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者之间根本的区别在于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如果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则构成合同诈骗罪,否则系民事纠纷。
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要在综合考察以下客观情况的基础上加以确定:
1、审查行为人主体资格;
2、考察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履行合同的能力;
3、行为人是否有积极履行合同的行为;
4、考察未履行合同的原因;
5、考察行为人在对方当事人履行或部分履行合同后的表现。有学者强调非法占有为目的不仅发生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亦可产生在履行合同过程中,而且注重考察事后是否挥霍对方当事人的货物、货款等。
诈骗行为,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欺诈的手段骗取或利用受害人的无知而骗取其财物。而经济纠纷则是双方发生经济方面的纠纷,是一种法律上的民事行为纠纷。
一般来说,两者比较容易混淆的,就是典型的借钱不还的问题。借了钱,债务人打了欠条,然后没钱还,如何界定是经济纠纷还是诈骗,真的很难说。但按照目前我国刑法疑罪从无原则,在无法区分诈骗还是经济纠纷且没有证据证明诈骗时,应当以经济纠纷来定论。
一、经济纠纷属于什么案件?
1、经济纠纷就是经济案件。
2、有合同,就是对应的合同纠纷。
3、无合同,也会有对应的民商事纠纷。
经济纠纷有两大类:
一是经济合同纠纷,如买卖合同纠纷,借款合同纠纷,承揽合同纠纷,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技术合同纠纷等;
二是经济侵权纠纷;如知识产权(如专利权、商标权)侵权纠纷、所有权侵权纠纷、经营权侵权纠纷等。
在市场经济中,合同是平等的市场主体间确立交易关系,共同实施交易行为,追求和实现经济目的的法定和普遍的形式,因此,合同纠纷是经济纠纷的主要部分。
-
如何界定诈骗与经济纠纷,诈骗罪的量刑标准是多少?
52人看过
-
经济纠纷与诈骗罪的本质差异
138人看过
-
民间借贷纠纷与集资诈骗的界限
197人看过
-
诈骗罪如何转经济纠纷
243人看过
-
盗窃与经济纠纷的界定怎么划分
348人看过
-
诈骗罪是否为经济纠纷的副产品?
490人看过
债务人,与"债权人"相对,是债之关系中有义务按约定的条件向另一方(债权人)承担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当事人。是指根据法律或合同、契约的规定,在借债关系中对债权人负有偿还义务的人。债务人死亡后,债权人仍然有权追讨债务。首先,如果债务人留有遗产的,... 更多>
-
经济纠纷与诈骗罪的界限是什么,具体的规定是什么辽宁在线咨询 2023-08-31根本的区别在于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如果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则构成合同诈骗罪,否则系民事纠纷。在客观手段方面,诈骗采取的是欺骗或隐藏事实的手段,而经济纠纷是正当行为。
-
欺诈与经济纠纷的界限如何划分?福建在线咨询 2025-01-09诈骗罪和经济纠纷的区别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鉴别:首先,观察纠纷产生后,相关方是否具有偿还债务的诚意或表现出一定的还款行动。若对方仍在持续进行一定量的偿还款项,则这不足以构成诈骗罪。其次,需要考虑对方是否存在逃避责任或潜逃的行为。如果在欠下债务后,相关人员长期避而不见,避免与他人接触或保持联系,则这种行为可能被视为存在诈骗的嫌疑。最后,需要关注欠债者所使用资金的用途。如果借款主要被用于生产经营之
-
诈骗和经济纠纷的界定广东在线咨询 2024-03-15经济纠纷和诈骗两者的区别如下:1、两者的含义不同。经济纠纷是指市场经济主体之间因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矛盾而引起的权益争议。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2、主观目的与客观手段不同。诈骗主观目的是非法占有,而经济纠纷不是;客观手段中,诈骗采取的是欺骗或隐藏事实的手段,而经济纠纷是正当行为。
-
如何界定经济纠纷和诈骗北京在线咨询 2023-09-191、经济纠纷是指市场经济主体之间因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矛盾而引起的权益争议,包括平等主体之间涉及经济内容的纠纷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为行政管理相对人与行政机关之间因行政管理所发生的涉及经济内容的纠纷。 2、经济纠纷有两大类:一是经济合同纠纷,如买卖合同纠纷,借款合同纠纷,承揽合同纠纷,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技术合同纠纷等;二是经济侵权纠纷;如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所有权侵权纠纷、经营权侵权纠纷等。在市
-
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是什么, 合同诈骗罪与经济诈骗界限广西在线咨询 2022-03-30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 第七十七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二、合同诈骗犯罪往往与合同纠纷交织一起,罪与非罪的界限容易混淆。要划清它们的界限,大体有三种情形: (一)内容真实的合同 即行为人是在有实际履行能力的前提下签订的合同。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