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青少年犯罪都是世界各国所共同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与此相对应,如何有效预防或者说防范青少年犯罪,也是各国不容回避的一个重大课题。客观地讲,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学校、家庭、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等各方面共同参与,各负其责,并在各级政府组织领导下实行综合治理。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所以在诸多预防措施中,积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对于预防青少年犯罪尤为重要。但如何引导?不同的机关、部门有不同的做法,如政府和学校可能主要通过举办法治宣传或者法治教育讲座来引导;人民法院主要是通过少年法庭、法治帮教等方法引导。作为一名基层检察院侦查监督科的办案人员,工作中接触的青少年主要是涉嫌犯罪的青少年,接触方式主要是提审,根据以往提审的经验,我认为通过在提审中深入挖掘犯罪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和目的,然后针对该犯罪动机和目的,有的放矢地施以相应的法治教育,对于引导犯罪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预防其二次犯罪较为可行。
在青少年犯罪中,其犯罪动机多出于哥们义气、报复欲、好奇好玩或争强好胜模仿游戏或电影、电视中的情节寻求刺激等动机而实施。实施的犯罪主要为盗窃、抢劫等侵财性和伤害、杀人等侵犯人身权利犯罪,以及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聚众斗殴或寻衅滋事等。下面笔者结合提审实例阐述一下,如何从犯罪动机和目的入手,积极引导犯罪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1、哥们义气型
针对此种犯罪动机,主要进行法律至上观念教育。在办理犯罪嫌疑人王某某、张某某故意伤害一案时,犯罪嫌疑人张某某交待其和被害人李某某根本就不认识,无冤无仇,打李某某,纯粹是为了帮哥们王某某的忙。哥们义气固然重要,但比哥们义气更重要的是法律的规定,一旦哥们义气超了法律规定这个度,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今天你被关进看守所,不是因为哥们义气,而是因为你打伤(伤害)李某某的行为违反了法律,准确地说是刑法的规定。法律是人们行为的最高准则,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违反了法律,就会受到法律制裁;而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违背了哥们义气,他可能受到的只是道德谴责。想想看,道德谴责和受法律制裁---被关进看守所(失去自由)---被判刑(失去自由+劳动改造)----在这期间将再也不能和自己的同学、家人在一起享受学习、生活,那个更严厉!当然如果在合法限度或者说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还是可以以哥们义气行事的。
2、报复型
针对此种犯罪动机,主要进行依法维权观念教育。在办理高某某故意伤害周某某一案时,犯罪嫌疑人高某某交待是因为两月前周某某找人将其打伤,其气不过才持刀捅了周某某。当问及其在被周某某曾找的人打伤后,为什么不报案?或者说为什么不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被打伤的事时,高某某说报案顶多就是把周某某和打他的人抓起来判刑!没有自己亲自捅伤周某某解恨。自己的伤疤每到阴雨天就隐隐作疼,也得让他尝尝这种难受的滋味。没错,自己亲手捅伤周某某是挺解恨!但解恨却把你送到了看守所!失去了自由,并让你的父母正在为筹钱赔偿对方而四处奔波,如果当时及时报案的话,那么被送进看守所的可能就是周某某。虽然这样表面看不是很解恨,但毕竟也是让周某某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更为重要的是前面的不良后果都可以避免。实际上,对大多数人而言,失去自由的痛苦要更甚于肉体的疼痛。正如诗中所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既不能忍气吞声、息事宁人,因为这样只会放纵罪犯,甚至致使自己招致更大的伤害;也不能采用以牙还牙或者以暴治暴的方式,因为这样不仅会使自己由被害人变成犯罪分子被法律制裁,而且还会使其他无辜的人受到伤害。周某某伤害你的事,我们会建议公安机关予以查明,如果属实,其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3、模仿电影、电视的某个情节或者网络游戏寻求刺激型
针对此种犯罪动机,主要进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人权观念教育。在赵某某故意杀人一案时,犯罪嫌疑人赵某某交代其经常上网玩游戏,最喜欢在网络游戏中恶意PK(PK是英文PlayerKill的缩写,就是玩家之间的打斗或者是玩家杀手。也就是说,PK指的是在游戏中杀死其他玩家的玩家,是一个名词。但引入我国后,由于人的误解,通常把它作为一个动词来使用,有攻击和对打、单挑的意思。),觉得这样很刺激,杀害钱某某就是在游戏中玩得不过瘾,决定找个真人PK,体验一下。凡是玩家都知道,玩网络游戏必须遵守游戏规则,不论你级别的高低,只要不遵守游戏规则,就要受到处罚。如在网络中恶意PK,玩家是要受到红名(红名制度是从传奇时代或者更早的网络游戏时代就被引入的一种防PK制度,恶意PK的玩家名字会变成红色,而各大区域的无敌守卫将会对红名玩家发起进攻,而其他玩家在杀死红名玩家之后也不会受到惩罚)、禁闭(等同于罚款措施)等处罚的;现实社会,实际上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这个规则就是法律。如同违反网络游戏规则一样,任何人违反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在网络游戏中恶意PK,被杀死的玩家,只需退出游戏,重新登陆即可再次进入游戏。而在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被杀死后,是不可能复活的。生命权是一个人的人身不受伤害和杀害的权利,是作为一个人享有的法律赋予的最基本的人权。任何个人均无权违法剥夺他人生命,否则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需要说明的是,采取上述方式,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在提审青少年犯罪嫌疑人之前,应认真阅卷,设计巧妙的讯问问题,制作详细的讯问提纲。对卷内涉及青少年犯罪嫌疑人个人的基本情况、家庭情况等要重点关注。必要情况下,还应通过青少年犯罪嫌疑人的家人或同事了解其生活环境、成长过程、社会交往、性格爱好、学习或工作情况,以及其犯罪前后的表现等情况,摸清其走上犯罪道路的轨迹,以备在提审时,有针对性对其进行法治教育。同时,根据阅卷情况,了解并熟悉相关的法治观念知识及讯问时可能涉及到的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在讯问时,要注意以青少年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法治观念教育,语言要通俗易懂,语气要诚恳,要循循善诱。对于案件中涉及侵犯青少年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的情形,要依法行使法律监督权,最大限度地维护青少年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以培养青少年犯罪嫌疑人对法律权威的信仰,增强其对犯罪的免疫力。
-
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的不同点是什么
363人看过
-
青少年犯罪也是犯罪
450人看过
-
【青少年犯罪】贫困正在成为青少年财产型犯罪的重要因素
112人看过
-
【青少年犯罪】网络与青少年犯罪之间的关系正在日益密切
60人看过
-
防治青少年团伙犯罪的思考
341人看过
-
【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的社会环境因素
319人看过
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按照是否直接参与犯罪,从犯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2、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即帮助犯。... 更多>
-
犯罪的入刑积极意义贵州在线咨询 2023-09-08新修订的《刑法》并没有袭警罪的罪名,仍然是属于妨害公务罪。 但是修订之后明确了依法从重的犯罪手段,让袭警的犯罪行为有法可依,也大大提高了从重处罚的幅度。袭警罪入刑并正式施行,让民警执法更有底气,也让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更足。 此外,这条法律的修改是在公安民警的金色盾牌上增加了一层保护罩,大力震慑那些不服从公安现场执法的人。
-
怎么区分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广东在线咨询 2022-09-01(1)从顺序上看,犯罪动机产生在前,犯罪目的产生在后。(2)从内容、性质、作用上看,犯罪动机表明行为人的犯罪起因,比较抽象,对犯罪行为起推动作用;犯罪目的表明行为人所追求的危害结果,比较具体,对犯罪行为起指引方向的作用。(3)同一性质的犯罪,犯罪目的相同,犯罪动机则可以各种各样;不同性质的犯罪,犯罪目的各不相同,犯罪动机可能相同。(4)犯罪目的既可以影响量刑,还可以影响定罪;犯罪动机主要影响量刑。
-
犯罪的目的和动机对直接故意犯罪定罪量刑河北在线咨询 2022-10-26一,犯罪目的的意义犯罪目的突出影响直接故意犯罪的定罪问题。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 (1)在法律标明犯罪目的的犯罪中,特定的犯罪目的是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对法律标明犯罪目的的犯罪来说,特定的犯罪目的是这些犯罪构成主观方面的必备要件。其作用或是作为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或是作为区分此罪与彼罪的标准。 (2)对法律未标明犯罪目的的直接故意犯罪来说,犯罪目的也是其犯罪直接故意中必然存在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每种
-
青少年犯罪的内容和青少年犯罪社会调查报告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6-28关于青少年犯罪的内容有以下定义,青少年犯罪(jveniledelinqency)是指10至25岁的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青少年犯罪存在着结伙作案多,严重犯罪多,突发性犯罪多,作案动机、目的比较单纯,手段成年化、智能化和低龄化,反复性强等特点。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所共同面临的社会难题,其犯罪原因有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等多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