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特权和豁免公约》介绍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1 17:00:50 483 人看过

一、《联合国特权和豁免公约》签订的背景

与外交特权与豁免相比,国际组织的特权与豁免是一种新型的特权和豁免。有关国际组织特权与豁免的规则不仅与国际组织的产生相伴而行,而且是在外交特权与豁免的基础之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给予国际组织以特权和豁免的实践开始于19世纪初期,在国际联盟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联合国成立以后,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各种国际组织与日俱增,以前规定的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的笼统提法已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从而产生一种专门适用于国际组织的特权与豁免制度的需要。此后有关国际组织特权与豁免的条约仅使用特权与豁免这一一般的提法而避免使用外交一词,因为这可以包括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为履行其宗旨、行使其职能所可能需要的一切特权与豁免,同时又可以避免预先承担给予有关人员以外交特权与豁免的义务。现在,关于国际组织特权与豁免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国际组织的基本文件、《联合国特权和豁免公约》和《联合国专门机构特权和豁免公约》等多边国际公约和总部协定之中。通过联合国大会的决议,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开始了关于这个题目的条约编纂工作。国际组织本身的特权与豁免因国际组织的类型和职能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联合国组织作为最大的全球普遍性国际组织负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职能,具有最高限度的特权与豁免。

二、《联合国特权和豁免公约》条款内容

《联合国特权和豁免公约》由序言和9个条文组成,1946年2月13日由联合国大会通过,于1946年9月17日生效。

1.《联合国特权和豁免公约》的目的和宗旨

关于《联合国特权和豁免公约》的目的和宗旨,序言提及鉴于《联合国宪章》第104条规定,本组织于每一会员国之领土内,应享受于执行其职务及达成其宗旨所必需之法律行为能力,又鉴于《联合国宪章》第105条规定,本组织于每一会员国之领土内,应享受于达成其宗旨所必需之特权及豁免。联合国会员国之代表及本组织之职员,亦应同样享受于其独立行使关于本组织之职务所必需之特权及豁免。因此,给予联合国以特权与豁免在于实现联合国组织的宗旨和原则,是该组织独立履行其职能所必需的。

2.《联合国特权和豁免公约》的具体条款

公约虽然只有9个条文,但是却包括了两类特权与豁免:一是联合国组织本身的特权与豁免;二是联合国有关人员的特权和豁免,即联合国会员国代表、联合国职员以及为联合国执行使命的专家的特权与豁免。

联合国组织本身的特权和豁免具体体现在公约第1至3条之中,其中所确认的具体内容在诸多方面与1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给予外交使馆的特权与豁免措辞类似。

公约确认联合国具有法律人格,这是它享有特权与豁免的前提和基础。

公约随后规定联合国组织本身的特权与豁免包括:联合国的财产与资产、不论其位于何处,也不论其由何人持有,对于各种方式的法律程序享有豁免,但在特殊情况下,经联合国明示抛弃其豁免时,不在此限。惟缔约各国了解抛弃豁免于不适用任何强制性之措施;联合国的房舍不受侵犯;联合国通讯便利;联合国的档案以及一般而论属于联合国或联合国所持有的一切文件不得侵犯;联合国享有持有款项、黄金或任何货币从自一国至他国或在一国境内转移此类款项、黄金或任何货币,兑换货币的自由;联合国及其资产、收入以及其他财产,免除一切直接税,但对于事实上纯为公用事业服务费用的捐税除外。

联合国会员国代表、联合国职员、为联合国执行使命的专家的特权与豁免,具体分别体现在公约第4条、第5条、第6条之中。这些人员所享有的特权与豁免方面有很多很相似的地方,只是其范围和程度有所不同。有关特权与豁免的内容主要有:

(1)其人身不受逮捕,其私人行李不受扣押;

(2)其以公务资格发表的口头或是书面的言论及实施的一切行为或豁免于法律程序;

(3)其一切文书和文件均属不可侵犯;

(4)其通信自由;

(5)其得自联合国的薪给和报酬免纳税捐;

(6)豁免国民服役的义务,其本人、连同其配偶及受抚养亲属豁免移民限制和外侨登记;

(7)其私人行李享有给予外交使节的同样的豁免和便利。

从公约中可以看出,以上的第1、3、4和6项的权利是联合国职员所不享有的,但是第5项特权是联合国职员由于其身份所特有。第6项是为联合国执行使命的专家所不能享有的。会员国代表的特权和豁免是最全面的。

三、中国加入情况

我国政府于1979年9月11日向联合国秘书长交存加入书,同时声明对公约第8条第30节持有保留。该公约1979年9月11日对中国生效。

公约第8条是关于争端解决的规定。我国在签署该公约时,对第8条第30节提出了保留。第8条第30节的表述是:除经当事各方协定援用另一解决方式外,本公约的解释或适用上所发生的一切争议应提交国际法院。如联合国与一个会员国间发生争议,应按照《宪章》第96条及《法院规约》第65条请法院就所牵涉的任何法律问题发表咨询意见。当事各方应接受法院所发表的咨询意见为具有决定性效力。

所谓条约的保留是指一国在签署、批准、接受、核准或加入时所作出的单方声明,不论怎样措辞或命名,旨在将该条约的某些规定在对该国适用上排除或改变其法律效果。对所加入的相应的国际条约中只要是涉及到将争端提交到国际法院管辖时,我国一般均提出相应的保留,如对1966年《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公约》第22条、1969年的《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66条、1984年《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第30条第1款等提出了保留。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政府一贯主张通过政治途径即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通过采用谈判和协商的方式更能体现主权平等原则;其次要原因在于需要进一步积累国际诉讼方面的经验。应该看到我国现在在这方面有一个转移的趋势,即在我国加入WTO以后中国政府也开始积极的以第三方的身份参与经贸争端的司法解决。

四、关于《联合国特权和豁免公约》的相关实践

除上述条约的保留外,实践中涉及公约问题最多的是关于条约的解释。所谓条约的解释是指对一个条约的具体规定的正确含义的剖析明白,其目的在于使条约为当事国善意履行。在实践中,尽管一般都承认国际组织专家享有该公约中的第6条第22节规定的特权与豁免,但是关于该条款的解释却产生了一些难题,国际法院仅在1989年至1999年10年间就先后两次对条款的解释发表咨询意见。

国际法院的第一个咨询意见涉及联合国与罗马尼亚间关于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下设小组委员会特别报告员的特权与豁免所发生的争议,其实质是确定该公约第6条第22节是否适用于联合国下属机构所设委员会的特别报告员。另一个咨询意见是关于联合国与马来西亚就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人权委员会特别报告员豁免于法律程序所发生的争议。

国际法院遵循目的与宗旨的解释方法认为,为实现国际组织的宗旨与原则、保证国际组织独立履行职能,这种特权与豁免不仅当然适用于特别报告员,而且存续于专家执行使命期间,包括为执行其使命在旅途中所需的时间内,因此应得到有关会员国的尊重。一国单方面宣布终止国际组织专家的使命是不适宜的。对于联合国秘书长就联合国专家在执行使命过程中所为言论是否豁免于法律程序拥有排他的决定性权利,国际法院没有做出肯定的答复,但不可否认联合国秘书长在此类豁免问题上的作用至关重要。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6日 13:4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逮捕相关文章
  • 遗赠的介绍和特征
    遗赠是遗嘱人用遗嘱的方式将个人财产的一部或全部于死后赠给国家、集体或法定继人以外的人的自然人,并在死后生效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其中设立遗嘱的自然人称为遗嘱人,被遗嘱人指定接受遗产的人称为受遗赠人。遗赠具有以下特征:一、遗赠是单方面的法律行为。遗嘱人通过遗嘱将个人财产遗赠给他人时,并不需要征得其同意。遗赠人在生前亦可单方取消该遗赠。同样,受遗赠可以接受遗赠,也可不接受遗赠。二、遗赠是无偿的、自愿的,死后才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为。三、受遗赠人是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其他人,包括国家、集体组织和社会团体和个人。四、遗赠的标的只能是遗产中的财产权利,而不能是财产义务(如债务)。五、受遗赠权不能由他人代替行使。遗赠抚养协议的概念和特点遗赠扶养协议,是指受扶养人(即遗赠人)与扶养人签订的关于扶养人承担受扶养人生养死葬的义务,受扶养人将自己的财产于死后赠与扶养人的协议。扶养人可以是公民也可以是集体经济组织。《
    2023-07-06
    466人看过
  • 《联合国国际汇票与国际本票公约》简介
    《国际汇票本票公约》提供了关于供国际商业交易当事方选择使用新国际票据的法律规则的全面法典。公约旨在克服国际支付所使用的票据目前存在的主要差别和不确定性。如果当事方使用特定形式的流通票据表明该票据受贸易法委员会公约管辖,则适用此公约。《国际汇票本票公约》共9章,90条。其主要内容包括:第1章,适用范围和票据格式;第2章,解释;第3章,转让;第4章,权利和责任;第5章,提示、不获承兑或不获付款而遭退票和追索;第6章,解除责任;第7章,丧失票据;第8章,期限(时效);第9章,最后条款。并明确规定,汇票是指本公约规定的国际汇票;本票是指本公约规定的国际本票;票据是指汇票或本票;受票人是指汇票已对他开出而尚未经他承兑的人;受款人是指出票人指示向他付款或签票人承诺向他付款的人;持票人是指按公约的规定拥有票据的人。同时,对受保护的持票人、保证人、当事人、到期、签字、伪造签字、货币等均作出规定。《国际汇票
    2023-06-06
    330人看过
  •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情况介绍
    世界经济相互依存度日益提高,人们广泛认识到改进法律框架、便利国际贸易和投资十分重要。贸易法委员会在制订这种框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该委员会负有促进采用和通过几个重要领域立法和非立法文书的使命。这些文书系经过涉及各种参与者的国际进程谈判达成。贸易法委员会的成员组成可以代表不同法律传统和经济发展水平。由于有了这一国际进程,贸易法委员会的案文被广泛认为可以提供适合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许多不同国家的解决方案。法律改革技术援助贸易法委员会开展多方面的技术援助活动,以促进其工作,并推动采用和通过其为逐渐协调和统一私法而拟订的立法和非立法案文。协调国际贸易法工作贸易法委员会肩负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协调联合国系统内外活跃在国际贸易法领域的各组织的工作,鼓励各组织之间的合作,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在国际贸易法的现代化和统一方面的效率、一致性和连贯性。最近几年,有越来越多的制订规则机构拟订了影响国际贸易领域的案文
    2023-06-06
    392人看过
  • 外交豁免权犯罪豁免吗
    外交豁免权犯罪不可以豁免。外交豁免权全称为外交代表的管辖豁免权。外交豁免权指一国派驻外国的外交代表(不论是常驻代表或临时使节)享有一定的特殊权利和优遇;豁免是指对驻在国管辖权的豁免,也可包括在外交特权之内。按照国际法或有关协议,在国家间互惠的基础上,为了保证和便利外交代表执行正常职务,各国根据相互尊重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原则,按照惯例或有关协议相互给予。外交特权和豁免本质上属于代表的国家,而不属于外交代表个人,因此个人无权自行放弃。一、外国人在中国殴打他人应该处罚吗应该处罚。殴打他人按照情节会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或者刑法,收到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处罚,二者都具有公法性质,一定程度上代表国家主权,因此适用属地管辖,处以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的行政拘留和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还会以故意伤害罪论处,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但是有豁免权的外国人不受中国法院管辖。二、中国法院有权对外国人判死刑吗有,但也
    2023-04-11
    378人看过
  • 主权豁免是管辖豁免吗
    法律综合知识
    一、主权豁免是管辖豁免吗主权豁免并不是管辖豁免。主权豁免:①又称国家豁免。主权国家不受别国法院管辖的权利,主要是司法豁免,即一国的国家行为和国家财产免受另一国法院的管辖。主权豁免也包括外交人员的特权与豁免。参见外交特权。②美国具有历史的法律原则之一。政府是国家主权的代表,不经其同意,在法院不受追诉。管辖豁免,指未经一国同意,不得在他国法院对其起诉或以其财产作为诉讼标的。二、管辖权的冲突和解决方式是怎么样的当一个以上的国家基于相同或不同的管辖基础而对同一个问题主张行使管辖权时,就会发生管辖权的冲突问题。对于管辖权冲突的解决,尚没有形成全面统一的国际法规则。在国家实践中,通常采用以下方法:(1)国内立法中制定不同范围的法律冲突适用规则,包括管辖权冲突时的适用规则。(2)通过国际公约解决缔约国之间在某些问题上的管辖权冲突,如确立有关国家的专属管辖权,或规定管辖权的优先顺序等。(3)通过有关国家间
    2023-04-20
    89人看过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和豁免条例》具体内容是什么?
    外交特权与豁免权实在国际交往中,已过对于驻在本国的其他国家的外交代表及享有外交代表资格的人员给予的一定的特殊权利和优惠待遇,这完全本着互相尊重主权和平等互惠的原则,有利于两国关系的发展。第一条为确定外国驻中国使馆和使馆人员的外交特权与豁免,便于外国驻中国使馆代表其国家有效地执行职务,特制定本条例。第二条使馆外交人员原则上应当是具有派遣国国籍的人。如果委派中国或者第三国国籍的人为使馆外交人员,必须征得中国主管机关的同意。中国主管机关可以随时撤销此项同意。第三条使馆及其馆长有权在使馆馆舍和使馆馆长交通工具上,使用派遣国的国旗或者国徽。第四条使馆馆舍不受侵犯。中国国家工作人员进入使馆馆舍,须经使馆馆长或者其授权人员的同意。中国有关机关应当采取适当措施,保护使馆馆舍免受侵犯或者损害。使馆的馆舍、设备及馆舍内其他财产和使馆交通工具免受搜查、征用、扣押或者强制执行。第五条使馆馆舍免纳捐税,但为其提供特
    2024-01-30
    283人看过
  • 报关运输联合体介绍
    美国报关运输协会(简称NCBFAA)是美国报关和运输企业的行业联合体。协会总部设在纽约,是非盈利性质的社会团体。目前该协会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正式会员600多家。美国报关运输协会作为美国海关与报关、运输企业之间的中介机构,一是服务经济贸易,努力维护报关、运输企业的共同利益,提供报关、运输、信息咨询和业务培训等服务。二是规范行业经营秩序,向会员单位介绍和解释美国政府,尤其是海关的有关政策规定,帮助和督促会员单位理解和执行政府的法规;对会员单位的工作程序和日常运作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和帮助。三是反映诉求,代表报关、运输企业与海关进行联络协调,将会员单位对美国政府有关法规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政府有关部门;四是架设联系纽带,促进本行业联系和会员之间的相互交流。美国报关运输协会将会员分为:正式会员、非正式会员、荣誉会员和联系会员。该协会每年召开一次年会,理事会每两月一次,时间和地点均有协会总裁决定。
    2023-06-05
    441人看过
  • 解读"要约豁免"
    要约收购豁免是指收购人持有、控制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0%时,继续增持股份或者增加控制的,应当以要约收购方式向该公司的所有股东发出收购其所持有的全部股份的要约。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以向中国证监会申请豁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投资者可以向中国证监会提出免于发出要约的申请,中国证监会自收到符合规定的申请文件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未提出异议的,相关投资者可以向证券交易所和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申请办理股份转让和过户登记手续。1、经政府或者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进行国有资产无偿划转、变更、合并,导致投资者在一个上市公司中拥有权益的股份占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比例超过30%;2、因上市公司按照股东大会批准的确定价格向特定股东回购股份而减少股本,导致投资者在该公司中拥有权益的股份超过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0%;3、中国证监会为适应证券市场发展变化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需要而认定的其他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
    2023-06-09
    257人看过
  • 居间合同和介绍行贿有什么联系
    一、居间合同和介绍行贿有什么联系居间合同和介绍行贿的联系是都有中间人,但又有很大的差别,具体为:1.从行为人的主观内容上区分。介绍贿赂罪的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介绍他人从事贿赂行为的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双方具有行贿、受贿意图,而故意从中介绍,借以非法获利或谋取其他利益;而合法的中介活动,行为人的主观意图是希望通过居间介绍,使经济活动中的某种合法经济交易或合作项目得以实现,而居间人从中收取必要的报酬。2.从行为的性质上区分。分清介绍行为所指向的对象是从事违法活动的行贿、受贿双方,还是进行正当经济活动的买卖双方。若被介绍的双方的经济来往关系体现的是权和钱的交易,则该介绍行为便是介绍贿赂的性质;如果被介绍的双方经济来往活动是体现等价、有偿原则,双方处于平等的法律地位上的经济关系,则该介绍行为是合法的居间活动。3.从行为的后果上进行区分。前者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其介绍贿赂的行为的成功必然要对某一违法犯
    2022-07-05
    71人看过
  • 要约和要约邀请的介绍
    合同以要约和承诺的方式成立。有时当事人发出了订立合同的要求,对方作了承诺,但是合同并不成立,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当事人发出的订立合同的要求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要约,可能只是要约邀请。那么什么是要约,什么是要约邀请呢?一、要约。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1.内容具体确定;2.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一般说来,要约成立的要件有四个:1.要约是特定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发出要约的目的在于订立合同,要约人必须使接收要约的相对方能够明白是谁发出了要约以便作出承诺。因此,发出要约的人必须能够确定,必须能够特定化。虽然合同双方都可以作为要约人,但作为要约人的必须是特定的合同当事人。2.要约必须向要约人希望与之缔结合同的相对人发出。要约一般应向特定人发出。因为,相对人的特定化意味着要约人对谁有资格作为承诺人,作为合同相对方作出了选择,这样对方一承诺
    2023-06-04
    108人看过
  • 江阴护照免签国家介绍
    (一)互免普通护照签证的国家(10个)巴巴多斯、巴哈马、厄瓜多尔、斐济、格林纳达、毛里求斯、圣马力诺共和国、塞舌尔、塞尔维亚、汤加(二)单方面允许中国公民免签入境国家或地区名单(16个)亚洲(3个):阿联酋、印度尼西亚、韩国(济州岛等地)非洲(3个):摩洛哥、法属留尼汪、突尼斯美洲(7个):安提瓜和巴布达、海地、南乔治亚和南桑威奇群岛(英国海外领地)、圣基茨和尼维斯、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英国海外领地)、牙买加、多米尼克大洋洲(3个):美属北马里亚纳群岛(塞班岛等)、萨摩亚、法属波利尼西亚
    2023-05-29
    221人看过
  • 赦免和豁免的区别
    法律综合知识
    赦免和免除处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赦免是减轻罪责或刑罚,免除处罚是因法定事由不适用行政处罚。赦免适用于已判刑者,免除处罚适用于未判刑者。量刑时需考虑多个因素,如动机、恶性、累犯、自首、立功和认罪态度。如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刑事辩护律师。 赦免和免除处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赦免是指免除或减轻罪犯的罪责或刑罚,而免除处罚是指因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法定事由存在,行政执法机关对某些形式上虽违法但实质上不应承担违法责任的人不适用行政处罚的行为。赦免是已经判刑的,而免除处罚是还未判刑的。在量刑时,会综合考虑犯罪动机、主观恶性、是否累犯、有无自首、立功情节,以及当事人的认罪态度等因素来确定。如果有任何疑问,建议及时委托专业刑事辩护律师提供帮助。 赦免和豁免:法律上的容错与权利保护 赦免和豁免是法律领域中常用的概念,它们都与容错和权利保护有关。赦免是指国家或政府对个人或团体的刑事责任进行特殊处理,从而减轻或取
    2024-03-25
    460人看过
  • 国家豁免问题
    国家及其财产享受豁免是国际法上一项重要的原则,它来源于国家主权原则。(一)国家豁免权的内容国家豁免主要包括司法豁免、行政豁免和税收豁免。在国际私法上,主要是司法豁免问题,具体内容包括:司法管辖豁免。即未经一国明确同意,任何其他国家的法院都不得受理以该外国国家为被告或者以该外国国家财产为诉讼标的案件。诉讼程序豁免。即未经一国同意,不得强迫该国出庭作证或提供证据,不得对该外国的国家财产采取诉讼保全等诉讼程序上的强制措施。强制执行豁免。即使一国同意在他国法院作为被告或主动作为原告参加民事诉讼,未经该外国国家明确同意,受诉法院不得对该外国的国家财产采取诉讼保全等诉讼程序上的强制措施。(二)国家豁免权问题的提出国家豁免问题主要是在国际民商事交往中产生的,即一个国家能否在外国被诉的问题,国家豁免问题可能在以下情况下提出来:国家在外国法院直接被诉;国家虽然没有在外国法院直接被诉,但在某个诉讼案件中涉及到
    2023-06-07
    428人看过
  • 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应怎么解决?
    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其解决的途径是外交途径。外交途径亦称外交渠道。指主权国家之间通过其政府外交部、常驻外交代表机关来进行的外交交涉的途径。外交途径一般有两种:一是通过本国外交部同其他国家驻在本国的使领馆进行联系和交涉;二是通过本国驻外使领馆与驻在国外交机构进行联系和交涉。《刑法》第十一条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2024-05-04
    137人看过
换一批
#强制措施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逮捕
    词条

    逮捕是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中最严格的一种,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依法拘留嫌疑犯、被告人,在一定时间内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逮捕不仅剥夺了嫌疑犯和被告人的人身自由,拘留时间也很长,一般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之前。... 更多>

    #逮捕
    相关咨询
    • 什么是外交特权和豁免权?
      辽宁在线咨询 2023-06-12
      所谓外交特权和豁免权,是依照国际惯例,一个国家为保证驻在本国的外交代表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正常执行职务而给予的一种特殊权利和优待。这这种特权和优待是建交国家之间互相尊重主权和平等互利而作出的。一方面尊重了驻在国的主权和法律的尊严,另一方面又保障了派遣国的权利和两国之间的正常外交关系。
    • 简述豁免权的特征是什么
      广东在线咨询 2023-09-11
      豁免权的特征如下: 1、豁免权是职业特权。豁免权是法律赋予辩护律师的专有权利; 2、豁免权是程序性权利。豁免权只发生在刑事诉讼以及与之相关程序中,辩护律师在执业活动之外的个人行为以及有关言论不受此特权保护; 3、豁免权是不可放弃权。豁免权是基于当事人委托或法院指定而产生的,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保证实体公正及程序公正。
    • 如何看待外交特权与豁免
      福建在线咨询 2023-07-26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看待外交特权与豁免权: 1、定义不同 外交特权是国际法上给予外国使馆及外交官的特别保护和待遇的总称。 外交豁免权全称为外交代表的管辖豁免权。 2、包含内容不同 外交特权和豁免的主要内容有:人身、办公处、住所和公文档案的不可侵犯权;刑事、民事和行政管辖豁免;自由通讯;免纳关税和其他直接捐税以及悬挂国旗、国徽等。 外交豁免权的主要内容有:人身、馆舍、住所和公文、档案、财产不可侵犯;使用
    • 2023年刑事豁免权的具体特征
      天津在线咨询 2023-07-15
      1、豁免权是职业特权。豁免权是法律赋予辩护律师的专有权利。刑事诉讼中的其它主体,诸如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等则不享有此项权利。豁免权是控辩式诉讼模式的必然诉求,也是实现控辩双方权利平衡的重要保证。 2、豁免权是程序性权利。豁免权只发生在刑事诉讼以及与之相关程序中,辩护律师在执业活动之外的个人行为以及有关言论不受此特权保护。如果律师在执业活动之外所知悉的其它案件的有关事实情况,根据刑诉法第47条“
    • 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应如何解决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1-16
      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其解决的途径是外交途径。 外交途径亦称外交渠道。指主权国家之间通过其政府外交部、常驻外交代表机关来进行的外交交涉的途径。 外交途径一般有两种: 一是通过本国外交部同其他国家驻在本国的使领馆进行联系和交涉; 二是通过本国驻外使领馆与驻在国外交机构进行联系和交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