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除劳务关系后是否需给补偿金
劳务关系不是劳动关系,所以解除劳务合同要不要给补偿金,要看劳务合同是否有约定,没有约定的,不需要补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七十条【合同主要条款与示范文本】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二)标的;
(三)数量;
(四)质量;
(五)价款或者报酬;
(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七)违约责任;
(八)解决争议的方法。
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第五百六十六条【合同解除的效力】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
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解除权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主合同解除后,担保人对债务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仍应当承担担保责任,但是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二、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如何计算
劳动合同法规定,经济补偿金计算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有以下标准:
(1)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2)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3)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4)此处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
劳务关系提前解除是否要补偿
79人看过
-
劳动关系解除补偿金要求期限
379人看过
-
领取工伤医疗补助金是否需要先解除劳动关系?
237人看过
-
解除劳动关系补偿协议怎么写,如何解除劳动关系?
73人看过
-
劳动合同期满是否需要个人解除劳动合同是否有补偿金给经济补偿金
152人看过
-
劳动关系没解除是否应给开工资
472人看过
债务人,与"债权人"相对,是债之关系中有义务按约定的条件向另一方(债权人)承担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当事人。是指根据法律或合同、契约的规定,在借债关系中对债权人负有偿还义务的人。债务人死亡后,债权人仍然有权追讨债务。首先,如果债务人留有遗产的,... 更多>
-
解除劳动关系是否有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解除劳动关系有一次性补偿金湖南在线咨询 2022-02-12没有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解除劳动关系是否享受一次性补偿按所在省市规定。1993年的工伤,是老工伤,即按国家规定,已经纳入社会统筹。但按各地规定,并非完全能够按照现行工伤保险法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工伤职工2016年鉴定为十级伤残的,旧伤复发可以享受工伤医疗、残疾器具配置和停工留薪期待遇,不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用人单位支付的一次性工伤就业
-
后个人提出解除劳动关系是否有补偿?重庆在线咨询 2022-10-26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
中如果解除劳动关系能先签字后给补偿金么?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05可以,没有先后之别。经济补偿金是指经济补偿金是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给予劳动者的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是在劳动关系终止或劳动合同解除时用人单位对于劳动者经济上的补助,支付标准和基数需要依据法规支付,至于是先签字后支付还是后支付后签字没有差别,只要是所签内容不是劳动者申请离职之类的内容即可。《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
-
工伤认定后解除劳动关系单位是否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是否还需要赔偿云南在线咨询 2022-02-13工伤认定后,待遇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单位不再支付。如果解除劳动合同的,单位承担赔偿医疗、就业补助金。工伤保险条例第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第三十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
-
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是否有补偿,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有补偿的吗西藏在线咨询 2022-03-04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是否有经济补偿,应视情况而定,有的情况有补偿,有的情况没有补偿。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有补偿的情形如下:(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