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卫行为与自助行为的区别是什么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5-31 20:52:10 471 人看过

一、自助行为

1、权利人受到不法侵害之后,为保全或者恢复自己的权利。

2、在情势紧迫而不能及时请求国家机关予以救助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对他人的财产或自由施加扣押,拘束或其他相应措施的行为。

二、自卫行为

1、自卫行为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只出现在刑法范围内,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2、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

相关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条【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01日 10:3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自卫行为相关文章
  • 哪些是自助行为
    侵权责任
    自助行为又称自力救济,指权利人受到不法侵害之后,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利,在情势紧迫而不能及时请求国家机关予以救助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对他人的人身自由予以拘束或对他人的财产予以扣押的行为。自助行为的性质属于私力救济。我国《民法典》对此有明文规定,自助行为的成立需满足以下条件:(1)自己权利受到不法侵害。(2)情势紧迫且不能及时请求国家机关予以救助。(3)采取的手段得当,不是很过分。(4)在事情过后及时移交相关国家机关处理。民法典民事自助行为是否侵权当事人实施民事自助行为时,采取的措施不当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所以民事自助行为有可能构成侵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七条【自助行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情况紧迫且不能及时获得国家机关保护,不立即采取措施将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必要范围内采取扣留侵权人的财物等合理措施;但是,应当立
    2023-07-24
    184人看过
  •  自卫行为是否违法?
    本文探讨了自卫行为是否违法的问题,指出在判断自卫行为是否违法时需要考虑必要合理的限度。同时,文章也强调了法律规定了无限正当防卫权,即在某些情况下,防卫行为即使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也可以被视为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因此,在自卫行为是否违法的判断中,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确保防卫行为在必要合理的限度内进行。我们需要对自卫行为是否违法进行明确的判断。在此过程中,必须确保自卫行为必须在必要合理的限度内进行,否则就会被视为防卫过当。还需要注意的是,法律规定了无限正当防卫权,它是指对于正在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而采取的防卫行为。这时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仍然属于正当防卫的范畴,不负刑事责任。 正 当 防 卫 权 与 防 卫 过 当正当防卫权与防卫过当是两个法律概念,它们的区别在于保护的利益不同。正当防卫是指在他人受到不法侵害时,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
    2023-09-05
    123人看过
  • 自助行为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合法权益已经受到侵害;2、情况紧迫且不能及时获得国家机关保护;3、权利人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利;4、对象要件:对他人的财产或人身;5、施加法律或社会所认可的强制行为;6、以必要为前提,并不得超过必要限度;7、受害人在采取自助行为后,应当立即请求有关国家机关处理,以保障自助行为的合法性。律师补充:自助行为是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的一种私权利救济手段,是对公权力救济的有益补充,能产生阻却违法的效果,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自助行为在形式上表现为侵权行为,形式上的相似性使自助行为与侵权行为不易区分,司法实务上亦容易出现判断的偏差。可借鉴类推适用的裁判方法,通过自助行为与正当防卫的相似性,对自助行为作出认定,并推导出责任承担的方式。民事主体在紧迫情势下为了保护或者实现其合法权益可以实施民事自助行为。民事自助行为未超过合理限度的,自助行为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人民法院审理民事自助行为案件时可采
    2023-05-06
    284人看过
  • 什么是私力救济自助行为
    私力救济是指权利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依靠自身的实力,通过实施自卫行为或者自助行为来救济自己被侵害的民事权利。行走于公力救济边缘的私力救济,是人类社会最初的权利救济方式。《民法典》鼓励在一定限度内的私力救济行为但是自助行为并不能滥用,滥用有可能会造成违法。为避免当事人滥用自助行为,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民法典》对当事人以自主行为主张免除民事责任设定了严格的适用条件:1、必须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2、必须是情况紧迫且不能及时获得国家机关保护,如果能及时获得国家机关保护也不能行使自助行为。3、自助行为必须要有分寸,不得超过必要的限度,必须是被法律或公序良俗所认可的。4、受害人在实施自助行为后,必须及时请求公力救济。律师补充:在我国立法中,除了自助行为,还设置了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这三者都是私力救济,但却不可一概而论。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是为
    2023-05-06
    400人看过
  • 紧急避险和自助行为区别有哪些
    紧急避险是指为避免国家、公共利益,自己或他人的人身、财产权益受到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一定措施,导致另一方造成较小损失,但避免了较大的损失。注意:这里两个损失一般都是合法的,但实际发生的损失应该是小于所避免的损失,否则就是避险过当。同时,紧急避险也要求面对正在发生的危险。这个危险可能是非法,也可能是意外事故。所以,你看到需要权衡实际造成的损失和被避免的损失两者大小的,一般就是紧急避险。自助行为是法律赋予行为人的一个即时的私力救济权利,指权利人受到不法侵害之后,为保全或者恢复自己的权利,在情势紧迫而不能及时请求国家机关予以救助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对他人的财产或自由施加扣押、拘束或其他相应措施的行为。注意:有几个要点受到侵害后、不法侵害、情势紧迫,不能及时请求公力救济比如一个常客(你们很熟悉,知道他家庭地址)在你酒店吃饭后不给钱就走了,此时你是不能行使自助行为的,因为常客,而且知道住
    2023-02-16
    250人看过
  • 析“环保自卫行为”与刑法的“正当防卫”
    前不久,读了贵报于2002年2月9日刊登的《公民应享有环境正当防卫权》一文(以下简称《公》),文章指出,群众为抵御污染侵害而实施的过激行为是出于对自身环境权益的维护,与破坏生产或破坏社会秩序等犯罪有着本质区别;并且呼吁在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律中进一步明确规定公民享有环境保护自卫的权利。毫无疑问,这些观点有利于公民更有效地维护自己的环境权益,及时制止环境侵权行为,避免环境污染的进一步恶化;也有利于群众与污染、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但是,《公》文将环境正当防卫权这一概念等同于刑法中的正当防卫以及对其构成要件的阐述等观点值得商榷:环境正当防卫权的表述不妥,易与刑法的正当防卫混淆《公》文认为群众的行为符合刑法中有关正当防卫的规定,可以将刑法正当防卫的概念直接引用到环境保护法中,并表述为环境正当防卫权。如果仅从合理解决纠纷的角度考虑,基于我国环境保护法没有对公民的环境权做出规定,因此沿用刑法正
    2022-04-06
    111人看过
  • 自卫行为的法律后果
    自卫伤人是否犯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如果自卫行为符合正当防卫的条件,即针对不法侵害行为且在必要合理的限度内进行,就不构成犯罪,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如果自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就可能涉嫌故意犯罪或者过失犯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正当防卫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针对不法侵害行为;2)在必要合理的限度内进行;3)不能超越限度。如果自卫行为符合这些条件,即使造成重大损害,仍为正当防卫而不属于防卫过当,应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负刑事责任。 因此,在自卫行为时,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判断是否符合正当防卫的条件。如果符合条件,就可以得到法律的保护,不必承担刑事责任。
    2024-01-05
    303人看过
  • 自卫行为中的故意伤害行为描述
    作为女方,以下情形争取到孩子抚养权的可能性较大:第一、两周岁以内的子女一般随母亲生活。如果孩子年龄在两周岁以内,双方都争取孩子抚养权,且达不成一致意见的,除非女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从而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般法院会将抚养权判给女方第二、十周岁以上,双方对抚养权归属发生争执的,要考虑该子女的意见。因此,如果孩子已经十周岁或者更大一些,要争取到孩子抚养权,必须得到孩子的认同,让孩子更愿意跟母亲一起生活。当然让孩子作这样非此即彼的选择未免有些残酷的。第三、对于两周岁以上十周岁以下的孩子,女方争取孩子抚养权可优先考虑的情形如下:1.女方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2.子女随女方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3.无其他子女,而男方有其他子女的4.在男女双方的抚养条件,如工作稳定程度、收入情况差距不大的前提下,如果男方对于夫妻感情破裂有过错,如,有家
    2023-07-03
    184人看过
  • 居间行为与行纪行为的区别
    从法律上说,以自己的名义替委托人从事贸易服务的,叫做行纪;向委托人报告商业机会、提供订立和约的媒介服务的,叫做居间。这两种活动都是为委托人服务、都要从委托人那里获得报酬、都要对委托人履行忠诚义务。但两者之间至少存在着以下不同:第一,办理事务的范围不同。在我国,可以从事行纪活动的范围有法律限制,行纪人只能是经批准经营行纪业务的法人。居间业务范围就比较广泛,在法律禁止的范围之外均可进行居间服务。其实婚姻中介就是一种最典型的居间活动。第二,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不同。行纪人为委托人提供的服务是与第三人发生法律后果的行为,行纪人是在为委托人做成买卖;居间人只是为委托人提供信息或者中介服务,买卖能否做成,在委托人和第三方决定,居间人所办理的事务并不具备法律意义。第三,与第三人的关系不同。行纪人与委托人签订委托合同,再与第三人签订买卖合同,行纪人在这个买卖行为中享受权利承担后果。当第三人不履行合同约定的
    2023-06-14
    353人看过
  • 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的定义是什么
    一、羁束行政行为的定义羁束行政行为是指法律、法规或者规章对行政行为的适用条件、程序、范围等内容有明确、具体的规定,行政主体在实施该项行为时只能严格按照这些规定,没有自由选择、裁量的余地,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参与其间的行为。例如,《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第五项规定: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并按应纳额减征30%。如果某作家著作出版后获得稿酬时,税务机关只能按照法定税率征收,该行政征收行为就是羁束行政行为。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的定义自由裁量行政行为是指法律、法规或者规章对行政行为适用的条件和方式等内容仅仅规定了原则或者幅度,行政主体在实施该项行政行为时可以在法定的原则或者幅度内,按照自己的意志作出处理决定的行政行为。例如,《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二条规定: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的,处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在
    2023-02-14
    65人看过
  • 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的区别
    关于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的区分主要体现于三点,详述如下:首先,是两者遵循的原则存在区别。在处分行为中,标的物的特定化被严格遵守,而对于负担行为而言,对这方面则不予限制;其次,从本质上看,处分行为因为具有处分性质,通常归属于物权行为类别,然而负担行为却并不具备这种特征;最后,在成立所需的条件方面,处分行为往往需要处分人先拥有处分权才能实施,相比之下负担行为则无需行为人事先拥有相应权限。进一步分析说明,处分行为又具体囊括了物权行为以及准物权行为两类,详言之:物权行为主体通常产生法律上的效力,且具有独立性;至于准物权行为,其实质为涉及到债权或者无体财产权作为标的的处分行为。另一方面,负担行为亦具备自身独特的特性,例如:一旦负担行为依法有效确立,债务人便负有向债权人进行给付的义务;此外,债权人根据相关书面协议或法律规范也享有对债务人的请求权利;另外,出卖人也负有为购买者交货,并使购买者得以获得物品所
    2024-05-18
    212人看过
  • 区别公司的行为能力和自然人的行为能力
    公司行为能力始于成立,终于终止。自然人的行为能力不是始于出生的。18周岁以上的正常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16-18周岁的其生活来源主要为自己的劳动收入的,也视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8周岁以上的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下的则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一、民事行为人多大年龄才能1、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2、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3、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4、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三、民事行为能力年龄划分标准是怎样的民事行为能力年龄划分是:1.18周岁以上成年人与16周岁以上18
    2023-03-26
    192人看过
  • 承包行为与转租行为的区别
    (一)《承包合同》刚拿到手上时,乍一看并没有什么问题,如果大意一些,完全就有可能作出承租人的行为并未违反“禁止转租”的判断。但仔细阅读条款,又会觉得有些别扭,如将该合同中的“承包”字样全部替换为“租赁”字样,好像全文也并无不妥。承包经营是基于民法的委托代理关系,而转租则是转移使用权的租赁关系,这两者乍一眼看起来是很容易区别的两个关系,但在实务操作中却存在着易混淆、不易区分的问题。实际中,也确实存在很多承租人通过签订承包合同的方式规避禁止转租条款的现象。这两者究竟该如何进行区分呢?(二)两者之不同点: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在经营过程中以哪一方的名义,即以哪一方的营业执照对外经营,是区分两者首先要看的一点。1、在承包经营期间,由于是发包人授权承包人代表自己从事经营、管理公司的事务,承包人对外从事的一切经营活动均是以发包人的名义进行,承包人也应该以发包人的营业执照对外经营。2、而在转租关系中
    2023-06-15
    484人看过
  • 正当防卫是否适用于自卫行为?
    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制止非法侵害对非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就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本质是制止非法侵权,保护法律保护的利益。正当防卫的特征是在意识到非法侵权正在进行的情况下,保护利益不受侵害。例如,当受害人被歹徒持刀抢劫时,受害人奋起反抗,伤害或杀害歹徒,可能会因为正当防卫而免除刑事责任。什么是正当防卫行为正当防卫具备什么条件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防卫行为。条件有:1、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的;2、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3、必须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
    2023-07-07
    111人看过
换一批
#物权
北京
律师推荐
    #物权 知识导航
    展开

    自卫作为一种阻却违法的理由,是指当一个人受到他人的即时非法打击并没有机会为其抵抗打击而诉诸法律时,而对侵犯者采取合理的武力打击以防卫自己不受身体伤害,其在这种情况下对加害人的打击是合法的,不成立任何犯罪。... 更多>

    #自卫行为
    相关咨询
    • 授权委托的行为与自为行为的区别
      福建在线咨询 2021-07-05
      以行政职权的来源为标准,可以把行政行为划分为自为的行为、授权的行为和委托的行为。自为的行为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规定的职权,自己作出的行政行为。授权的行为指由法律等规范性文件授权给非行政机关性质的组织从事行政管理活动而实施的行政行为。委托的行为是指由行政机关委托的非行政机关组织或公民个人从事行政管理活动而实施的行政行为。上文中区分为了九种,各位不妨具体了解一下。对行政相对人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并不一定
    • 在刑法中正当防卫与自救行为的区别
      新疆在线咨询 2023-03-02
      在刑法中正当防卫与自救行为的区别如下: 1、自救是指在遭受各种意外灾害是为保护自己人身安全和利益安全而采取的行为措施,正当防卫的目的和自救相似,但它强调的是自己遭受别人对你人身安全或利益的侵犯。 2、我国刑法中规定公民的二种自救方法: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
    • 自助行为是指什么?
      新疆在线咨询 2023-05-16
      自助行为,是指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情况紧迫且不能及时获得国家机关保护,不立即采取措施将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必要范围内采取扣留侵权人的财物等合理措施;但是,应当立即请求有关国家机关处理。
    • 正当防卫与自救行为怎么区分
      山西在线咨询 2021-07-29
      自救行为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1、保护的对象不同。正当防卫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益。而自救行为一般是一种自我保护行为。 2、实施的时间不同。前者一般是已开始未结束。自救行为的发生不一定和侵害行为在时间上一致,可能发生在侵害行为完成后。 3、正当防卫对限度要求较自救行为严格。   《刑法》 第二十条规定:“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 哪些行为是自助的
      山东在线咨询 2023-09-11
      自助行为又称自力救济,指权利人受到不法侵害之后,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利,在情势紧迫而不能及时请求国家机关予以救助的情况下; 依靠自己的力量,对他人的人身自由予以拘束或对他人的财产予以扣押的行为。自助行为的性质属于私力救济。 我国《民法典》对此有明文规定,自助行为的成立需满足以下条件: (1)自己权利受到不法侵害。 (2)情势紧迫且不能及时请求国家机关予以救助。 (3)采取的手段得当,不是很过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