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解除是指合同生效后,由于一方或双方意志的表达而使合同关系消灭的行为
建立合同解除制度的目的是由于一方当事人的意志不能实现合同履行的利益根本违约,另一方在违约情况下采取补救措施以防止给自己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即有权解除合同的一方采取自救措施,以防止损失扩大,维护自身利益。一些专家学者也认为,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给予被害人终止合同的机会。建立根本违约制度的意义不在于使债权人在对方违约时获得终止合同的机会。通过根本违约制度防止一方当事人在另一方当事人违约后滥用终止合同的权利。笔者认为,合同解除制度的建立重点在于赋予守约方救济权,其次是限制权利滥用。只有先给予权利,我们才能谈论限制权利。辩证地认识根本违约与合同解除的关系
合同解除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合同解除一般只适用于单方面违约的情况,但在双方违约的情况下,情况更为复杂。这取决于哪一方的违约是根本违约,终止权的行使取决于具体情况。(2)从自我保护的意义上讲,只要另一方违约,就没有必要终止合同,但要判断这一违约行为是否是根本违约。如果不采取终止措施,可能会避免给自身造成更大的损失。换言之,合同终止权的行使应符合合法目的。(3)从交易成本的角度来看,合同终止意味着交易失败。如果一方违约,合同将被终止,这将给市场交易带来沉重的交易成本,影响和损害市场交易秩序和安全。(4)一般来说,合同的目的与合同的主要义务有关。违反主要义务将使合同的目的难以实现。单纯违反诚信原则产生的附带义务通常不会导致合同目的的丧失,合同不能因此终止。合同的不当履行和终止。不当履行是指债务人交付的货物不符合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即履行有缺陷。如果缺陷不严重,通常需要采取降价和修复措施进行补救,而不宣布合同终止
-
如果发生违约,一方能否终止合同?合同终止应注意哪些问题
142人看过
-
合同终止后有哪些法律问题需注意的
96人看过
-
竞业禁止合同应注意的问题
446人看过
-
合同终止后的法律效力是什么?合同终止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310人看过
-
保险合同的终止问题有哪些
126人看过
-
终止合约应当注意哪些方面
197人看过
合同终止是指合同当事人消除继续合同的未来效力。合同终止有以下几点: 1、债务已按约定履行; 2、解除合同; 3、债务相互抵销; 4、债务人依法提取标的物; 5、债权人免除债务; 6、债权债务属于一人; 7、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 更多>
-
租房期间提前终止合同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6-11提前终止租房合同涉及到权利义务的解除,所以大家要注意以下事项: 第一,优先选择协商解除合同。也就是说,房东和租房者经过协商来提前终止合同,双方可以对提前终止合同的条件以及押金的退还等问题作出约定。协商提前终止租房合同,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纠纷,避免纷争。 第二,以非协商方式解除租房合同时,必须要谨慎小心。一定要确认发生了法律规定的上述八种情况,这样才能放心地解除合同。由于大部分当事人对法律问题不是非
-
劳动合同终止的时候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海南在线咨询 2022-11-11劳动合同终止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用人单位或劳动者一方在合同期限届满时,强迫对方续订合同。 二、合同到期后,双方当事人即不办理续订合同手续,也不终止合同,继续保持事实上的劳动关系。 三、双方当事人在办理续订手续时不合法或不完备。
-
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额,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青海在线咨询 2022-09-03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到期之前提出解除合同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对于经济补偿金的计算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需注意: (1)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年限。按照现有的法律规定在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规定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的经济补偿金。本案中,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应发给陆某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2)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我国法律
-
怎样提前终止租房合同,提前终止租房合同应注意哪些问题和手续河北在线咨询 2022-04-14怎样提前终止租房合同,第一,优先选择协商解除合同。也就是说,房东和租房者经过协商来提前终止合同,双方可以对提前终止合同的条件以及押金的退还等问题作出约定。协商提前终止租房合同,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纠纷,避免纷争。第二,以非协商方式解除租房合同时,必须要谨慎小心。一定要确认发生了法律规定的上述八种情况,这样才能放心地解除合同。由于大部分当事人对法律问题不是非常懂,所以在提前终止租房合同前应当听取律师的
-
加盟合同注意哪些问题, 加盟合同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澳门在线咨询 2022-03-06一、加盟合同应该注意的问题(一)签订合同之前应当考察特许经营企业的基本情况。加盟商在签订加盟合同之前应当对特许经营企业工商登记情况、是否具有特定产品的经营资格、是否拥有商标或专利权等企业基本情况进行考察。这些一般都可以通过上网查询而获得。如果遇到不理解或有疑问的问题,建议咨询相关专业人员,而不要盲目轻信特许经营企业的解释。如法官在审理案件中经常发现,不少特许经营企业故意混淆“专利申请号”与“专利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