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对于民事争议是可以按情况进行审理的。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在涉及行政许可、登记、征收、征用和行政机关对民事争议所作的裁决的行政诉讼中,当事人申请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的,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审理。
行政诉讼的审理对象
网友提问:行政诉讼审理对象是什么?
律师解答:行政诉讼一般处理的是行政争议,因而行政诉讼的审理对象一般而言就是行政争议。行政争议是指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和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的过程中因为一定的原因而双方发生一定的争议。在这样的争议中一般而言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属于弱势的一方。因而行政诉讼的存在就是能够给在行政争议中处于弱势群体一方能得到公平公正的解决。而作为被告方的行政机关必须是有行政主体资格的行政机关才能被认定为被告。
相关知识:
行政机构成为行政主体的具体类型有
1、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授权规定而直接设立的专门行政机构,如专利复审委员会、商标评审委员会等;
2、获得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的行政机关的内部机构;
3、获得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的政府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
4、各级政府的组成部门不应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行政机构当然更不应该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其行为责任应由设立该机构的人民政府或者设立该机构的行政机关所属的人民政府承担。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一条
在涉及行政许可、登记、征收、征用和行政机关对民事争议所作的裁决的行政诉讼中,当事人申请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的,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审理。
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认为行政案件的审理需以民事诉讼的裁判为依据的,可以裁定中止行政诉讼。
-
行政诉讼是否能够合法地审理民事争议
431人看过
-
民事诉讼中能否处理行政争议
476人看过
-
行政诉讼是否应当审理涉及民事争议的案件
340人看过
-
行政诉讼解决民事争议问题诌议
249人看过
-
行政行为涉及与他人的民事争议是先提起民事诉讼还是行政诉讼?
64人看过
-
行政合同争议引起的行政诉讼是否处理
481人看过
行政诉讼案件一般都是开庭审理的。法院会公开审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等案件的,可以不公开审理。经法院审理的案件,法院都会公开进行判决的宣告。我国人民法院对于行政诉讼案件进行审理的方式为: 1、首先,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合议庭; ... 更多>
-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对行政规范文件是否有争议山西在线咨询 2022-07-14法院可以依法查明,也可以由当事人另行提起行政诉讼。 2、《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诉讼: (五)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恢复诉讼。 二、“先民后行”还是“先行后民”,要看哪一个诉讼的解决构成另一个诉讼的前提条件。审判实践中可以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先行政诉讼后民事诉讼、先民事诉讼后行政诉讼、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分别进行或者行政附带
-
行政复议民事争议行政争议宁夏在线咨询 2022-08-21行政裁决是指行政机关或法定授权的组织,依照法律授权,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的民事纠纷(争议)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是公
-
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联系是什么,当事人能否一并主张解决行政争议海南在线咨询 2022-02-13不能,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有很多不同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联系第一,行政诉讼解决的相当一部分行政争议成为解决民事争议的前提条件。法院通过行政诉讼处理行政争议时,有可能也有必要一并解决与此相关的民事争议,这就是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它体现了诉讼经济原则,便于当事人双方解决争议,也可以避免出现一事多判的矛盾结果。在民事诉讼过程中,也可能出现行政争议的先决性或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审查问题。通常情况下,民事诉讼应当中
-
如何举证行政诉讼中的民事争议甘肃在线咨询 2021-11-18(一)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但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起诉期限的除外;(二)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证明其申请的事实;(三)在共同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中,证明因被告侵害造成损失的事实;(四)其他应当由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事项。
-
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能否合并审理?江苏在线咨询 2024-11-25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行政公益诉讼和民事公益诉讼可以被统筹审理。这是因为这两种诉讼类型在诉讼目的、诉讼标的或诉讼参与者等方面存在紧密联系。当这些关键领域出现相似甚至共通之处时,法院可以考虑将两起案件纳入同一个审判环节中审理,从而提高司法效率、避免重复劳动,并确保裁判结果的一致性。 不过,这种统筹审理并非没有前提条件。在考虑是否进行统筹审理时,法院必须权衡各方面的因素,包括具体的案件详情、各方的意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