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事诉讼二审范围之反思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1 18:02:50 478 人看过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就第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或者抗诉范围的限制。”在此基础上,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经过审理后,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原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者抗诉,维持原判;(二)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三)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由此确立了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二审全面审查制度。

刑事诉讼法的这个规定,是否具有合理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二审法院对于一审判决中检察机关没有抗诉、当事人也没有上诉的部分进行重新审查和判决,既不符合诉讼的基本原理,也不符合诉讼经济的原则,应当在修改刑事诉讼法时予以改正。主要理由是:第一,二审法院对于既没有上诉也没有抗诉的一审判决部分进行重新审查,违背了控审分离的基本原则。

按照现代诉讼中公认的控审分离原则,没有起诉就不能有审判,这个原则在二审程序中的自然延伸就是:没有上诉或者抗诉,就没有二审。这不仅意味着没有上诉或者抗诉,就不能启动二审程序,而且同时意味着二审的范围不得超出上诉或者抗诉的范围。

诚然,在审判实践中,上诉或者抗诉的理由可能涉及到整个案件事实,不全面审查就无法判断一审判决是否确有错误,特别是在共同犯罪的场合,一旦有被告人上诉或者检察机关的抗诉,二审法院必须要对共同犯罪的事实进行全面审查,尔后才能分辨主犯与从犯进而判断一审判决所认定的事实、所划分的责任和适用的法律是否正确。但是也应当看到,在许多情况下,上诉或者抗诉的案件并不都涉及到案件的全部事实或者不查清案件事实就无法判断适用法律是否正确的问题。例如,当一个案件涉及到多个事实而被告人或者检察机关或自诉人只对其中一个事实提出上诉或抗诉时,一审判决中所认定的其他犯罪事实,即意味着控诉方和辩护方都已经认可。在这种情况下,二审法院审查上诉或者抗诉请求,就没有必要再对全案进行审查。在共同犯罪的案件中,同样存在这种情况,即当一个共同犯罪案件中涉及到多起犯罪事实而被告人或者检察机关只对一审判决中认定的某一起犯罪事实的认定或者责任划分或者法律适用提出上诉或者抗诉时,一审判决中对其他犯罪事实的认定及其法律适用,控辩双方并没有争讼,二审法院也就没有审查的根据和理由。此外,如果一个案件只有一个犯罪事实,但是当控辩双方对一审判决所认定的事实没有争议,而一方只是对定性或者量刑提出上诉或抗诉时,二审同样也没有必要再对全案的事实情况进行全面审查的必要,而应当以一审判决中认定的犯罪事实为依据,解决定性或者量刑问题。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7日 18:5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共同犯罪相关文章
  • 我国的确认之诉包含哪些范围?
    1、当事人适格。①当事人适格,是指对于特定的诉讼,可以自己的名义成为当事人的资格。②诉讼当事人有原告和被告两类,相应地,当事人适格,亦可分为原告适格(积极适格)和被告适格(消极适格)。诉的利益是指,当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民事纠纷时,需要运用民事诉讼予以救济的必要性。③在确认之诉中,当事人是否适格的问题是解决何人可成为特定确认之诉诉讼或案件的当事人的标准问题,是否具备诉的利益的问题是解决特定确认之诉纠纷是否有诉讼保护必要性的问题。因而,它们的共同功能和意义主要在于,一方面符合诉权要件,就可以行使诉权,启动诉讼程序,要求法院提供司法救济,法院也必须接受和保障诉权的行使。另一方面,不符合诉权要件,法院就拒绝提供司法救济,也就不能启动诉讼程序,从而避免滥诉。④民事诉权要件旨在排除不必要通过诉讼救济的纠纷,而将有必要通过诉讼救济的纠纷纳入诉讼视野。确认之诉的诉权要件关系到究竟何人可就何事提
    2023-04-16
    339人看过
  • 反思我国刑事责任年龄规定
    首先,人性决定了普通公众有宽恕年老者的内在要求。其次,悠久的刑罚传统是影响公众内心要求的历史因素。设定刑事责任最高年龄是“刑罚个别化”的内在要求。刑罚个别化原则作为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派生原则,它要求对不同的犯罪人实施不同的刑罚,以尽量符合犯罪人和犯罪活动的具体情况,真正做到罪责刑相适应。边沁指出:年龄、性别、等级、命运和许多其他情节,应该调整对相同之罪的刑罚。设定刑事责任最高年龄并不必然导致“犯罪”的增加。根据李*特犯罪原因二元论的观点,犯罪是由犯罪人的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使然。据此,我们可以发现,年老者并不普遍具备这些犯罪决定因素。现行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并不能完全体现刑罚目的,有违刑法谦抑性原则。首先,根据现行的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刑罚的特殊预防功能无以凸显。如上文所述,年老者犯罪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其再犯的可能性将更小。其次,根据现行的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刑罚一般预防功能的发挥也值得怀疑。
    2023-06-14
    92人看过
  • 在我国诉讼反担保是什么意思?
    一、请问我国诉讼反担保是什么意思在我国诉讼反担保是什么意思?诉讼保全担保为司法类担保。其是指申请人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时,担保人向人民法院提交的,对因财产保全不当给被申请人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的担保。根据新《民诉法》的规定,诉讼中的保全,人民法院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即担保不是必须的,法院在这里有裁量权。担保人提交人民法院的保证方式主要为保证金、土地或房产等不动产以及银行保函、信用担保、担保公司担保。现金认可度很高,所有法院均认可。但是现金诉讼保全担保的成本最大。因为按民事诉讼法规定,诉讼保全申请人需要申请保全被申请人价值多大的财产,那么自己也要提供多大价值的现金。不动产认可度也很高。但大部分法院只认可无抵押的房产或土地。这无形中增加了申请人提供此类担保的难度。银行保函,尤其是国有大型银行保函认可度很高。由于银行诉讼保全担保函是以银行的信誉作为担保,因此
    2023-03-20
    54人看过
  • 我国刑事诉讼证据问题的思考
    一、对刑事证据法律特征问题的思考从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2条对证据的定义来看,证据应当是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客观事实。这个定义,揭示了刑事诉讼的基本构成要素和特征,反映了作为证据的事实与案件事实之间的联系。从证据理论的角度分析,所有证据都应当具有证明力和证据能力。证据证明力,即效力问题,不仅取决于证据材料本身是否能够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而且取决于一定的证据制度。根据我国现行的证据制度,证据的证明效力由司法机关依法确认。证据的证据能力,即刑事诉讼证据资格,它是指某种事实能够作为刑事诉讼证据加以提供、收集和运用的资格。证据证明力与证据能力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两者的联系表现在:证据能力是证据证明力的前提和基础,凡是具有证明力的证据,必须具有证据能力;反之,不具有证据能力的证据材料,本身就不能作为证据在诉讼中采纳,因而也谈不上证明力的问题。两者的区别表现在:一是二者要解决的问题不同。证
    2023-06-01
    162人看过
  • 我国检察院公益诉讼的范围
    人民检察院履行职责中发现污染环境、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在没有适格主体或者适格主体不提起诉讼的情况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人民检察院履行职责包括履行职务犯罪侦查、逮捕或者决定逮捕、审查起诉、控告检察、诉讼监督等职责。人民检察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案件,一般由侵权行为地、损害结果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市人民检察院管辖。有管辖权的人民检察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应当由上级人民检察院指定本区域其他试点地区人民检察院管辖。上级人民检察院认为确有必要,可以办理下级人民检察院管辖的案件。下级人民检察院认为需要由上级人民检察院办理的,可以报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办理。有管辖权的人民检察院认为有必要将本院管辖的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交下级人民检察院办理的,应当报请其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一、检察院侦查监督的措施1、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部门、审查起诉部门在审查逮捕
    2023-03-09
    250人看过
  • 我国刑事诉讼二审抗诉期限的相关法律法规
    《刑事诉讼法》关于二审抗诉期的规定为: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五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后五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刑事诉讼二审抗诉期限是多久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裁定的上诉或者抗诉,应当在法定的上诉或抗诉期间内提出。刑事诉讼法第219条对上诉、抗诉的期限作了明确规定,即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期限为10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5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最高人民法院《解释》第301条第2款还规定,对附带民事判决、裁定的上诉、抗诉期限,应当按照刑事部分的上诉、抗诉期限确定。附带民事部分另行审判的,上诉期限也应当按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期限确定。《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后
    2023-08-11
    86人看过
  • 我国刑罚种类范围
    刑罚是国家创制的、对犯罪分子适用的特殊制裁方法,是对犯罪分子某种利益的剥,并且表现出国家对犯罪分子及其行为的否定评价,并起到改造罪犯、保护社会和警醒世人的作用。根据《刑法》第32条、33条、34条的规定,我国刑罚种类有:(一)主刑。所谓主刑,是指只能独立适用的主要刑罚方法。主刑的特点是:只能独立适用,不能附加适用。对于个体犯罪,只能适用一种主刑,不能适用两种以上的主刑。其中主刑有以下五种:1、管制。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3年。2、拘役。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1年。3、有期徒刑。期限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20年。4、无期徒刑。5、死刑。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包括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二)附加刑。所谓附加刑,是指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也称从刑。附加刑的特点是:可以附加主刑适用,也可以单独适用。在
    2023-05-01
    349人看过
  • 刑事二审“全面审查原则”的理性反思
    一、全面审查原则的解读综观世界各国刑事诉讼立法例,上诉审的审查范围大致有两类,即部分审查制(或称有限审查制)和全面审查制。这一分类主要是依据上诉审的审查及判决的范围是否受提起理由的限制。目前,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的是部分审查制,按内容还可再分为事实审、法律审。前者是指上诉审法院对案件所认定的事实重新作实体审查;后者是指上诉审法院只对案件适用的法律是否正确进行审查。在部分审查制下,上诉法院所审查的内容仅限于当事人在上诉书或复审申请书中明确表示不服的部分,而对于上诉书或复审申请书中没有涉及的部分,即使存在一些错误,上诉审也不作重新审理和更正。德国是实行部分审查制的典型国家,该国刑事诉讼法第327、352条第1款对上告审、上诉审的审查判决范围作出了明确规定,即“法院只能对法院判决被要求撤销的那部分进行审查”、“上诉法院只是根据所提出的上诉申请进行审查,如果上诉是依据程序上的错误时,只审查提出上诉申
    2023-06-01
    482人看过
  • 我国环境行政诉讼的范围是什么
    一、环境行政诉讼范围是怎样的环境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是指人民法院受理环境行政案件,解决环境行政争议的范围。只有属于受案范围的具体环境行政行为,相对人才可以对其提起环境行政诉讼。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环境保护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环境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环境行政机关作出的罚款、吊销许可证和营业执照、责令限期治理、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行为不服的。根据我国环境法律、法规的规定,环境行政机关有权实施的行政处罚行为非常广泛,环境行政相对人对这些行政处罚不服都可以提起环境行政诉讼。(2)对限制人身自由或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我国《环境保护法》第32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时,必须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由人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解除或者减轻危害。”另外,在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或其他突
    2023-03-21
    386人看过
  • 构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之思考
    【论文关键词】行政公益诉讼现代法治公共利益构建【论文摘要】行政权力的日益扩大,极易使社会会共利益遭受侵害。。如何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从域外经验看,现代法治国家大多把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作为保障手段。但在我国,行政公益诉讼的立法尚处于完全空白的状态。这一法律制度的缺失,不利于构建社会和谐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建立中国特色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成为当前理论讨论和司法实践的热点。构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应当在的立法上,对诉讼主体、受案范围、举证责任和激励机制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随着行政权的日益扩大,损害公共利益的行政行为日益增多,为限制行政权的扩张,许多国家开始在行政诉讼领域引人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同样存在大量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受侵害的现象,却由于现行公益诉讼的缺失,无法通过保护利益方式中最有效的方式—诉讼来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近年来,随着一些直接关系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案例
    2023-05-22
    185人看过
  • 我国刑事赔偿范围确定标准
    我国国家赔偿法第15条规定:行使侦查、检察、审判、监狱管理职权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1)对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没有事实证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错误拘留的;(2)对没有犯罪事实的人错误逮捕的;(3)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无罪,原判刑罚已经执行的;(4)刑讯逼供或者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者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5)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根据本条规定,我国刑事赔偿范围中侵犯人身权的赔偿限于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和生命健康权。一、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1、因公民自己故意作虚伪证供、或者伪造其他有罪证据被羁押或者被判处刑罚的。2、依照刑法第17条、第18条规定不负刑事责任的人被羁押的。这主要包括:(1)不满14岁的人;(2)已满14岁不满16岁,犯故意杀
    2023-03-25
    444人看过
  • 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三者之间的区别以及民事诉讼的适用范围
    一、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三者之间的区别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三者之间的区别有:1.提起诉讼的主体不同2.举证责任不同3.适用的法律不同民事诉讼所要解决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的争议;行政诉讼所要解决的是国家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正确问题;刑事诉讼所要解决的是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确实犯罪和犯什么罪以及应处何种刑罚问题。二、民事诉讼的适用范围有哪些民事诉讼的适用范围有: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遵守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条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民事诉讼
    2023-06-06
    92人看过
  • 执行异议之诉审理范围
    案外人、申请执行人提起执行异议之诉,法院的审理范围限于当事人之间的实体权利之争,即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是否享有实体权利,以及该实体权利能否排除强制执行。至于执行标的是否满足许-可执行的其他要件,不属于执行异议之诉的审理范围。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的规定,在执行异议之诉案件中,案外人提出的执行异议与作为执行依据的原生效法律文书无关。因此,执行异议之诉案件在人民法院内部的职能分工,并不取决于原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法律关系,而应当根据案外人提出阻却执行的实体权利的性质及法律关系,由相应的审判庭进行审理。人民法院的执行依据不仅包括由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等生效法律文书,还包括仲裁机关作出的仲裁裁决书和仲裁调解书、公证机关作出的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等依照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生效法律文书。在人民法院执行上述生效法律文书的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人民法院作
    2023-06-13
    446人看过
  • 在我国二审终审制什么意思
    两审终审制是法院审理案件的一种审级制度,指一个案件需经两级法院审判后方可宣告终结并发生法律效力。地方任何一级人民法院审判一个尚未审判过的案件,这一审判过程就叫做第一审。第一审法院作出的第一审判或裁定,并不是立即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不允许上诉的裁定除外)。当事人不服第一审判决、裁定,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请求上级法院重新审判,纠正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或裁定中的错误。人民检察院对于自己提出公诉的案件,认为第一审人民法院所作出的判决或裁定有错误,也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起诉,要求重审,纠正错误。第一审人民法院的上一级法院,根据当事人或公诉机关的上诉或抗诉,对已经审判过的案件重新审理,重新判决,这一审判过程就称为第二审。法律规定第二审的目的,是借助第二审,发现和纠正第一审的错误,仍然会有当事人对第二审判决、裁定不服,但是第二审人民法院所作出的判决或裁定,是终审的判决和裁定,到此为止,
    2023-06-27
    176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两种。构成共同犯罪,需要参加人的犯罪意思互相沟通,而加功于他人犯罪的,即使没有与他人沟通也能成立某种共犯,... 更多>

    #共同犯罪
    相关咨询
    • 刑事诉讼中刑事二审案件范围具体表现在哪?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7-25
      刑事二审案件范围在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三条第一款明确了二审应开庭审理案件的范围,《解释》第三百一十七条对此规定予以具体化,规定:“下列案件,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三条的规定,应当开庭审理:(一)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第一审认定的事实、证据提出异议,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上诉案件;(二)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上诉案件;(三)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四)应当开庭审理的其他
    • 刑事二审抗诉适用哪些范围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3-30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三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于下列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一)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第一审认定的事实、证据提出异议,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上诉案件;(二)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的上诉案件;(三)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四)其他应当开庭审理的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决定不开庭审理的,应当讯问被告人,听取其他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第二审人民法
    • 我国交通事故的诉讼管辖范围
      云南在线咨询 2021-11-12
      交通事故的管辖权可以通过选择确定,可以是侵权来确定。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因侵权提起的诉讼,由侵权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第二十九条因铁路、公路、水上、航空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事故发生地或者车辆、船舶先到达地点、航空器先降落地点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 我国刑事诉讼有几审终审
      辽宁在线咨询 2022-11-20
      两审终审。 两审终审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理即告终结的法律制度。其内容是:如果当事人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案件所作出的判决和裁定不服,可以依法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要求上一级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第二次审判;经第二审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所作出的判决和裁定是终审判决和裁定,当事人不服不得再提起上诉,人民法院也不得按照上诉审程序审理。
    •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二审必须有上诉状吗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7-25
      刑事上诉状可以直接递交二审法院,但绝大多数是交给一审法院,由一审法院向二审法院移送,因为一审法院向二审移送的不仅仅是上诉状,还有全部卷宗。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条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的,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三日以内将上诉状连同案卷、证据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同时将上诉状副本送交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对方当事人。 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