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的兴起与人治的没落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7 16:30:19 257 人看过

庄志明律师

纵览历史的沧桑,横看社会的茫茫,人类进步的巨轮决不会在法治和人治之间脚踏双舟,法治必将兴起,人治终将没落。法治,顾名思义就是法对人(包括政府)的治理,人(包括政府)对法的服从。法治是统治阶级通过强制性的法律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规范人们的行为等整体性的制度框架。而作为这个框架脊梁的法律则由统治阶级制定,统治阶级严格依据法律进行统治,作为统治阶级的代表的政府则依法行政,形式上政府只须对法律负责,政府通过对法律负责来间接对全体成员负责。在民主法治社会中,任何人都必须遵守法律,包括制订者和执行者本身,全体成员同样要遵守法,同时有权利和渠道监督政府对法的实施。在法治社会里法律是社会最高的规则,没有任何人或组织机构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任何国家机关和政要官员施展权力的空间只能在法的范围,这就是好比孙悟空本事再大,也要在如来的手掌心里转。但法并不僵化和固封,法也会时位之移,法的内容和空间应通过法规定的程序拓展和变化。

法治不是偶然,法治也不是仅发端于当代社会,而是历史文明的沉淀。法治是几千年法制史延续变革的必然。从春秋时代就已有法治的萌芽,在春秋时期法家思想是比较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他们主张法治,他们认为,社会是需要秩序的,只有拥有良好的秩序,社会才能在稳定的环境中向前发展。因此,法家总是推崇法律的至高无上,认为社会必须要有严厉的法律,并坚决地执行法律,做到法律的绝对权威,即今天的人们常言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商鞅、韩非子、李斯都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对中国的法治有很大的影响力。商鞅认为国家要有系统的法律,百姓了解法律后“皆务自治奉公”,国家也就“易治”了。这里实际就是“法明白易知”的法治思想。红楼梦一书曾提及,贾探春“当政”大观园时也是兴利除弊,励精图治,赏罚分明,其推行“法治”之初颇有建树,这也从另一层面体现了法治在民间的尝试,当然后来由于大观园固有体制和人治的阻力,最终法治的光芒一闪而过。贾探春的“探春”或许就是探索法治春天的意思,然法治的春天在那个年代终不会实现。

相对于人治而言法治的优越性是显然的,而这种优越性的渊源主要来自法律本身,法治的核心和骨架是法律,法律是集体智慧和审慎考虑的产物,从大概率上讲它是文明上升一定高度的产物,是善之花(不排除有时也是恶之花)开出的善之果。法律本身没有感情,不会讲感情,不会偏私,具有相对公正性,它有情感之外的超然。法律是一种规范形式,具有明示性。愚昧年代,法一度只在统治阶级的心中,统治阶级可肆意用法,现代法治社会,法是昭示天下,给人们明确的行为和不行为的指引。在历史的法制实践中,包公、海瑞等清官都曾经对法治作了有益的探索,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正是他们朴素的法治理念。然而他们个体的努力并不会阻止人治的王朝走向衰亡,要知道法治的力量在那个王朝毕竟是渺小苍白的。何况,即便在他们的身上,法治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偶然而非必然,当民女维权还需要通过拦路申冤,领导批示才得以重视时,显然这时还是人治的因素更多。所以在中国社会历史上从来都是人治占的是主流。

人治,并非中国独有,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但在中国修成正果并发扬光大。人治是中国儒家的重要的治国思想,主张依靠道德高尚的君王圣贤通过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和人民,要求官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重视人治,认为为政在人;法固然不可缺,但“德主刑辅”,国家治理更要依靠执政者的自律,执政者“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行不正,虽令不行”。主张君主以身作则,施德行仁,并尚贤使能,任用德才兼备官吏推行礼治,以达“文武之治,布衣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的境界。主张把人治与礼治、德政结合起来。我们说这种人治思想最多只是有个善良的初衷,它忽略了人的情感变数,而实际上人治说穿了就是权力人的情感控制。人是什么,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充满了各种关系、利益、矛盾的交织,不管是君王也好,官员也好,其行为喜好总会受到爱情、亲情、友情、同情等情感因素的干扰,而情感一旦受到干扰就难由规则决定和控制,必然会产生偏差,这就是人治的情感扭曲。当人治能够主导社会,官的地位、权的价值就显而易见,官本位由此奠定中国人治社会的思想基础。

人治说到底就是个人或少数人因缘历史原因掌握了社会公共权力,以军事、经济、政治、法律、文化、伦理、宗教等物质的与精神的手段,对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其他成员进行等级统治的社会体制。所以人治不是人类自由的终极目标,人治只应该是在一个低级阶段或特殊阶段采取的“不可为之而为之”的做法,这个治国理念应逐步淡化退出。人治的低级就低级在它常是用错误修正错误,用人偏差的情感去执行法律。某县一小区,上百户业主买房后拿不到房产征,原因是这个小区的房屋因房地产商开发的前期手续确实不符合房屋登记条件,房产部门是依法不予办理,这本没错。可这下子,上百户业主不答应了,多次到县政府闹事,县政府要求房地产登记部门,从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的角度,排除一切条件(哪怕不合法)也要为这些业主办证,最后这些业主拿到了房产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在人治的氛围下,法律只是一个“工具”,召之即来,挥之则去。官员常不愿用法的途径梳理民众需求,而是沦落为人治社会的一个听话的机器。我们怕的不是一次不公正,怕的是由一次不公正带来的一万次的不公正。象上例情况一旦效仿,更多的老百姓诉求将不是通过法律来表达,而是通过如此复制达到诉求实现,这就是人治。这样,政府和业主实际是在为无良房地产商的不法之行买单。由此事例看出,在社会矛盾的运行中法治和人治是冲突的。

法治与人治的对立还在于,法治认为一个国家能否文明民主、长治久安,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是整个法律与制度的好坏,而不是少数几个国家领导人和官员是否贤明。人治的理论则恰好与此相反。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与方法,实行法治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要有比较完善的法律与制度,并且这要形成法律制度框架,而非松散无力的单个法,因为“徒法不足以自行”,只有严密的制度体系才能构筑起坚固的法治长城。在价值理念方面,法治追求民主、人权、平等还有自由,人治则与专制、等级特权和个人崇拜具有亲缘关系。法治的理想应该是自由,法治最终价值也是自由,法治社会总是在适时修正法律,以扩展自由的外延。法治社会的人也会认识到自由不是天马行空的洒脱,自由是自己承担责任的意志(尼采语),人民有当家作主的自豪感责任感。人治对自由也会有所呼应,然总被动行之,而每一次自由的扩展都是民众付出沉痛代价的结果。人治与历史和自由的进步是不相称的,雪风腥雨是人治社会变革的常态。

由以上分析,我们能够看出法治和人治孰优孰劣。法治与人治的对立,已足以使我们认识到法治与人治的不相容性或排斥性。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法治与人治也不可并存。实行法治就要摒弃人治,维护人治就要排除法治。孙中山先生当年说道:“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们有理由相信法治终将兴起,人治定然渐行渐远。

作者庄志明,自由撰稿人、资深律师,手机:13004316734。作于2011-2-19。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23日 00:4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主刑相关文章
  • 治安管理处罚权的扩张与规制——治安法立法之视角
    [内容摘要]:新颁布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从立法宗旨上,既追求维护社会治安、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和谐社会之目标,又追求人权保障与程序公正之价值,同时注重对公安行政执法行为的规范。较之原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治安法具有宽严更适度、程序更严格、处罚更规范、监督更有力的特点,从国家管理社会治安的目的与需要出发,扩张了公安行政执法机关之管理处罚权,规制了公安行政执法行为。[关键词]:治安法管理处罚权扩张规制缺陷众所周知,我国1997年对刑法的修订中,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转变,即由原刑法单纯强调刑法的社会保护功能,转变为既注重刑法的社会保护功能,又注重刑法的人权保障功能,实现了两种价值取向在刑法中的高度统一。[02]2005年8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法》(以下简称《治安法》),也实现了社会管理与人权保障两种价值取向的有机结合。该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以
    2023-06-06
    355人看过
  • 行政诉讼与法治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宗旨,溯及行政诉讼的历史发展,对行政诉讼与法治的关系作了尝试性的探讨。本文认为,行政诉讼是人类迈向法治进步的标尺,是法治在全社会得以普遍实现的制度保障。法治正是行政诉讼的追求所在,而行政诉讼又不断向现实社会昭示、诠释着宪法和法治的精神。无论大陆法系国家的行政诉讼,抑或英美法系国家的司法审查,都是不同国家实行法治的不同表现形式,展示了法治的不同个性。本文第一部分概括了行政诉讼与法治、市场经济的关系,指示法治有赖于行政诉讼的制度保障。第二部分概略考察了大陆法系国家的行政诉讼和英美法系国家的司法审查的历史发展。第三部分从两大法系行政诉讼(司法审查)的制度差异性出发,揭示了法治行政诉讼(司法审查)的追求所在,各国制度的差异只是法治的不同实现形式。第四部分概述了法治的普遍实现既及于平等主体间的社会关系,也及于非平等主体间的社会关系。行政诉讼最现实地体现着法治的精神,是
    2023-05-22
    50人看过
  • 行政诉讼与法治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宗旨,溯及行政诉讼的历史发展,对行政诉讼与法治的关系作了尝试性的探讨。本文认为,行政诉讼是人类迈向法治进步的标尺,是法治在全社会得以普遍实现的制度保障。法治正是行政诉讼的追求所在,而行政诉讼又不断向现实社会昭示、诠释着宪法和法治的精神。无论大陆法系国家的行政诉讼,抑或英美法系国家的司法审查,都是不同国家实行法治的不同表现形式,展示了法治的不同个性。本文第一部分概括了行政诉讼与法治、市场经济的关系,指示法治有赖于行政诉讼的制度保障。第二部分概略考察了大陆法系国家的行政诉讼和英美法系国家的司法审查的历史发展。第三部分从两大法系行政诉讼(司法审查)的制度差异性出发,揭示了法治行政诉讼(司法审查)的追求所在,各国制度的差异只是法治的不同实现形式。第四部分概述了法治的普遍实现既及于平等主体间的社会关系,也及于非平等主体间的社会关系。行政诉讼最现实地体现着法治的精神,是
    2023-05-27
    368人看过
  • 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期限的起算
    根据刑法和其它有关法律的规定,剥夺政治权利刑期的计算有以下几种情况: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其刑期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并执行。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管制的期限相等,同时起算,同时执行。管制期满解除管制,政治权利也同时恢复。判处有期徒刑、拘役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有期徒刑、拘役执行完毕之日或者从假释之日起计算。《刑法》第五十五条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除本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外,为一年以上五年以下。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管制的期限相等,同时执行。第五十六条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对于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依照本法分则的规定。第五十七条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一、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刑
    2023-03-31
    70人看过
  • 参与式行政模式的法治价值
    行政法的核心是促进行政的民主化、理性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提升行政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和效率。参与式行政、合作式行政是对从前那种仅强调运用规制、命令、处罚、强制等传统行政管理方式的扬弃和补充。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应当扩大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如何从法律角度保障公众充分了解和参与行政事务的管理和决策过程,既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题中之义。传统的行政法理念认为,政府是社会的家长,理想或标准的行政管理活动要素和机制是五个单一:单一主体(行政机关)、单一功能(通过管制实现秩序目标)、单方意志(命令—服从)、单一行为(仅靠命令、许可、处罚、强制等刚性、强制性的行政行为)、单一依据(国会制定的法律,即古典的依法行政理念)。在传统的行政管理过程中,相对人只是作为单纯的行政管理对象,扮演完全被动的角色,没有积极参与管理过程的任何权利和权力可言,行政主
    2023-04-24
    181人看过
  • 居民自治与业主自治的区别是否存在?
    一、居民自治与业主自治的区别是否存在?居民自治与业主自治的区别是不存在的,在当代社会,我们国家小区和一些。小区业主自治社区责任的内容是在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全体业主,基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民主原则建立自治组织、确立自治规范,管理本区域内的物业的一种基层治理模式。业主自治是由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才成为必要。多层建筑或居住小区的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的产权由多个区分所有权人共有,但各区分所有权人的要求各异,从而容易导致各种纠纷发生。为了统一意见、便于管理,业主组成管理团体委托其他组织或者自行对小区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维护、公共环境、公共秩序等事项进行自治管理,以避免公共事务无人愿管或无人可管情况的发生,保证物业合理使用,使业主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只有业主真正实现自治,物业管理活动才能真正为业主服务,体现业主的利益,从根本上实现物业管理制度的目的。各国物业管理
    2023-04-13
    269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主刑
    词条

    中国刑法规定的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其中管制为中国独创。 在主刑的执行当中,适用范围最为广泛的应是“徒刑”的执行,“徒刑”的执行可以分为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两种,两者都是放在固定的执行场所当中执行。... 更多>

    #主刑
    相关咨询
    • 法治与法治之间的区别
      湖南在线咨询 2023-03-10
      法制和法治的区别 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而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对法制这种实际存在东西的完善和改造。 2、法制的产生和发展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在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而法治的产生和发展却不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只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 3、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项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 法治与人治的区别主要有哪些?
      江苏在线咨询 2022-10-31
      法治则是与人治相对的一个概念:主张法治意味着否定人治,赞成人治则意味着反对法治。法治和人治被人们在对立的意义上加以使用,在中外历史上已经存在了几千年。法治与人治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法治与民主相容,人治与专制相对应。法治论主张法律应有极大甚至无上的权威,不能听任个人和组织的权威凌驾于法律之上;人治论则相反,它主张或默认组织和个人的权威高于法律的权威,权大于法。 2、法治强调法律至上,任何人的
    • 法制与法治的区别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7-24
      法制和法治的区别 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而法治是法律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对法制这种实际存在东西的完善和改造 2、法制的产生和发展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在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而法治的产生和发展却不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只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 3、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项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
    • 法治与法制的区别
      天津在线咨询 2022-11-06
      法制和法治的区别 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而法治是法律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对法制这种实际存在东西的完善和改造 2、法制的产生和发展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在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而法治的产生和发展却不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只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 3、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项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
    • 法制与法治的区别
      辽宁在线咨询 2023-04-25
      法制和法治的区别 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而法治是法律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对法制这种实际存在东西的完善和改造 2、法制的产生和发展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在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而法治的产生和发展却不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只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 3、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项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