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合同诈骗罪的认定有哪些判断依据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10-12 02:14:12 236 人看过

一、对合同诈骗罪的认定有哪些判断依据

对合同诈骗罪的认定有以下判断依据:

1.侵犯了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

2.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犯罪主体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实施了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3.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与单位。

4.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

二、合同诈骗罪和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

合同诈骗罪和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如下:

1.主观目的不同。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主观上是以签订合同为名,以达到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而民事欺诈行为人虽然也有欺诈的故意,但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2.客观方面不同。

3.履行合同的实际行为不同。合同诈骗中行为人根本无履行诚意,客观上不作履行合同的任何积极努力,或者是履行小部分而骗取大部分财物;而民事欺诈行为,行为人有履行合同的诚意,能够虽有可能无法完全履行,但能作各种努力。

4.对所获财物的处理方式不同。

5.产生的法律后果不同。

三、合同诈骗的单位犯罪的立案标准

合同诈骗的单位犯罪的立案标准: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

2.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元至20万元以上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1日 22:3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诈骗与欺诈:判断依据何在?
    这段内容讲述了诈骗罪的构成要件。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诈骗罪侵犯的对象是公私财物,诈骗罪主体是一般主体,诈骗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诈骗罪需要满足四个要件才能构成,包括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准确。在具体情况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为:(一)客体要件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本法已于第193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二)客观要件诈骗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三)主体要件本诈骗罪主体是
    2023-09-05
    354人看过
  • 了解合同诈骗:关键信息与判断依据。
    构成合同诈骗罪的要件是:客体要件: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主体要件:个人或单位均可构成。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合同诈骗罪四要件是什么(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合同的管理制]度、诚实信用的市场经济秩序和合同当事人的财产所有权。(二)客观要件本罪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在签订或履行合同过程中,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这里的虚构事实指行为人捏造不存在的事实,骗取被害人信任,其表现形式主要为:假冒订立合同必需的身份;盗窃、骗取、伪造、变造签订合同所必需的法律文件、文书、制造“合法身份”、“履行能力”的假相;虚构不存在的基本事实;虚构不存在的合同标的,等等。隐瞒事实真相是指行为人对被害人掩盖客观存在的基本事实。其表现形式主要
    2023-07-13
    120人看过
  •  集资诈骗罪行的认定依据
    集资诈骗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行为人的目的、集资方式和履行集资合同的能力及诚意等。如果数额不大,则不应认定构成犯罪。这一原则强调了行为人必须具有非法集资的目的,并且采取了欺诈手段来获取他人的钱财,才能被认定为集资诈骗罪。同时,该原则还规定了数额的大小标准,如果数额不大,则不应认定为犯罪。集资诈骗的认定标准如下:我们需要考虑行为人的目的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意图。(2)考察行为人集资的方法,即考察行为人是否采用了欺骗的方法。(3)考察行为人履行集资合同的能力和诚意。(4)集资诈骗的数额大小。如果数额不大的,不应认定构成犯罪。 集 资 方 式 欺 诈 考 察集资方式欺诈是一种常见的非法集资行为,其特点是通过虚假的集资项目、夸大的投资回报率或者营造虚假的投资氛围来吸引投资者,进而通过向投资者收取高额的集资费用或者通过股票、期货等金融市场的虚假交易来获取暴利。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集资方式欺诈
    2023-09-07
    307人看过
  • 明确诈骗罪各种数额的判断依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八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贷款诈骗罪的金额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
    2023-07-12
    293人看过
  • 合同诈骗罪的判定依据及其法律适用
    合同诈骗罪一般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明知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或有效的担保,采取欺骗手段和他人签订合同,骗取财物数额较大或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合同诈骗一百万,一般会被判处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还会被判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因为我国刑法规定,如果个人诈骗价值三十万元以上的公私财物,单位诈骗价值两百万元以上的公私财物,那么属于诈骗金额特别巨大。挪用公款100万要判多少年挪用公款100万元,如果能够退还,可以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拒不退还,应处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挪用公款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
    2023-07-01
    462人看过
  • 贷款诈骗罪的认定标准及判刑依据
    贷款诈骗罪认定判刑的标准:1、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原因;2、使用虚假经济合同;3、使用虚假证明文件;4、使用虚假产权证明作为担保或者超过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5、以其余方式诈骗贷款。贷款诈骗罪是以欺诈、隐瞒、造假等方式来骗取财产,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区分犯罪和非犯罪界限的重要标准。如何认定贷款诈骗罪(一)贷款诈骗罪与非罪的区别。贷款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而贷款纠纷是指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与贷款人之间在签定、履行借款合同过程中产生的经济纠纷。(二)单位实施贷款诈骗的处理。根据刑法第193条规定,贷款诈骗罪的主体中不包括单位,因此,单位不构成贷款诈骗罪。(三)司法实践中的冒名贷款行为的性质。首先讨论共同犯罪中的情况。行为人与其他人相勾结实施贷款诈骗行为的,可以构成贷款诈骗罪的共犯。如果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以高利
    2023-07-05
    329人看过
  •  诈骗罪与20,000元:判断依据是什么?
    根据实际情况,诈骗金额达到2万元就属于诈骗刑事犯罪。诈骗数额较大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刑罚,并处以或者单处罚金。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将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根据实际情况,如果诈骗金额达到2万元,就属于诈骗刑事犯罪。这种行为被视为诈骗数额较大。如果被定罪,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以或者单处罚金。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分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诈 骗 数 额 大 小 如 何 划 分 ?诈骗是一种常见的犯罪行为,其对受害人的财产和身心安全造成极大的伤害。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数额的划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诈骗金额,二
    2023-09-01
    101人看过
  • 诈骗罪认定的法律依据与裁判实践
    (1)概念: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2)构成要件:第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第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第三,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第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诈骗罪合同与诈骗罪的区别1、在侵犯客体上:诈骗罪只侵犯了公私财产的所有权,是简单客体,而合同诈骗罪除了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外,还侵犯了市场交易秩序和国家合同管理制度,因此侵犯的是复杂客体,这也是为什么诈骗罪属于侵犯财产的犯罪,而合同诈骗属于破坏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的原因所在。2、在犯罪客观方面:诈骗罪主要表现在行为人采取欺骗的行为,使受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而交付财
    2023-07-16
    307人看过
  • 诈骗罪金额是否成为判断依据?
    是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实践中,各省的立案标准不一,一般在3000-5000元之间。诈骗罪金额能如何认定根据法律规定:1、个人诈骗公私财物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2、个人诈骗公私财物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3、个人诈骗公私财物五十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
    2023-07-05
    77人看过
  • 诈骗罪如何去认定,诈骗罪的对象有哪些
    一、诈骗罪应如何去认定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长期拖欠不还的,或者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而骗取款物,到期不能偿还的,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没有挥霍一空,不赖帐,不再弄虚作假骗人,确实打算偿还的;还有些打借条之后伪造还款收条的,诈称已经还款的,仍属借贷纠纷,不构成诈骗罪。1、诈骗罪与代人购物拖欠货款行为的界限对以代人购买紧缺商品的名义,取走货款,没买到东西,又擅自挪用货款,拖欠不还款的行为,应着重考察其真实目的、双方的关系、事情的起因、代办人的具体行为、拖欠的情节、后果等等,从而正确判断其是否有非法占有的意图。如能明确想代人购物,因故未能买到挪用仍拟归还的,不能以诈骗罪论处。如果以代购为名,行诈骗之实,骗取大量财物,大肆挥霍,根本无意归还,也无力归还的,应以诈骗罪论处。2、诈骗罪与集资办企业因亏损躲债的界限如果确实是集资经商办企业,但因经营不善,亏损负债,为躲债而外出,仍属财产债务纠纷。这同诈骗
    2023-04-04
    326人看过
  • 合同诈骗罪有哪些认定方式
    (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行为人实施的合同诈骗行为,只要是采取了这四种方法外的方法,都可以用合同诈骗罪的“其他方法”去认定其犯罪。合同诈骗罪的基本量刑标准有哪些?行为人构成合同诈骗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合同诈骗罪犯罪构成是:本罪的客体是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为故意。《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
    2023-07-25
    311人看过
  • 劳动关系确认的判断依据有哪些
    根据原劳动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一条之规定,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判断: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1)劳动者主体资格劳动法中的劳动者,是指法定就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在用人单位管理下独立给付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根据《劳动法》第十五条之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同时根据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的规定,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的,应该退休。《劳动合同法》第44条明确规定,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合同终止。《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1条也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者应当是年满十六周岁至退休年龄的,具有劳动能力,在用人单位管
    2023-04-29
    492人看过
  • 量刑标准:合同诈骗罪的判决依据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自然人犯本罪的,根据犯罪数额或情节的程度不同,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而单位犯本罪的,对还应当对单位判处罚金。合同诈骗罪立案流程合同诈骗罪是公诉案件,案件流程大致如下:1、受害人需要向派出所或公安局报案;2、报案需要准备一系列的报案材料,警察审核以后符合立案条件便可以立案;3、立案后公安机关便进行侦查以确定事实和收集证据;4、公安机关侦查完毕后,便会将案件移交检察院;5、检察院受到材料后会审查起诉,经审查若构不成犯罪(包括合同诈骗罪法定构成要件不满足或证据不足等情形)便不提起公诉,若初步认为构成犯罪变会向法院提起公诉;6、提起公诉后,最后由法院进行审理、
    2023-06-30
    459人看过
  • 合同诈骗罪量刑依据有哪些?有追诉期吗?
    一、合同诈骗罪量刑依据有哪些?合同诈骗罪的量刑依据有《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该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实施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
    2023-06-23
    369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诈骗罪的诈骗数额如何认定?诈骗罪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浙江在线咨询 2023-10-11
      刑法中规定了许许多多个罪名,诈骗罪也是其中之一,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过不少诈骗的例子,我们也了解到不是所有的诈骗都能得到立案侦查,只有诈骗达到一定数额才可以,那么,诈骗罪的诈骗数额如何认定?四川阳安律师事务所李芹斌律师解析。诈骗罪的诈骗数额如何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的相关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的诈骗数额
    • 对违法票据付款罪的判断有哪些依据
      青海在线咨询 2021-10-11
      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票据业务中,承兑违反票据法规定的票据,支付或保证,直接经济损失金额在20万元以上的,应立案起诉。
    • 无效合同是什么,合同诈骗罪的定罪依据有哪些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3-31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怎样借款构成诈骗罪,判断的依据是哪些?
      辽宁在线咨询 2022-12-12
      “借钱不还”型诈骗,即借贷式诈骗,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借贷的形式,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使受害人陷于错误认识并自愿处分财产,从而骗取公私财物的诈骗方式。 (一)借贷式诈骗和民间借贷之间的区别借贷式诈骗与民事债权债务纠纷在表现形式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都是以借款为名转移财产、到期无法偿还债务等等。
    • 判断合同有效的依据具体有哪些?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6-14
      “由于格式合同条款订入合同并没有双方当事人的协商,即使存在不公平、不合理的内容,相对人也无法提出异议,对此类合同条款,就应当依据民法基本原则,如 公序良俗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显失公平原则、平等互利原则等作为判断依据。” 在各国立法与司法实务中,判断合同有效的依据主要采取了三个民法基本原则作为判断格式合同条款效力的依据,即公序良俗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和禁止权利滥用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