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属于故意犯罪。醉酒驾驶行为人明知道自己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是一种危险驾驶行为,仍然这样做,所以主观上是故意为之,因此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抱着希望或放任的态度。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以上是对这个问题的解答。
一、醉酒驾驶逃逸致人死亡会加重定罪量刑吗
醉酒驾驶逃逸致人死亡会加重定罪量刑。醉酒驾驶构成危险驾驶罪,逃逸致人死亡构成交通肇事罪,应当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醉酒驾驶逃逸致人死亡符合交通肇事罪逃逸情节恶劣的情形,应当加重定罪量刑。
二、交通事故撞死儿童怎么判刑?
交通事故撞死儿童的,对行为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有逃逸情节的,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酒后犯罪是过失还是故意
216人看过
-
不作为属于犯罪还是过失犯罪
440人看过
-
酒后犯罪连续撞人构成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
269人看过
-
酒后犯罪认定为故意还是过失
120人看过
-
醉酒驾车发生事故属于故意犯罪吗
409人看过
-
胁从犯是属于故意的还是过失的
66人看过
酒驾是指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辆的行为。 酒驾并不存在量刑标准。因为一般的酒驾行为仅仅是行政违法行为,并不会触犯刑法。因此,法院并不会对一般的酒驾行为作出定罪和量刑。有量刑标准的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主要是指醉驾的行为。... 更多>
-
酒驾造成人身伤害是否属于故意或过失犯罪?山东在线咨询 2025-01-12将醉酒驾车和危险驾驶归类为蓄意犯罪的原因在于,饮酒会导致个体自我意识严重或局部丧失,从而使驾驶机动车辆的行为具有危险性。类似地,涉嫌故意在道路上过度饮酒,即使明确知道这种行为可能对公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但仍然故意为之,因此也被视为蓄意犯罪。
-
非法采矿是过失犯罪,还是故意犯罪,属于什么犯罪类型澳门在线咨询 2024-08-30属于《刑法》规定的“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犯罪类型。《刑法》基本处罚规定如下: 第三百四十三条【非法采矿罪;破坏性采矿罪】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范围采矿,或者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酒驾属于刑法中的故意犯罪?西藏在线咨询 2022-07-02酒驾属于故意犯罪。醉酒驾驶行为人明知道自己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是一种危险驾驶行为,仍然这样做,所以主观上是故意为之,因此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抱着希望或放任的态度。《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
-
前罪属故意犯罪后罪属过失犯罪,是否认前科山西在线咨询 2022-10-08犯过故意伤害罪,其后又犯过失罪,算有前科。曾经犯罪,受过刑罚处罚。前科是指上一次的犯罪事实及受到的刑罚,常用于有前科,即以前因故受到过刑罚。有前科的人又犯新罪,如果符合累犯的条件,就构成累犯,要从重处罚。有某种前科的人不能担任某些职务,如被剥夺过政治权利的人不能担任中国人民法院中助理审判员以上职务。曾有违法行为,受过行政处罚的,不能视为有前科。
-
过失犯罪是故意犯罪吗?那过失犯罪和故意犯罪的区别呢?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8-19不一定,中国刑法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的形式: (1)疏忽大意的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 (2)过于自信的过失。即行为人预见了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轻信能够避免,实际上又未能避免,以致发生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