变更强制措施,或者虽然采取强制措施,但实际放任不管,致使人犯逃避刑事追诉的。

相关法律规定:

《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5日 00:5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职务犯罪相关文章
  • 滥用职权和徇私舞弊怎么处罚?
    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徇私舞弊,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者严重损失,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滥用职权怎么处罚?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一百六十八条,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者严重损失,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国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有前款
    2023-08-01
    386人看过
  • 如何面对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领导
    面对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领导,职工是可以依法进行举报的。一、什么是滥用职权罪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非法地行使本人职务范围内的权力,或者超越其职权实施有关行为,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根据《刑法》第397条第1款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二、滥用职权罪与玩忽职守罪的区别(一)犯罪客体的区别滥用职权罪的直接客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活动的正当性,玩忽职守罪的直接客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活动的勤政性。(二)犯罪客观方面的区别1、行为性质的区别。滥用职权罪在客观方面的本质属性是对职权的滥用。这种滥用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一是超越职权的滥用,即行为人超越法定权力范围,违法决定无权决定的事项、擅自处理无权处理的事务;二是违法
    2023-03-26
    492人看过
  • 徇私枉法罪立案标准是怎样的徇私枉法罪与徇私舞弊的区别
    徇私枉法罪的构成要件有:1.该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2.该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刑事诉讼中徇私、徇情枉法的行为。所谓徇私、徇情枉法,是指出于个人目的,为了私利私情而故意歪曲事实,违背法律,作错误裁判。徇私徇情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一)对明知是无罪的人使他受追诉。(二)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三)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3.该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司法工作人员。主要是司法工作人员中从事侦查、检察、审判工作的人员。4.该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过失不构成该罪。犯罪的目的是放纵罪犯或者冤枉无罪的人,动机是徇私、徇情,其具体表现多种多样。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1、对明知是没有犯罪事实或者其他依法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采取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其他隐瞒事实、违反法律的手段,以追究刑事责任为目的立案、侦查、起诉、审判的;2、对明知是
    2023-02-26
    165人看过
  • 徇私舞弊罪与少征税款罪的区别与联系
    徇私舞弊少征税款罪的犯罪构成要件: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为国家税收征收管理制度;2、客观要件,徇私舞弊,少征应征税款,造成国家税收重大损失;3、主体要件,特殊主体,即税务机关工作人员;4、主观要件,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不征或者少征应征税款,致使国家税收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徇私舞弊的少征税款罪的判决标准新刑法对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的判刑标准为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徇私舞弊不征、少征应征税款,致使国家税收损失累计达10万元以上的,追究刑事责任。造成国家税收流失数额特别巨大,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零四条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不征或者少征应征税款,致使国家税收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
    2023-07-02
    354人看过
  •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与徇私枉法罪的区别
    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为徇私情私利,对明知是无罪的人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故意包庇使其不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徇私枉法罪与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共同点在于:(一)主观上都是为徇私情私利;(二)客观上都可能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其受刑事追诉。两罪的区别在于:(一)犯罪主体不同。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主体是行政执法人员,即没有对犯罪行为直接行使侦查、检察、审判等司法权力的行政机关的执法人员;而徇私枉法罪的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即对犯罪行为有侦查、检察、审判等职责的人员;(二)犯罪客观方面不同。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客观方面仅指行为人为徇私情私利故意把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不移交;而徇私枉法罪的客观方面则包括三个方面,即对明知是无罪的人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
    2023-08-12
    291人看过
  • 什么是商检徇私舞弊罪,商检徇私舞弊罪怎么判?
    一、商检徇私舞弊罪怎么判?根据1999年9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施行的《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的规定,国家商检部门、商检机构的工作人员涉嫌在商品检验过程中,为徇私情、私利,对报检的商品采取伪造、变造的手段对商检的单证、印章、标志、封识、质量认证标志等作虚假的证明或者出具不真实的结论,包括将送检的合格商品检验为不合格,或者将不合格检验为合格等行为的,应予立案。如果人民检察院已经立案,以商检徇私舞弊罪起诉到法院,根据我国《刑法》第四百一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商检部门、商检机构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伪造检验结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二、什么是商检徇私舞弊罪?商检徇私舞弊罪,是指国家商检部门、商检机构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故意伪造检验结果的行为。本罪的犯罪构成为:行为人须是国家商检部门、商检机构的工作人员
    2023-06-03
    368人看过
  • 国有公司、企业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罪与贪污罪的界限
    被告人吴某原系某国有公司总经理。按上级主管部门要求,该国有公司决定进行公司改制。在改制后的私营有限责任公司中,被告人吴某占58%的股份,其余42%的股份由40余名公司职工持有。经查实,在国有公司的改制过程中,吴某指使国有公司的财会人员故意隐匿、瞒报国有资产价值共计400余万元人民币。改制成功后,该笔财产被用作新公司的经营资金。如何认定本案,曾经存在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吴某乘国有公司改制之机,利用职务便利化公为私,可以认定其行为构成贪污罪,并对400余万元的总额负责。其中被公司其他成员非法占有的数额,可以作为量刑情节考虑。另一种意见也赞同认定贪污罪,但主张应按吴某在私营公司中所占的股份比例确定贪污数额,即其个人贪污数额只能认定为200余万元。笔者认为,上述两种意见均存在某种不足或值得研究的问题:其一,从立法上看,刑法条文明确规定了贪污罪的定罪量刑数额起点标准,且每一起点数额前均
    2023-06-03
    303人看过
  • 徇私舞弊型渎职罪
    包括徇私枉法罪,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执行裁判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罪,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滥用管理公司、证券职权罪,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违法提供出口退税凭证罪,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放纵走私罪,商检徇私舞弊罪,动植物检疫徇私舞弊罪,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一、中国对徇私舞弊抵扣税款罪的量刑标准?中国对徇私舞弊抵扣税款罪的量刑标准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是指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办理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工作中,徇私舞弊,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二、徇私舞弊发售发票罪与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的区别是什么?徇私舞
    2023-03-06
    183人看过
  • 徇私舞弊罪与徇私枉法罪怎么来进行区分
    徇私舞弊与徇私枉法两种罪名都是一个特殊的主体,它们的表现形式都表现为徇私枉法,都是侵犯了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但这里要说的是两罪之间的区别是明显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下面。一、主体的不同。本罪的主体是行政执法人员。后罪的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二、客观的行为不同。本罪是利用行政执法的职权,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的行为。后罪则表现为利用司法职权,违背事实和法律,作刑事枉法追诉或者枉法裁判的行为。三、本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活动。后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一、诬告陷害罪的构成要件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或者采取其他方法足以引起司法机关的追究活动。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只要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即可构
    2023-03-14
    97人看过
  • 国家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要担什么后果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若造成公共财产、国家及民众利益遭受严重损害者,将受到相应惩罚,轻则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重则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倘若情节格外恶劣,最高可判处至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此外,对于负有特殊职务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如若存在徇私舞弊行为,其所面临的刑罚也会有所不同,轻则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重则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4-05-12
    291人看过
  • 徇私枉法和徇私舞弊 到底啥区别
    一、徇私枉法和徇私舞弊到底啥区别徇私枉法罪和徇私舞弊罪的区别如下:1.主体不同。本罪的主体是行政执法人员;后罪的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2.客观行为不同。本罪是利用行政执法的职权,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的行为;后罪则表现为利用司法职权,违背事实和法律,作刑事枉法追诉或者枉法裁判的行为。3.本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活动;后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二、徇私枉法罪的立案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的规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1.对明知是没有犯罪事实或者其他依法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采取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其他隐瞒事实、违反法律的手段,以追究刑事责任为目的立案、侦查、起诉、审判的;2.对明知是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人,采取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其他隐瞒实事、违反法律的手段、故意包庇使其不受
    2022-11-02
    468人看过
  •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是指什么徇私舞弊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是指,行政执法人员需要按照法律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却没有进行移交,徇私舞弊,并且情节严重的行为。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触犯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犯罪嫌疑人,犯罪情节较轻的,会被法院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会被判处拘役。如果犯罪嫌弃人的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会被法院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一、放纵走私认定1、区分本罪与非罪的界限如果行为人主观上不是明知,而是由于其业务知识、经验不足,或者是调查研究不够充分,工作作风不够深入,思想方法简单等造成认识偏颇而发生的错误行为,即使造成一定危害后果的,一般也不构成犯罪,如果情节严重或者造成重大后果而构成其他犯罪的,应以其他相应犯罪论处。2、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且具有徇私目的如果出于过失,玩忽职守而致走私行为得以放纵,或者没有徇私目的,而滥用职权放纵走私的,则只有给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时才
    2023-03-05
    355人看过
  • 单位牟取不正当利益是“徇私舞弊”还是“滥用职权”?
    我国刑法中规定的“徇私”类渎职犯罪共16个条文18个罪名。但对于“徇私”的概念,《刑法》条文和两高司法解释中都没有明确界定,致使在司法实践中检法两家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常常会出现分歧。特别是在处理为单位牟取不正当利益的定罪时,法院两家分歧尤为突出。一种意见认为,1996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徇私舞弊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曾规定徇私舞弊的“私”包括为牟取单位或小集体不正当利益,因此,“徇私”不仅包括徇个人私情、私利,还包括徇单位之私、徇小团体、小集体之私。为单位牟取不正当利益应以徇私舞弊论处。另一种意见认为,个人与单位不同,而且所在单位本身的性质就是追求利润,因而为单位追求利润,牟取利益的行为不宜认为为“徇私”。2003年11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工作座谈会纪要》认为:徇私舞弊型犯罪的“徇私”应理解为徇个人私情、私利;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了本单位的利益实施滥用
    2023-06-11
    125人看过
  • 徇私舞弊罪和徇私枉法罪
    徇私舞弊罪和徇私枉法罪的区别在于:一、主体的不同。本罪的主体是行政执法人员。后罪的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二、客观的行为不同。本罪是利用行政执法的职权,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的行为。后罪则表现为利用司法职权,违背事实和法律,作刑事枉法追诉或者枉法裁判的行为。三、本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活动。后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条【徇私枉法罪】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
    2024-04-16
    338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职务犯罪指的是国家工作人员、公司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开展违法活动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破坏国家职务管理职能的总称。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处罚。 常见的职务犯罪包括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贿... 更多>

    #职务犯罪
    相关咨询
    • 什么叫滥用职权罪徇私舞弊罪
      湖南在线咨询 2022-11-20
      徇私舞弊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和有关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和权力,对明知是无罪的而使他受追诉或者故意颠倒黑白作枉法裁判,隐瞒、掩饰其犯罪事实的行为。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逾越职权,不按法律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侵吞国家和人民遭受重大财产损失等行为。
    • 滥用职权罪和徇私舞弊罪是什么意思?
      海南在线咨询 2023-05-20
      徇私舞弊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和有关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和权力,对明知是无罪的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故意颠倒黑白作枉法裁判;或者利用职务包庇、窝藏经济犯罪分子等,隐瞒、掩饰其犯罪事实的行为。 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逾越职权,不按或违反法律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侵吞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遭受重大财产损失等行为。
    • 处理滥用职权和徇私舞弊的行为
      澳门在线咨询 2024-12-21
      如果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导致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如果情节特别严重,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涉嫌贪污受贿,将会按照处罚较重的规定进行处罚。 根据《刑法》第168条,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如果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滥用职权,导致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严重损失,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如
    • 法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怎么举报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2-10
      如果发现法官具有徇私舞弊的行为,可以向同级检察院或者政法委等部门进行举报。根据《法官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法官不得有下列行为:(一)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参加非法组织,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参加罢工;(二)贪污受贿;(三)徇私枉法;(五)隐瞒证据或者伪造证据;(六)泄露国家秘密或者审判工作秘密;(七)滥用职权,侵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八)玩忽职守,造成错案或者
    • 徇私舞弊发售发票罪与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的区别能是什么
      贵州在线咨询 2022-11-28
      1、两者虽都发生在税收征管领域,但发生的具体阶段不同。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往往直接发生在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在征收税收的过程中,或者应当履行征收税收职责而故意不履行。徇私舞弊发售发票则往往发生在征收税收之前,徇私舞弊出口退税又往往发生在征收税收之后。只有抵扣税款的行为可以发生在征收过程中。 2、行为的具体方式不同,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的舞弊方式往往表现为不作为,即行为人为徇私情私利而故意不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