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虐待部属罪侵害的客体是官兵一致的上下级关系和部属的人身权利,而侮辱罪侵害的客体是公民的人格和名誉权。
2、虐待部属罪的虐待行为是直接折磨、摧残部属的肉体和精神,并因此而致人重伤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而侮辱罪的侮辱行为是直接损害部属的人格和名誉,但并不要求必须造成严重后果。
3、虐待部属罪的行为人是有权指挥他人的人,他与被害人之间有隶属关系,属于军人违反职责罪中的特殊主体,而侮辱罪的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没有特殊关系,居于一般主体。
4、虐待部属罪是过失犯罪,而侮辱罪是故意犯罪。对这类案件在定罪时,如果符合虐待部属罪的构成要件的,应定虐待部属罪,而将侮辱行为作为从重处罚的情节;如果不符合虐待部属罪的构成要件而符合侮辱罪的构成要件的,则应定侮辱罪,而将虐待行为作为从重处罚的情节。单纯侮辱部属人格和名誉的行为,只能定侮辱罪而不能定虐待部属罪。
一、虐待部属罪怎么判刑
《刑法》第四百四十三条滥用职权,虐待部属,情节恶劣,致人重伤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死亡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虐待部属罪的相关说明
1、情节恶劣,主要是指指挥人员或者担负其他领导职务的军事人员,对部属进行肉体上的折磨和精神上的摧残时间长,次数多,被害人多,手段残忍毒辣,等等。
所谓其他严重后果,根据军事审判实践,主要是指部属因被虐待、迫害导致精神失常,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由于虐待、迫害部属的原因,造成部队管理秩序混乱、各项工作受到严重干扰。战时虐待、迫害部属,致使战斗、战役严重失利;因虐待、迫害行为造成部属外逃、叛逃、凶杀等严重政治事故等。
2、根据刑法第四百四十九条规定,在战时,对待判刑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没有现实危险宣告缓刑的犯罪军人,允许其戴罪立功,确有立功表现的,可以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
-
侮辱罪与虐待罪如何区别
356人看过
-
侮辱罪中一罪与数罪的界限
401人看过
-
侮辱罪与猥亵妇女罪的界限
464人看过
-
侮辱国旗国徽罪与非罪的界限
220人看过
-
虐待罪:咒骂,讽刺,侮辱父亲已构成虐待罪
415人看过
-
遗弃罪与虐待罪的界限是哪些
306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侮辱罪与强制性的界限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1-14首先,在侵犯客体方面,侮辱罪侵犯他人的人格和名誉权利,而强制侮辱罪侵犯的是被害人的性自由; 其次,在行为对象上,侮辱罪针对一般对象,即在性别上没有特殊要求,只要求是特定的自然人,而强制侮辱罪的对象只限于女性,对于男性不能构成强制侮辱罪; 再者,在主观内容方面,侮辱罪出于贬低、败坏他人人格、名誉,动机多处于泄愤、报复、发泄不满,而强制侮辱罪在主观方面主要是寻求性刺激、性满足; 最后,在行为方式上,侮
-
侮辱尸体罪与盗窃罪的界限海南在线咨询 2022-01-11一、侮辱尸体罪,是指以暴露、猥亵、毁损、涂划、践踏等方式损害尸体的尊严或者伤害有关人员感情的行为。 本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社会风尚。主体是已满十六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上为故意,即明知道是他人的尸体而故意进行侵害。可能行为人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但不影响本罪的成立。犯罪构成要件 1、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秩序。 2、客观方面表现为盗窃、侮辱尸体的行为。盗窃指用秘密的方法窃取,如从坟墓中、停
-
侮辱罪与合法行为的界限山东在线咨询 2023-06-15要区分侮辱行为与合法行为的界限,就要分清楚侮辱行为与下列行为的区别: 1.划清正当的舆论监督与文字侮辱的界限; 2.划清正当的文字创作与贬损人格、破坏名誉的界限; 3.划清当事人所在单位依职权对个人的政绩、品德等所作的考核、评价、审查行为与侮辱的行为界限; 4.划清通过正当、合法的渠道向有关部门反映、举报、揭发不道德行为、违法行为直到犯罪行为与侮辱行为的界限。
-
侮辱罪与诽谤罪、侮辱罪、诽谤罪的界限是什么,侮辱罪的特征是什么贵州在线咨询 2022-01-20依照刑法第246条解释规定:本条第一款的规定,侮辱罪,是指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事实,公然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这里所说的“侮辱”,是指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低毁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的方法可以是暴力,也可以是暴力以外的其他方法。所谓“暴力”,是指以强制方法来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如强迫他人戴高帽游行、当众剥光他人衣服等。这里
-
虐待罪和虐待罪的界限有哪些?宁夏在线咨询 2021-08-01(1)体要件不同。遗弃罪侵犯的客体,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扶养的权利义务关系;而虐待罪侵犯的客体则是复杂客体,既侵犯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享有合法权益,也侵犯了被害人的身体健康。而虐待罪的客观方面,则表现为经常或连续折磨、摧残家庭成员身心健康的行为。 (2)主体要件不同。遗弃罪的主体,必须是对被遗弃者负有法律扶养义务而且具有履行义务能力的人;而虐待罪的主体,必须是在一个家庭内部共同生活的成员。