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情形怎么认定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18 10:42:16 244 人看过

根据最新网络诽谤司法解释第一条对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中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作出了具体规定,主要包括三种行为方式:

(一)捏造并散布

“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是最为典型的网络诽谤行为方式,具体是指行为人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后,由本人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行为人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后,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后者也包括行为人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后,支付报酬雇用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

(二)篡改并散布

“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这个规定主要针对“歪曲捏造”的情形。

“篡改”是指“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也就是“实质性修改”,即故意改变事实。如网络上出现一个原始帖子,称“某被害人在某酒店与异性友人共进晚餐”。原帖内容可能是真实的,或者即使失真,也达不到“损害名誉”的程度。行为人为达到诽谤他人的目的,借题发挥,恶意地将原帖内容歪曲修改为“某被害人与其情妇在某酒店开房过夜”。这就是典型的“篡改”,且“篡改”后的内容已经损害了他人的名誉。实践中除“歪曲捏造”外、还存在故意放大、渲染等情形。对此除非达到“实质性修改”的程度,否则一般不能认定为“篡改”。

(三)明知是捏造而散布

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来定。需要强调的是,如果行为人不明知是他人捏造的虚假事实而在信息网络上发布、转发的,即使对被害人的名誉造成了一定的损害,按照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也不构成诽谤罪。实践中要严格区分构成犯罪的恶意诽谤行为和普通网民在不明真相情况下进行的发帖、转帖行为。适用本款规定应注意把握以下问题:

1、明知的认定

明知在刑法上包括两种情形:一是“知道”,即有证据证明行为人知道特定的事实,例如行为人及其“上家”均承认,行为人明确知道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信息系“上家”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二是“应当知道”,即行为人虽否认自己知道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信息系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但基于相关证据,能够推定行为人知道该情况,且行为人对此不能作出合理解释。

实践中,认定行为人“应当知道”要依法有据,不能主观指证,必须依据相关证据材料综合判断。在认定“应当知道”时应当特别慎重,要将恶意传谣者与不明真相的无恶意传谣者区别开来。实践中如果把握不准或有争议的,应当本着“就低不就高”、“有利行为人”的原则,不认定为“应当知道”。

2、情节恶劣的认定

情节恶劣不仅要求行为人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而且要求达到“情节恶劣”的程度,才能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来定。主要考虑是,对于恶意传谣者与造谣者也要区别对待。恶意传谣者不是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源头”,判定其行为性质,也应当注意考察具体情节的恶劣程度。

需要说明的是,“情节恶劣”不同于诽谤罪入罪标准的“情节严重”,它指的是恶意传谣者“明知是捏造的事实而在信息网络上传播”行为的恶劣程度,如行为人的动机卑劣、散布的诽谤信息内容恶毒、或者行为人长期诽谤他人等。

在微博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转发达到多少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在微博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3月30日 11:4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处罚方法有哪些?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采取列举的方式,对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中“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规定进行了类型化和具体化,包括:1、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2、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只要符合《解释》规定的上述两种情形之一,即可认定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解释》第一条第二款还规定:“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如果行为人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实施了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行为,主观上具有侵犯他人名誉权的故意,客观上也对他人的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情节恶劣的,以诽谤罪定罪处罚符合刑法的规定。但是,如果行为人不明知是他人捏造
    2023-04-27
    300人看过
  •  如何界定捏造事实诽谤罪
    该段内容讲述了认定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包括在信息网络上篡改他人原始信息内容并散布或指使他人散布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有四种情形,包括在信息网络上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捏造的虚假信息、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捏造的虚假信息、其他方法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认定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包括以下几种情况:首先,在信息网络上篡改他人原始信息内容,以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这些信息。2、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网 络 诽 谤 如 何 判 断 捏 造 事 实 真 伪 ?网络诽谤是指在网络上散布虚假、歪曲事实的言论或文字,对他人名誉造成损害。判断捏造事实真伪是网络诽谤案件中至关重要的一步。下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
    2023-09-01
    261人看过
  • 捏造诽谤他人的法律责任
    一、诽谤捏造事实的法律后果是什么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捏造事实对他人进行诽谤的,如果不构成犯罪的,承担治安管理处罚的责任,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
    2023-03-10
    71人看过
  • 如何判断是否属于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有下列情形应认定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1、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传播或者组织,指示人员在信息网络上传播;2、篡改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在信息网络上传播或者组织,指示人员在信息网络上传播;3、此外,明知是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传播,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理论。利用信息网络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构成诽谤罪吗利用信息网络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诽谤罪。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或者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为情节严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
    2023-07-03
    443人看过
  • 对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8号,2005年8月28日发布)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2023-04-24
    221人看过
  • 捏造事实和诽谤他人的法律界定和适用范围
    下列情形,认定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1、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传播,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传播;2、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声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传播或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传播;3、另外,明知是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传播,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处。利用信息网络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是否会构成诽谤罪利用信息网络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若是情节严重的会构成诽谤罪。情节严重是指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或者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四十六条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国有财产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023-07-07
    132人看过
  • 恶意捏造事实诽谤罪怎么处理
    关于恶意捏造事实,从而触犯诽谤罪的法律处理方式,需按照具体的犯罪情节及由此带来的不良后果进行判断与裁决。通常情况下,犯有诽谤罪行的被告人会面临着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的严厉惩罚。然而值得明确的是,诽谤罪乃是蓄意捏造并散播虚假事实,其目的在于贬低他人的人格尊严,破坏他人的良好声誉。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对于是否构成诽谤罪的判定,需要综合考量行为人的主观意图、所捏造的内容是否为虚构、传播的范围以及对受害者产生的实际影响等多方面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4-07-27
    495人看过
  • 捏造他人贪污是诽谤罪吗
    伪造、编造尚未公开的他人犯有贪污行为,乃构成诽谤犯罪之举。诽谤罪乃是指故意捏造、传播虚假事实,意图损害他人道德及社会声誉,且情节达到严重程度者。根据我国现行法律体系,诽谤罪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管辖范畴内。《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2024-08-12
    254人看过
  • 诽谤罪捏造事实由谁证明
    一、诽谤罪捏造事实由谁证明在确认诽谤罪是否成立时,必须要证实存在捏造事实的行为。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明确规定,诽谤罪这一类犯罪实行的是“告诉的才处理”的审判制度,即受害人有权利发起诉讼请求方可启动司法程序。若受害者向人民法院提出控告,然而其在举证过程中有困难且无法独自完成,人民法院可依职权依法向公安机关寻求援助以获取相关证据。因此,证明诽谤罪中捏造事实的责任原则上应由受害者承担,但在特殊情形下,法院有权借助公安机关的力量进行证据搜集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二、诽谤罪捏
    2024-07-17
    221人看过
  • 捏造事实诽谤罪判刑几年
    依据我国现行相关法规之规定,公然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进行诽谤他人,情节较为严重者,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等刑事处罚措施。然而,在以下情况中,此类犯罪仅在亲属提出控告后方可予以追究责任,即若其行为对社会公共秩序及国家整体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害。此外,对于通过信息网络实施上述规定行为的案件,受害人如欲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因提供证据方面存在实际困难时,人民法院有权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必要的协助与支持。《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4-08-05
    81人看过
  • 捏造犯罪事实是诽谤罪吗
    虚构犯罪事件并不必然导致诽谤罪的确立。狭义说来,诽谤罪主要是涵盖了有预谋地以精心设计的方式捏造虚假事实,并将其广泛传播出去,以此来各种形式地降低他人的个人尊严和荣誉感。然而,如果这种捏造犯罪事实的行为仅仅发生在特定的司法程序之中,例如向司法机构进行虚假的举报,目的在于让他人受到刑事追责,那么这可能会被视为诬告陷害罪。然而,如果这种行为是在公共场所或者向广大公众传播他人犯罪的虚假事实,从而对他们的声誉造成损害,那么这就有可能构成诽谤罪。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于那些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手段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者,将会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等严厉处罚。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当受害者提出控诉时,此类案件才能得到审理,但若该行为严重威胁到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则不受此限制。此外,如果通过信息网络实施上述行为,且受害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由于提供证据存在困难,人
    2024-08-03
    437人看过
  • 利用信息网络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是不是会构成诽谤罪
    一、利用信息网络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是不是会构成诽谤罪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诽谤罪。诽谤罪是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根据该解释,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或者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为“情节严重”。《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二、利用网络诽谤他人构成哪些罪利用网络诽谤他人的,涉嫌诽谤罪。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
    2024-01-19
    432人看过
  • 商业诽谤行为唆使他人捏造事实负什么责任
    商业竞争的方式多种多样,甚至有的商家会采用恶意诽谤的方式与其他企业进行不正当竞争,经济法中对商业恶意诽谤的行为作了明确的规定,对于诽谤的处罚也做了民事和刑事责任上的规定,那么法律中商业诽谤行为唆使他人捏造事实具体要负什么责任呢?《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规定: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第三条规定,利用互联网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商业诽谤包括以下几种形式:最简单的是口头中伤,这种行为是指口头向第三者(如客户)进行有关竞争者的不公正或不符合事实的陈述,即对竞争者的商誉或个人名誉的伤害。其次是书面诽谤,是指在与客户的书面文字交流中出现的不公正或不符合事实的陈述,包括给客户的信件、销售文字资料
    2023-02-18
    108人看过
  •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什么事实
    诽谤罪乃系指故意捏造并散播不实之言词,足以为他人人格尊严带来严重贬损,以及对其社会声誉产生重大冲击的行为特征。该犯罪的核心要素便是行为人捏造之事实务必属实,并且经过公开传播途径,进而给他人名誉造成实质性损害。在对于诽谤罪进行识别和断定时,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行为人的主观恶意、信息传播的广泛程度、所导致的具体后果等诸多复杂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4-08-12
    451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如何维权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8-25
      本案属于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当事人可以通过提起诉讼的方式主张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第十五条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主要有:(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碍;(三)消除危险;(四)返还财产;(五)恢复原状;(六)赔偿损失;(七)赔礼道歉;(八)消除影响、恢复名誉。以上承担
    • 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可以报案吗
      湖北在线咨询 2023-07-24
      1、能。但公安机关不能直接受理诽谤罪的刑事案件,此案件属于自诉案件。刑法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犯本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2、受到侮辱诽谤,可以搜集相关证据后到附近派出所进行报案。 3、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1)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
    • 诬陷诽谤他人捏造事实应该定什么罪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4-03-27
      诬陷诽谤他人捏造事实应该定什么罪,视情况而定:1、诬告陷害罪,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被害人告发的,法院才受理,否则不受理;因诽谤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引起当地群众公愤的,人民检察院应提起公诉;2、如果是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意图损害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就构成诽谤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 污蔑他人,捏造事实可以告他人诽谤吗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9-24
      由被告人举证是由于诽谤罪的特殊情况所决定的。根据《》规定,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作为原告,只需证明被告所散布的言论严重贬损人格、破坏名誉即可,至于被告所散布的言论是否有事实依据,应该由被告负责举证。其理由有:1、法律要判定是否有罪,要有切实的事实根据。在诽谤罪中,所谓的“事实”是被告说出的,每个人都应当遵守诚实这个最起码的道德准则,要对
    • 诽谤罪捏造事实是如何认定的呢
      新疆在线咨询 2023-08-22
      需要有直接损害他人的名誉事实,在信息网上进行散布;在信息网络上私自的篡改他人的原始内容在网上进行散布;只要造成严重的后果必定就需要承担起刑事责任,同时还需要恢复他人的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