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离婚是否违法以逃避债务?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05 09:40:12 141 人看过

假离婚逃避债务是违法的。如果债权人向法院起诉夫妻,占有财产的一方以离婚协议为由拒绝偿还债务,另一方同意偿还债务,但无法履行债务。法院查明上述事实后,认定离婚的真正目的是逃避夫妻共同债务,属于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违法行为。协议无效,法院有权责令或强制离婚夫妇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因此,假离婚并不能逃避债务。

假离婚能逃避债务吗?

假离婚不能逃避债务。如果债务是夫妻共同债务,那么不管夫妻是真的离婚还是假离婚,二人仍需对其承担连带偿还责任,债务是不能逃避的。如果债务是夫妻一方的个人债务,那么不管夫妻是否是假离婚,配偶都无需承担偿还责任,债务始终由债务人自行清偿即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9日 18:0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假离婚相关文章
  • 欠债人通过假离婚规避债务的行为是否违法?
    欠债人假离婚转移财产的这种行为是不合法的,在法律上可以界定为债务人恶意逃避债务,当事人就算以假离婚为由把财产转移给了配偶,债权人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直接追加欠债人的原配偶为被告人,也就是说,即使转移了财产也根本就不会影响到债权人的合法利益。离婚前转移财产是否合法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因此,离婚前转移财产是夫妻一方为了能够在夫妻财产分割时,避免分割某些财产,最终目的是完全占有该财产的违法行为。虽然,现在对离婚前财产转移的行为不追究责任,但是这不会影响其违法的性质。所以,在遇到一方离婚前转移财产时,不必惊慌,法律规定了如何保护另一方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四十条撤销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2023-07-20
    56人看过
  • 离婚时可否借债逃避债务
    被告人不能通过离婚逃避债务,离婚后债权人仍可以就夫妻共同债务向离婚双方主张债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解释(一)》第三十五条规定,当事人的离婚协议或者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调解已经处理夫妻财产分割的,债权人仍有权就夫妻共同债务向男女双方主张权利。一方对夫妻共同债务承担清偿责任后,主张对方按照离婚协议或者人民法院的法律文书承担相应债务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借夫妻假离婚逃避债务案件的处理方法1、强制与教育相结合。对于执行借夫妻假离婚逃避债务的案件,执行人员应采取强制与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执行人员首先应做被执行人的思想工作,向被执行人宣传法律,指出法院认定其为假离婚的事实依据,以及借假离婚逃避债务的法律后果。借假离婚逃避债务案件原因复杂,有的是懂得一些法律知识,但对法律知识理解片面;有的是听信行家的指点;有的是目睹身边有借夫妻假离婚逃避债务成功的实例而效
    2023-08-08
    56人看过
  • 假离婚躲避债务是否可以追回来
    一、假离婚躲避债务是否可以追回来假离婚躲避债务可以追回来。1.对于通过协议离婚的夫妻,假借离婚逃避债务的案件,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可以迳行对其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依法采取查封、扣押等强制执行措施。2.是通过诉讼程序办理的借夫妻假离婚逃避债务的案件,这类案件虽然履行了离婚手续,但在财产上明显不合理,一般表现为有财产一方不承担债务,而无财产方却承担全部债务。对这类案件,应请求法院按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确定被执行人与财产证照持有者共同偿还债务。二、离婚逃债的诉讼时效一般是多久?离婚逃债的追诉期一般是三年;从诉讼时效的角度看,如果借条注明了还款日期,那么诉讼时效就从还款日期的次日起计算三年。如果没有注明还款日期,则表明该合同系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合同,《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
    2023-04-25
    125人看过
  • 是不是办理假离婚能够逃避债务
    一、是不是办理假离婚能够逃避债务假离婚并不能逃避债务。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商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夫妻双方以“假离婚”逃避债务,严重损害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债权人能够向人民法院起诉,申请撤销离婚过程中双方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理行为,或者直接起诉离婚双方要求偿还夫妻共同债务。如果债权人将夫妻二人起诉到法院,法院查明上述事实后,会认定双方离婚的真正目的是要逃避夫妻共同债务,属于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违法行为,该约定无效,法院有权判决这对离婚夫妻对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因此,假离婚并不能逃避债务。《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九条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二、赌债是不是离婚共同债务赌债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赌债是夫妻一方自己不合
    2024-01-11
    209人看过
  • 离婚逃避债务可否撤销
    离婚逃避债务可以撤销。但事实上,借离婚逃避债务是不成立的,因为即使是离婚了的,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债权人还是可以向其中任何一方进行追讨,而不会因为离婚导致只能向其中一方追讨。一、高利借贷纠纷怎么处理高利借贷纠纷处理如下:1、认定为高利贷的部分,债务人对属于高利贷的部分可以不还,债权人因此提起的还款请求也不受法律保护,但是本金和合理的利息是要偿还的;2、由于高利贷引起的诉讼,时效是两年,从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算,如果没有写明还款日期,适用最长诉讼时效20年;3、因为赌博等犯罪行为产生的高利贷属于恶债,可以拒绝偿还。如果债务是用于家庭共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夫妻双方要承担还款责任。即使夫妻离婚,债权人仍然可以向任何一方追讨。约定不承担债务的一方偿还债务后可以向另一方追讨;4、刑法中虽然没有关于放高利贷的罪名,但是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刑事纠纷,如故意伤害等出借人要按相应的罪名承担刑事责任。二、父母离婚,
    2023-03-19
    215人看过
  • 离婚是否能让债务逃避者逃脱法律责任
    一、离婚是否能让债务逃避者逃脱法律责任离婚并不能让债务逃避者逃脱法律责任,因为夫妻共同债务离婚需要承担。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清偿。所谓“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为共同生活、履行抚养、赡养义务、为生产经营等的需要而负的债务。《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九条明确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即表明夫妻共同债务为法定连带债务,就对外效力(债权人的权利)而言,债权人对于夫妻一方或双方可同时或先后请求全部或部分给付,非因清偿或者债务免除或者连带之免除,夫妻双方的连带债务并不因夫妻离婚而消灭。因此,必须明确离婚时共同债务清偿的效力,以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二、离婚夫妻债务问题诉状怎么写离婚夫妻债务问题诉状需要包括下列内容:1.写明原告和被告人的身份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等;2.陈述
    2023-09-03
    355人看过
  • 逃避债务破产是违法吗
    法律综合知识
    通过申请企业破产的形式逃避债务的,是属于违法的行为,破产企业需要对债务承担连带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三十三条涉及债务人财产的下列行为无效:(一)为逃避债务而隐匿、转移财产的;(二)虚构债务或者承认不真实的债务的。第三十五条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债务人的出资人尚未完全履行出资义务的,管理人应当要求该出资人缴纳所认缴的出资,而不受出资期限的限制。《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四章 债务人财产  第三十三条 涉及债务人财产的下列行为无效:\n(一)为逃避债务而隐匿、转移财产的;\n(二)虚构债务或者承认不真实的债务的。
    2023-05-11
    438人看过
  • 怎样认定为逃避债务假离婚
    分清夫妻双方是真离婚还是假离婚至关重要,这是处理借夫妻离婚逃避债务案件的关键。对法院来说首先要分清双方当事人是否是真离婚,什么情况下离婚,什么原因离婚,平素关系如何等等。判断夫妻双方是真离婚还是假离婚要从多方面调查:1.询问债权人。一般来说债权人与债务人有着密切的联系,他比较了解被执行人的婚姻状况及家庭财产情况,是人民法院判断债务人是否是借夫妻假离婚逃避债务案件的重要线索。2.询问基层群众组织。居委会、村委会是群众基层性组织,他们最了解被执行人的婚姻状况、财产情况,且他们一般与债务人无利害关系,提供的信息比较真实,是人民法院判断债务人是否是借假离婚逃避债务案件的重要依靠力量。3.也可以询问债务人所在单位、邻居、亲友等。总之,认定债务人是否借假离婚逃避债务要从多方面调查、综合分析。若认定为债务人通过假离婚分割财产的手段逃避债务、规避法律的,其行为是夫妻双方属于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债权的无效
    2023-03-09
    492人看过
  • 夫妻以假离婚逃避债务债权人可以起诉吗?
    夫妻以假离婚逃避债务债权人可以起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条件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事实上,离婚的时候对于共同债务的清偿问题,不是当事人想逃避就能逃避得了的,就算夫妻双方用假离婚逃避债务,这种行为已经严重侵犯到了债权人的合法利益,债权人可以起诉夫妻双方的任何一位,要求其清偿债务。一、没有欠条,只有证人,仍可以起诉。《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法院的立案审查仅仅是形式审查,实质审查要在开庭审理时作出。只要起诉满足以上条
    2023-03-07
    286人看过
  • 假离婚逃避债务后果有哪些
    假离婚逃避债务的后果具体如下所示:1、强制与教育相结合。对借夫妻假离婚逃避债务的案件,执行人员应采取强制与教育相结合的方法;2、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可以依法查封、扣押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3、通过审判监督程序认定其行为无效。通过诉讼程序办理的夫妻假离婚逃避债务的案件,虽然已经办理了离婚手续,但在财产分割上明显不合理。财产一方不承担债务,无财产方承担全部债务。对于此类案件,应按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确定被执行人和财产许可证持有人共同偿还债务。一、前夫债主说我们假离婚转移财产合法吗前夫债主说我们假离婚转移财产的,显然是不合法的。对于一方通过假离婚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的行为,是无效的,夫妻双方都应当承担。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九条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2023-03-07
    189人看过
  • 离婚以后可以逃避婚姻债务吗
    不能以离婚来逃避婚姻期间的债务,无论是属于双方的共同债务还是当事人自己的个人债务,婚姻关系的解除都不能免除债务,夫妻共同债务由夫妻双方共同清偿,如果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夫妻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债务和财产的具体情况判决。个人债务由个人偿还。一、夫妻分居的债务应该怎么清偿夫妻分居产生的债务,如果是夫妻共同债务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但是如果是个人债务由一方个人承担。共同债务一般用共同财产偿还,但是如果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夫妻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债务和财产的具体情况判决。二、民法典吸毒人员离婚后债务怎么处理若该笔债务是原夫妻一方个人债务,即使该债务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负,则该债务在离婚后仍应由其个人来负责归还;若该债务属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
    2023-06-27
    145人看过
  •  离婚与逃避债务:假离婚的认定及法律依据
    债务人通过假离婚来分配财产以逃避债务和规避法律的行为属于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分清夫妻双方是真离婚还是假离婚对于处理借夫妻离婚逃避债务案件至关重要。判断夫妻双方是真离婚还是假离婚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调查,包括询问申请执行人、基层群众组织、被执行人所在单位以及邻居、亲友等。债务人通过假离婚来分配财产以逃避债务和规避法律的行为,属于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分清夫妻双方是真离婚还是假离婚至关重要,这是处理借夫妻离婚逃避债务案件的关键。判断夫妻双方是真离婚还是假离婚要从多方面调查:1、询问申请执行人。2、询问基层群众组织。3、也可以询问被执行人所在单位、邻居、亲友等等。 认 定 假 离 婚 : 从 离 婚 原 因 、 协 议 内 容 等 方 面 入 手假离婚是指夫妻双方出于某种非法目的,如逃避债务、获得移民身份等,而签订的离婚协议。从离婚原因、协议内容等方面入手,可以认定假离婚。首先,从离婚原因来看,如
    2023-09-05
    331人看过
  • 假离婚逃避债务可以追究刑事责任吗
    假离婚逃避债务不追究刑事责任,因为这不是刑事案件。逃避债务的债权人可以起诉夫妻偿还债务;无论是双方的共同债务还是当事人自己的个人债务,解除婚姻关系都不能免除债务。夫妻共同债务由夫妻双方共同偿还,个人债务由个人偿还。如何处理假离婚逃避债务案件(一)强制与教育相结合。对于执行借夫妻假离婚逃避债务的案件,执行人员应采取强制与教育相结合的方法。(二)迳行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对于通过行政程序协议离婚的借夫妻假离婚逃避债务的案件,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可以迳行对其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依法采取查封、扣押等强制执行措施。(三)通过审判监督程序认定其行为无效。办假离婚是不可以逃债的,离婚前欠下的共同债务,仍属于共同债务,即使离婚了,债主也可以要求夫妻共同偿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
    2023-08-18
    462人看过
  • 为逃避债务,办理“假离婚”可行吗
    不可行。为了逃避夫妻共同债务,双方假离婚,事后双方都不能免于承担共同债务的连带清偿责任。共同债务的清偿,和夫妻关系是否继续存续并不存在任何关系。无论双方是在婚内,还是已经离婚,只要共同债务尚未获得完全清偿,债权人当然可以要求双方偿还债务。对于离婚逃债的行为,在执行程序中,发现被执行人离婚逃债的情况,如果被执行人是在执行法律文书诉讼过程中或执行法律文书生效后与其配偶离婚逃债的,应直接追加被执行人原配偶为被执行人。律师补充:夫妻共同债务,是以夫妻共同财产作为一般财产担保,在夫妻共有财产的基础上设定的债务。包括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为解决共同生活所需的衣、食、住、行、医、履行法定扶养义务、必要的交往应酬,因共同生产经营活动等所负之债,以及为抚育子女、赡养老人,夫妻双方同意而资助亲朋所负债务。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
    2023-05-06
    330人看过
换一批
#离婚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假离婚
    词条

    在法律上,只要双方已经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或者通过诉讼的方式解除婚姻关系,就意味着双方已经离婚成功。法律上不存在假离婚一说。无论是双方处于协议离婚期间或者是诉讼离婚期间,只要双方没有拿到离婚证书或者是离婚判决书、离婚调解书,都代表着离婚的程... 更多>

    #假离婚
    相关咨询
    • 假离婚逃避债务情况有哪些假离婚逃避债务是否合法
      江西在线咨询 2023-03-05
      假离婚逃避债务情况有哪些 1、以婚姻登记机关假离婚逃避债务。通过行政程序办理假离婚手续以逃避债务; 2、以诉讼假离婚逃避债务。通过诉讼程序办理假离婚手续以逃避债务。 假离婚逃避债务不合法。如果债权人将夫妻二人起诉到法院,占有财产的一方以离婚约定为由拒绝还债,另一方同意还债却无履行能力,法院查明上述事实后,会认定双方离婚的真正目的是要逃避夫妻共同债务,属于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违法行为,该约定无效
    • 假离婚逃避债务或是损害债权罪是否合法
      浙江在线咨询 2022-11-04
      1、以婚姻登记机关假离婚逃避债务。通过行政程序办理假离婚手续以逃避债务; 2、以诉讼假离婚逃避债务。通过诉讼程序办理假离婚手续以逃避债务。 3、假离婚逃避债务不合法。如果债权人将夫妻二人起诉到法院,占有财产的一方以离婚约定为由拒绝还债,另一方同意还债却无履行能力,法院查明上述事实后,会认定双方离婚的真正目的是要逃避夫妻共同债务,属于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违法行为,该约定无效,法院有权责令或强制这
    • 离婚逃避银行债务是否合法?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3-19
      不合法。 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而有些夫妻因为不愿偿还债务,逃避债务。他们假借离婚,通过协商或调解,打着“照顾妇女、儿童、老人利益”的幌子,将夫妻共同财产大部分或全部让给对方和子女,而主动要求承担全部债务。这样夫妻双方一旦离婚,要承担债务的一方履行清偿债务的义务,实际上是一句空话,因为他
    • 是否可以规避法律,逃避债务
      福建在线咨询 2023-09-08
      夫妻共同财产和家庭共同财产,坚持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照顾无过错方,尊重当事人意愿,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合情合理地予以解决。根据上述原则,结合审判实践,提出如下具体意见: 1、夫妻双方对财产归谁所有以书面形式约定的,或以口头形式约定,双方无争议的,离婚时应按约定处理。但规避法律的约定无效。 2、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包括: (1)一方或双方劳动所
    • 为了逃避债务假离婚,夫妻离婚逃避债务的司法解释是哪些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7-26
      迳行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对于通过行政程序协议离婚的借夫妻假离婚逃避债务的案件,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可以迳行对其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依法采取查封、扣押等强制执行措施。对于为逃避债务夫妻双方在离婚登记机关协议离婚,将夫妻共同财产转移给无债务的一方,人民法院可否对其转移的财产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