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的概念
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这些心理因素包括认识、情感、意志、性格、兴趣、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心理状态等。
犯罪行为是指犯罪人在一定的犯罪心理影响和支配下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触犯刑事法律的、应受刑罚惩罚的各种行为的总称,包括刑法中规定的故意犯罪行为和过失犯罪行为两大类。
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两者的关系错综复杂。
二、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主要区别:
1.犯罪心理具有内隐性特征,犯罪行为则具有外显性特征。犯罪心理是犯罪人大脑的活动,在没有以言语和动作的形式表现出来即没有发生犯罪行为之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犯罪行为则总是犯罪心理以作为或不作为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外部活动。
2.相罪心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犯罪行为则具有依存性,在犯罪人犯罪行为发生前,犯罪心理就已独立存在;犯罪行为结束后,犯罪心理也不一定立即结束,它可以继续独立存在于犯罪人的头脑之中。犯罪行为总是依犯罪心理的存在而发生。
3.犯罪心理形成在先,犯罪行为发生在后。犯罪心理总是在犯罪行为发生前就已形成,犯罪行为总是在犯罪心理形成之后才可能发生。
三、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联系:
1.犯罪行为总是在一定的犯罪心理的影响和支配下发生的,没有犯罪心理就没有犯罪行为。
2.要剖析犯罪心理,必须先了解犯罪行为。只有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发生之后,才能从行为表现人手,对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作归因分析。没有犯罪心理的外部表现--犯罪行为,就无从了解犯罪人的犯罪心理。
3.犯罪行为的性质往往由犯罪心理状况而定。如刑法中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区分即是如此。
-
犯罪心理学解析,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257人看过
-
共同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关系是什么?
496人看过
-
洗钱行为和洗钱犯罪的关系
177人看过
-
心理与行为犯罪的本质
117人看过
-
犯罪心理学的行为因素
125人看过
-
表见代理和犯罪有没有关系
125人看过
故意犯罪是指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危害社会,希望或放任这一结果,构成故意杀人、抢劫等犯罪的。如果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犯罪分子故意犯罪并核实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执行死刑。... 更多>
-
-
语言暴力和犯罪行为的关系广西在线咨询 2024-11-26言语伤害被视为违法行为。如果达到严重程度,将被视为毁谤他人。而侮辱他人的行为,只有情节严重时才会被视为犯罪。一般侮辱行为,情节轻微的,不会被视为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以下行为之一的,将被处以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式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
-
共同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存在什么关系?宁夏在线咨询 2023-08-21共同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关系是后者会影响前者的认定,犯罪结果会影响共同犯罪当中的主犯和从犯的认定。在进行认定的时候,首先是需要考虑到各个共同犯罪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的严重程度,还有就是后果严重程度。
-
行为犯和危险犯的关系山东在线咨询 2022-07-17行为犯是指以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犯罪既遂标准的犯罪。不要求造成物质性的和有形的犯罪结果,而是以行为的完成为标志,但这些行为并非一着手即告完成,而是有一个实行的过程,要达到一定程度。也就是“干完了就既遂”。结果犯是指不仅要实施具体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而且必须发生法定的犯罪结果才构成既遂的犯罪。也就是“恶果出了才既遂”。行为犯与结果犯的区别以构成要件是否要求侵害具体对象为标准,要求具体侵害对象
-
共同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关系是什么,有哪些规定山西在线咨询 2023-08-17共同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关系是后者会影响前者的认定,犯罪结果会影响共同犯罪当中的主犯和从犯的认定。在进行认定的时候,首先是需要考虑到各个共同犯罪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的严重程度,还有就是后果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