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是危害公共安全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4 14:52:50 97 人看过

同样是交通肇事撞死人,杭州飙车案的胡xx3年,成都醉驾男子孙xx则被判死刑。究其原因,判罚的罪名不一样———胡x以交通肇事罪被判刑;而检察院起诉孙xx的罪名是“危害公共安全罪”;前者严重者可判处三至七年徒刑,后者极刑可高达死刑,无论是性质还是量刑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

危害公共安全罪,这是一个很多人原本都不太熟悉的罪名。但近期却频频见诸报章:如撞车勒索、撞车泄愤、飙车、盗窃沙井盖、盗窃破坏电力设施、抢夺司机方向盘等等,其行为的共同特点,都是“漠视不特定公众人员安全”。

那么,孙xx的行为为什么被定性为危害公共安全,而不是交通肇事呢?成都中院以3个依据来认定其是故意:无证、醉酒、逃逸。检察机关认为,孙xx醉酒驾车,在与正常行驶的轿车发生追尾的交通事故后,为逃避处罚,以高达134公里至138公里的时速在限速60公里的市区道路上高速驾车,当日正值周末,车流和人流量都很大,此时的孙xx对自己的危险行为已持放任态度,最终导致严重后果,其行为符合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特征。

广东省交管部门人士认为,对驾车撞人事故定罪量刑的标准,不光看车主是否撞死了人,关键还要看肇事情节以及法律规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2日 03:1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死刑相关文章
  •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与交通肇事罪有什么区别的
    一、概念不同1、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2、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以放火、决水、爆炸、投毒以外的并与之相当的危险方法,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罪包括了交通肇事。二、犯罪构成不同1、客体不同交通肇事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的安全。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大量公私财产的安全。2、客观要求不同:交通肇事罪要求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并且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大损失的行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从司法实践来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突出表现在:(1)以私设电网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2)以驾车撞人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包括高速飙车威胁公共安全行为。(3)以制、输
    2023-03-03
    369人看过
  • 毒驾肇事致人死被诉危害公共安全
    案发当天肇事司机曾吸食毒品,高新法院今日开庭审理此案别克划出50米“血色弧线”追踪-2011年9月26日,杨某驾车在一环·与永丰·交叉·口致1死4伤-2011年9月27日,交警部门以涉嫌交通肇事罪将杨某刑事拘留-2011年10月11日,高新检察院以涉嫌以Σ险方法Σ害公共安全罪批捕杨某-2012年3月19日,高新法院将开庭审理此案……吸毒后闹市驾车,撞人后加速继续冲撞,造成1死4伤的严重后果……去年9月26日下午3点左右,“白色别克”在成都一环·与永丰·交叉·口酿下的惨祸,其缘由为别克司机毒瘾发作。为严惩“毒驾肇事”这种犯罪,成都商报(微博)记者获悉,高新检察院以重罪名“以Σ险方法Σ害公共安全罪”对别克司机提起公诉,而ˆ有用轻罪名“交通肇事罪”,这也是我省首例对吸毒后驾车肇事犯罪,以Σ害公共安全罪提起的诉讼。今日下午1点,
    2023-06-08
    71人看过
  • 如何判定以危险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罪和交通肇事罪的界限
    如何正确把握以危险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罪和交通肇事罪的界限基本案情:人民检察院指控事实2001年3月30日上午7时许,被告人陆某某当班驾驶一辆无人售票公交车,从起点站出发行驶。当车行驶至市区某站时,被告人张某某乘上该车。因张上车后始终站在车前门第一台阶处影响到乘客上车,陆某某叫张往车厢内走,但张未予理睬。当公交车停靠下一站起步后,陆见上车的乘客较多,再次要求张某某往里走,张某某不仅不听从劝告,反以陆某某出言不逊为由,挥拳殴打正在驾车行驶的陆某某,击中陆的脸部。陆某某被殴后,置行驶中的车辆于不顾,离开驾驶座位,抬腿踢叫张某某,并动手殴打张,被告人张某某则辱骂陆某某并与陆扭打在一起。这时公交车因无人控制偏离行驶路线,有乘客见公交车前出现车辆、自行车,惊呼“当心,车子!”但为时已晚,公交车接连撞倒一相向行驶的骑自行车者,撞坏一辆出租车,撞毁附近住宅小区的一段围墙,造成骑自行车的被害人龚某某因严重颅脑
    2022-11-17
    257人看过
  • 危害公共安全罪必须坐牢吗,危害公共安全构成要件
    一、危害公共安全罪必须坐牢吗危害公共安全是不是必须坐牢,要依据具体案情而定,如果构成犯罪,并且剩余刑期在3个月以上的,就要收监服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罪犯被交付执行刑罚的时候,应当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在判决生效后十日以内将有关的法律文书送达公安机关、监狱或者其他执行机关。对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由公安机关依法将该罪犯
    2024-01-31
    254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与以驾车撞人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限
    两者都是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都可能发生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但两者存在明显区别:一是主观方面不同。交通肇事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以驾车撞人的危害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在主观上表现为故意。二是客观方面的要求不同。交通肇事罪在客观方面要求行为人的违章行为必须造成法定的严重后果才构成为犯罪。一、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全责是肇事罪吗按照规定,致人死亡负全责的构成交通肇事罪。根据《刑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因交通事故致一人死亡的,在肇事者负事故的主要或全部责任的情况下,或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情况下,肇事者构成交通肇事罪,应追究刑事责任;所以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又是全责的情况下是构成交通肇事罪的。二、交通肇事罪与非罪的界限其关键要查清行为人是否有主观罪过,是否实施了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与重大
    2023-04-02
    71人看过
  • 如果肇事逃逸属于什么危害公共安全罪?
    肇事逃逸涉嫌交通肇事罪,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肇事逃逸属于什么案件肇事逃逸属于什么案件看所造成的后果,可以是民事案件,也可以是刑事案件,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交通事故逃逸案件也呈上升趋势,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根据法律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要严惩,如交通肇事犯罪案件,犯罪后逃逸的,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023-08-01
    331人看过
  • 危害公共安全罪怎么判,危害公共安全罪要判多少年
    危害公共安全罪在刑法中规定了很多罪名,不同的情况处罚的标准不同。《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失火罪】【过失决水罪】【过失爆炸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第一百一十六条【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火
    2024-03-29
    228人看过
  • 危害公共安全罪:危险方法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一个概括性罪名,是指故意以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并与之相当的危险方法,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该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主观表现为故意。与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不同的是,该罪属于行为犯,无论是否造成严重后果,只要实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都能够成该罪。因此,刑法规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一、客体要件该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如果行为人用危险方法侵害了特定的对象,对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并无危害即不危害公共安全,就不构成该罪。二、客观要件该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所谓其他危险方法是指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但与上述危险方法相当的危
    2023-07-18
    448人看过
  • 怎样算危害公共安全
    一、怎样算危害公共安全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一个概括性的罪名,这类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客观表现为实施了各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它同侵犯人身权利的杀人罪、伤害罪以及侵犯财产的贪污罪、盗窃罪等有显著的不同,危害公共安全罪包含着造成不特定的多数人伤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危险,其伤亡、损失的范围和程度往往是难以预料的。因此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普通刑事犯罪中危害性极大的一类犯罪。危害公共安全罪侵害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及公共生产、生活安全。其本质特征表现为不特定性,这类犯罪对其侵害的对象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事前往往无法预料和控制。如果行为人的犯罪行为所侵害的不是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而只是特定的个人或者特定的公私财产,则不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二、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多少年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一个概括性的罪名,这类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公
    2023-04-25
    224人看过
  • 投毒犯罪危害公共安全吗?
    投毒是危害公共安全罪。如果行为人实施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的,可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可对行为人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中国刑法投放危险物质罪怎么立案?投放危险物质罪的立案标准为:行为人实施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即可进行立案。《刑法》规定,该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最高可以处以死刑。二、故意传播疾病以什么罪定罪处罚故意传播疾病,危害公共安全的,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
    2023-06-27
    225人看过
  • 高空抛物危害公共安全吗?
    高空抛物情节严重的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我国《刑法》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高空抛物属于违法犯罪吗高空抛物,造成他人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是民事侵权的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造成他人死亡的,可以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是犯罪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及民事赔偿责任。《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不明抛掷物、坠落物致害责任】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规定情形的发生;未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
    2023-08-01
    211人看过
  • 危害公共安全罪能假释吗?
    符合条件可以假释。根据《刑法》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一、判刑多久可以假释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刑法》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
    2023-03-26
    398人看过
  • 公共安全危害的成分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构成要件一般如下:首先该罪的客体为我国的公共秩序与安全,是不特定大多数人的人身与财产安全;其次客观要件为行为人实施了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无论其是否已经造成严重后果,只要其行为达到足以危害社会安全的程度即构成犯罪;本罪的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主观表现为具有犯罪的故意。危害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罪名有哪些1、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十个)。包括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失火罪;过失决水罪;过失爆炸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2、破坏特定设施、设备的犯罪(十个)。包括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罪;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3、实施暴力、恐怖活动的犯罪(
    2023-07-01
    478人看过
  • 寻衅滋事罪属于危害公共安全吗?
    寻衅滋事罪侵犯的是复杂的客体,寻衅滋事罪既属于破坏社会秩序的刑事犯罪,也是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的刑事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寻衅滋事罪】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2023-06-18
    426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死刑
    词条

    死刑也称为极刑、处决、生命刑。指行刑者基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力,结束一个犯人的生命,执行死刑的方式采用枪决和注射等方法执行。 采用枪决方法执行死刑,人民法院有条件执行的,应交付司法警察执行;没有条件执行的;可交付武装警察执行。采用注射方法执行死... 更多>

    #死刑
    相关咨询
    • 两高关于交通肇事罪中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司法解释是
      香港在线咨询 2023-02-13
      上述行为涉嫌诈骗和交通肇事,《刑法》有规定,提供如下两个罪名供参考: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
    • 交通肇事罪是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罪吗?交通肇事罪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3-06
      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理论,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所以,我们仍用犯罪构成的四要件说来阐述交通肇事罪的特征。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交通肇事罪具有如下主要特征:(一)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所侵犯的社会主
    • 醉酒驾驶肇事逃逸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还是危害公共安全罪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4-12
      醉酒驾驶并逃逸,到底是定交通肇事罪还是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要视具体的案情而定。同时,根据《关于醉酒驾车犯罪法律适用问题的意见》规定,行为人明知酒后驾车违法、醉酒驾车会危害公共安全,却无视法律醉酒驾车,特别是在肇事后继续驾车冲撞,造成重大伤亡,说明行为人主观上对持续发生的危害结果持放任态度,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应依法用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
    • 交通肇事罪属于危害公共安全还是妨害社会管理秩序?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6-13
      ··交通肇事罪的犯罪类型属于一般的刑事犯罪,性质是过失犯罪,处罚较轻。但是,肇事逃匿后果严重的,则属于故意犯罪(间接故意),处罚较重。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一般情况下属于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调整范围,不属于刑事犯罪范围,所以交通肇事罪属于危害公共安全得视情况而定。
    • 危害公共安全罪就一定是交通事故么
      西藏在线咨询 2021-11-17
      危害公共安全罪不是交通事故,而是危害公共安全罪。我国刑法规定,违反交通管理法规,造成重大事故、重伤、死亡或者给公私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事故发生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