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单位:广州市人民政府
文号:穗府[1988]100号
发布日期:1988-11-21
执行日期:1988-11-21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消费者的权利
第三章生产经营者的责任
第四章管理与监督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调整消费者与生产经营者的关系,以利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内从事商品经济活动的生产经营者、消费者,均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司法部门,消费者委员会,各企业主管部门以及生产经营者,均负有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职责。
第四条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是实施本规定的主管机关。
各级标准计量、物价、卫生及商检等管理部门,应在本职范围内协同实施。
第二章消费者的权利
第五条消费者有权依法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消费者享有以下权利:
(一)了解商品和服务的真实情况。
(二)自由选择商品和服务。
(三)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获得符合国家标准或规定的质量、安全、卫生、价格、计量等方面的保障。
(四)就商品或服务问题,提出批评、建议。
(五)因商品或服务的缺陷而受到损害时,要求经济赔偿,赔礼道歉。
(六)要求接受消费教育和指导。
第七条消费者当其合法消费权益受到损害并与侵害方交涉得不到赔偿时,可向消费者委员会或行政管理部门投诉或依法向司法部门起诉。
第八条消费者在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按以下时效请求保护:
(一)因商品或服务造成损害的在一年以内。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在三个月以内:
(1)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或出售有害人身安全或健康的处理商品的;
(2)因商品或缺陷使身体受到伤害的;
(3)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
第九条时效应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益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章生产经营者的责任
第十条生产经营者必须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遵循公平交易、价格合理、诚实守信的原则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对消费者负责,遵守下列规定:(一)生产经营的商品,必须符合质量标准,按规定进行质量检验,经检验合格附有合格证,并符合本条第(三)款规定,方准销售。
(二)经检验不合格的处理商品,仍有使用价值、不潜在危害人身安全或健康、公开标明处理商品字样,并符合本条第(三)款规定的,方准销售。
(三)生产经营的商品,应按规定附有说明书,标明企业名称、企业地址、生产日期、有效使用期限等;属国内生产销售的商品,应按规定使用汉字标注说明上述内容。
(四)商品价格或服务收费,应严格执行国家的价格管理规定,明码标价。
(五)商品或服务性广告的内容,必须真实。
第十一条禁止下列经营行为:
(一)生产或销售国家明令淘汰、腐败变质、过期失效及违禁的商品。
(二)生产、销售危害人身安全或健康的商品,包括曾受有害物质污染而毒效未除的商品。
(三)销售未按规定检验放行的进口商品。
(四)冒充注册商标或假冒他人注册商标。
(五)乱涨价格、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倒买倒卖、非法牟利。
(六)以假充真,以旧充新,以次充好,以劣充优,偷工减料,掺杂使假,短尺少秤。
(七)以搭配方式推销商品。
(八)以不下当手段强制消费者购买商品,或以欺骗手段诱导消费者误购。
第十二条生产经营者以须对其经营行为承担责任。
(一)出售的商品有内在缺陷或假疵的,除在交易时已当面验明或对此已作声明者外,生产经营者应按国家规定或买卖双方约定的期限,负责修理或更换或退货还款。
(二)生产经营者在交易时,经购买方告知对该商品或服务的消费目的或特殊用途,并被购买方信任为有可依赖的知识、可以征询以作取舍时,对该商品或服务承担特定的担保责任。
(三)因商品或服务质量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害,生产经营者须依法承担责任。能提出证据证明被害人未依照说明书上所载明的期效或方法使用者除外。
第十三条因储存、运输过程直接造成消费者经济损害的,由承储、承运、装卸部门分别承担责任,按国家有关规定赔偿经济损失。
第四章管理与监督
第十四条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宣传贯彻有关保护消费者的法规,对生产经营者进行管理和监督,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指导同级消费者委员会的工作。
市、区、县工商行政管理局设立消费仲裁组织。该组织负责仲裁消费者的投诉案件。仲裁的机构设置和办法另行规定。第十五条标准计量、物价、卫生、商检等管理部门应在本职范围内,协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履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职责,对商品和服务的质量、价格、卫生等方面加强管理和监督。
第十六条市、区、县应成立消费者委员会、各级人民政府应予支持。
消费者委员会是具有权威性、公正性的代表消费者的组织。它的宗旨是: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商品和服务实行社会监督,引导生产和流通,指导消费,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第十七条消费者委员会行使以下职责:
(一)接受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投诉,对投诉涉及的当事人进行查询、调解;调解不成的,移送消费仲裁组织仲裁;需要追究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的,移送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或司法依法处理。
(二)支持或代表消费者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起诉讼。
(三)协助政府部门研究和参与拟定有关保护消费者的法规、规章。
(四)开展消费教育、指导,接受消费者的咨询。
(五)组织或协同有关管理部门对商品和服务进行检查、测定;配合查处假伪、冒牌、劣质商品以及违反国家价格管理规定的行为。
(六)动用社会舆论揭露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对情节严重或经劝告不改正的,可公布其字号。
(七)征集消费者意见,向生产经营者以及有关部门反映,提出批评、建议。
(八)参予评选或撤消地方优质名牌产品的活动;不定期公布商品检测结果。
(九)就涉及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事项,可对行政管理部门提出询问,被询问的部门必须作出书面答复。
第十八条市消费者委员会加强同国内外消费者组织的联系和交往。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违反本规定第十、第十一条中之一者,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没收、罚款、停业整顿、吊销营业证照、追究直接责任人行政责任等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生产经营者给消费者造成经济损害的,须向受害方赔礼道歉、赔偿经济损失。行政管理部门在处理时,除依法给予处罚外,应责令侵害方向受害方负责赔偿。
第二十一条经济赔偿按受损失的有形价值计算,采取以下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一)修理、重作、更换;
(二)退货还款,退还服务费;
(三)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四)赔偿其他损失金。
第二十二条消费者因商品缺陷遭受的损失,由直接销售方负责赔偿;损失属生产经营中其他环节造成的,销售方向消费者作出赔偿后按有关规定或协议向有关责任方索赔。如生产方曾声明对其产品所引起的他人损失实行担保,在其产品中附有担保凭证,并在受害方居住地设有索赔地点的,则由该生产方直接负责赔偿。
-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途径哪些
323人看过
-
消费者的哪些消法活动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
342人看过
-
2024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消费公益诉讼有何规定
70人看过
-
"法律保护消费者权益:消费者权利的揭示"
212人看过
-
消费者权益日: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规定有哪些?
173人看过
-
消费者保护权益法是如何规定退货的
181人看过
消费者应当是公民为生活目的而进行的消费,如果消费的目的是用于生产,则不属于消费者范畴。 国家对消费者给予了特别的保护,体现在法律规范上,即国家通过立法形式,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对经营者的活动进行一定的限制与约束,偏重其义务规范,对消费者偏重... 更多>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条新疆在线咨询 2022-04-28经营者所在地法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条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赔偿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销售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或者其他销售者追偿。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属于销售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侧重保护消费者,如何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和义务山东在线咨询 2022-02-141994年1月1日施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我国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法。那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首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侧重保护消费者,对经营者给以一定的限制,也就是所谓的向消费者倾斜的特点。因为,大多数消费者是分散无序的自然人个体,他们面对有组织、有经济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经营者,虽然所处的法律地位平等,但在经济实力和经营知识上却处于弱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立法上还要坚持强
-
我国消费者保护法规定什么是消费者权益保护重庆在线咨询 2022-10-07《消法》1、人身、财产安全权。2、知悉权。3、自主选择权。4、公平交易权5、求偿权6、结社权7、受教育权8、受尊重权9、监督权。法律没有规定哪些是最重要的,但个人认为人身、财产安全权应该是第一位的。
-
如何理解消费者保护法对消费者保护法所保护的消费者权益有何规定?青海在线咨询 2022-03-051、消费者保护法以为特定保护对象消费者保护法给予消费以特别保护,对生产经营规定了许多限制,这是消费者保护法最根本的特征,也是消费者保护法区别于其他法律,法规的标志。凡以消费者权益作为保护对象的立法均可归入消费者保护法的范畴。消费者保护法所保护的消费者权益包括两种:一是人身利益,即消费者对其生命、健康、名誉、安全等不受经营者非法侵害的权利;二是财产权利,即消费者所享有的财产在交易过程中不受非法侵害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规定福建在线咨询 2024-12-0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国家在制定有关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时,需要听取消费者的意见和要求。第二十七条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加强领导,组织、协调、督促相关部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工作,并加强监督,预防危害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行为的发生,及时制止危害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第二十八条强调各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采取措施,保护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