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处罚缴款日期是如何确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除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当场收缴的罚款外,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不得自行收缴罚款。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银行应当收受罚款,并将罚款直接上缴国库。
第四十七条规定,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一)依法给予二十元以下的罚款的;
(二)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二、行政处罚有哪些分类
1.警告、通报批评;
2.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3.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
4.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
5.行政拘留;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八条行政处罚的种类:
(一)警告;
(二)罚款;
(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四)责令停产停业;
(五)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六)行政拘留;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三、有哪些法律规定可以保护行政处罚的合法性
可以保护行政处罚的合法性的法律规定如下:
1.必须查明事实;违法事实不清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2.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3.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021修正):第五章 行政处罚的决定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四十六条 证据包括:\n (一)书证;\n (二)物证;\n (三)视听资料;\n (四)电子数据;\n (五)证人证言;\n (六)当事人的陈述;\n (七)鉴定意见;\n (八)勘验笔录、现场笔录。\n 证据必须经查证属实,方可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n 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
行政处罚多少日缴纳罚款
187人看过
-
行政处罚罚款的缴纳时间如何规定
397人看过
-
行政处罚罚款的期限是工作日还是自然日
206人看过
-
税务行政处罚如何确定追诉期
263人看过
-
罚款缴纳期限到期后如何应对行政处罚?
88人看过
-
盗窃罚款行政处理几日内缴款
316人看过
-
什么是行政处罚时间,行政处罚作出日期如何确定江苏在线咨询 2021-11-19根据行政处罚决定书规定的行政处罚日期,确定行政处罚日期。根据《行政处罚法》,行政机关应当按照本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当事人的姓名、名称、地址;(二)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事实和证据;(三)行政处罚的类型和依据;(四)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五)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六)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
行政处罚的决定日期怎么确定西藏在线咨询 2022-12-04行政处罚作出的日期根据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的作出行政处罚的日期确定。 《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机关依照本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二)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事实和证据; (三)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 (四)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五)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
什么是行政处罚罚款,如何缴纳行政处罚罚款湖北在线咨询 2021-11-19缴纳行政处罚罚款的方式应当按照《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进行。《行政处罚法》规定,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开。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除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当场收缴罚款外,不得自行收缴罚款。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指定银行缴纳罚款。银行应当收到罚款,并将罚款直接上缴国库。
-
如何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缴纳罚款?陕西在线咨询 2023-11-25法律分析 对于行政处罚的罚款,被处罚人可以通过银行或者电子支付系统来缴纳。但是该银行必须是行政机关指定的银行,且被处罚人的缴纳时间是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的十五日内,行政机关当场收缴的则除外。
-
行政处罚罚款上缴国库是如何操作的?陕西在线咨询 2022-07-07关于行政处罚罚款上缴国库来讲,行政处罚罚款交纳期限为十五日。主要依据如下: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当场收缴的罚款外,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不得自行收缴罚款。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银行应当收受罚款,并将罚款直接上缴国库。行政处罚是指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为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